拜师收徒:永远的记忆

任积泉

<p class="ql-block">  黄岳年先生主持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拜师仪式议程</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0年5月31日 上午10:00</p><p class="ql-block"> 地点:丹霞口河西民俗博览园河西宝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张掖市图书馆馆长 黄岳年</p><p class="ql-block"> 主题:尊师重道弘扬中华传统 继往开来传承河西文化</p><p class="ql-block"> 议程:</p><p class="ql-block"> 一、宣布仪式开始,起乐(张晓琴,古筝《赐福》《甘州歌》等);</p><p class="ql-block"> 二、致敬大成至圣先师;</p><p class="ql-block"> 三、师说(曹斌代表观礼嘉宾致辞);</p><p class="ql-block"> 四、拜师(1.恩师入座,2.弟子行礼,3.弟子敬意,4.恩师寄语。);</p><p class="ql-block"> 五、弟子感言(张晓琴、殷志华、刘明华每人3-5分钟,背景音乐);</p><p class="ql-block"> 六、礼成,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西民俗博览园</p><p class="ql-block"> 2020.5.3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曹斌先生的致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张掖文化界的专家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梨园口丹霞口石头城,惠风和畅;今天的河西民俗博览园,雅意弦歌。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张晓琴、殷志华、刘明华三位学子拜师仪式,我谨代表前来观礼的各位嘉宾朋友们,对拜师仪式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民间学艺的拜师仪式是薪火相传的起点,也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表现形式。几千年来,师承教育、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耳提面命、衣钵相传,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缩短了弟子的成才周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子贡曾以日月作比来赞誉老师孔子;杨时“程门立雪”,被传为千古佳话。沿袭拜师学艺的传统,浸润书院文化的熏陶,今天,三位莘莘学子张晓琴、殷志华、刘明华将要拜任积泉先生为师,将尊师重教的佳话继续。</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主角,恩师任积泉先生,是甘肃甘州人,张掖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张掖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特聘专家,“张掖市首届百名优秀人才”13位文化名家之一。退休前曾任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张掖行政学院、张掖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长、调研员。</p><p class="ql-block"> 任先生锐意科研,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成果颇丰。数十年来先后在《科学与无神论》《中国民族报》《甘肃社会科学》《甘肃日报》《甘肃理论学刊》《丝绸之路》《河西学院学报》《张掖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自2002年至今,先后有《张掖历史问题研究》《张掖市情纲要》(合编)《民俗甘州》(合著)《品读张掖文化》(合著)《张掖特色文化述要》(主编)《丝路稀见抄本宝卷集成》(合编)《丝路稀见刻本宝卷集成》(合编)等出版发行,部分著作先后获得“张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为了宣传推介甘州古乐、河西宝卷、高台乐善忠义班等张掖经典文化,任先生近年来先后应邀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和中国非遗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浙江嘉兴中国民协研究基地等科研单位参加学术会议。</p><p class="ql-block"> 任先生积极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传承与实践活动:他长期从事张掖历史文化研究,提出并从佛教、音乐歌舞、戏曲、古遗址古建筑、宝卷、裕固族、社火等七个方面阐释了张掖文化的基本内涵。 他长期从事河西宝卷的文本研究,积极探索宝卷活态保护传承的方法途径,倡导并在河西民俗博览园创建了“丝绸之路宝卷博物馆”,提出了“河西宝卷文化生态”概念并进行了阐释;先后在临泽县蓼泉镇抚彝民俗博物馆、河西民俗博览园、甘州区图书馆、高总兵府、甘州府城、刘家大院、南华书院、大满镇新新村和什信村等地组织数十场宝卷念唱活动,促进了宝卷文化的活态传承;组织专人创作了《战瘟神宝卷》,为河西宝卷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他持之以恒地研究古代河西音乐,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组织协调专业人员将“甘州古乐”这一中国古代音乐的杰出代表成功地搬上了舞台,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通过参与央视九套《醉美张掖 古乐甘州》纪录片拍摄,大大地提高了张掖本土文化特别是甘州古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长期研究河西民俗并积极开展具体民俗事项的内容提炼及策划活动,使甘州的“九曲黄河灯阵”、临泽的“元宵·惊牛”、山丹的“冬至·捣老爷”以及玉水苑的“五月端午祭祀屈原”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p><p class="ql-block"> 他长期从事民间戏曲戏班研究并深入做田野调查,使高台“乐善忠义班”、高台“红沙河戏班”、甘州“武月戏班”活动状况得以完整记录保存;倡导并在河西民俗博览园创建了“民间戏曲馆”;曾就民间戏曲戏班发展问题致信市长,得到10万元经费支持,为全市9个民间戏班的发展传承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河北电视台《中国梆子》专题片拍摄,宣传介绍了高台乐善忠义班。</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任先生还积极组织协调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他协调组织召开了“丝绸之路视野下的民间宝卷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19次学术大学一一丝路民俗中的宝卷与甘州古乐学术研讨会”,大大提升了河西宝卷和甘州古乐的知名度; 他组织协调有关专家学者在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开展了“河西宝卷十位传承人访谈”活动; 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了“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河西民俗博览园宝卷调研基地赴武威采风交流活动”、邀请河西五市民间艺人在河西民俗博览园开展了“河西五市民间艺人宝卷、民歌、贤孝展演交流活动”;组织张掖、金昌民间文化代表团赴武威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开展了“河西民俗文化调研交流活动”; 组织民俗文化专家学者赴甘州区安阳乡高寺村开展了“甘州民俗文化考察交流活动”等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大大促进了河西民间文化的交流、互鉴和共同提高。</p><p class="ql-block"> 身正人之范,学高人之师。正是任先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这样一位河西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传承者,这样一位修身齐家之楷模、德艺双馨之典范,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张力,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青年后学深入地认识河西、研究河西,张晓琴、殷志华和刘明华就是其中三位佼佼者,他们恳请任先生开门收徒,拜任先生为师,进德、益智、促美、深研。她们三位的基本情况如下:</p><p class="ql-block"> 张晓琴,女,汉族,甘肃甘州人。6岁学习钢琴,八岁开始学习古筝。1999年以古筝专业考入张掖师范音乐班,后进入西北师大专修古筝,2004年起跟随陕西师范大学古筝表演艺术家、教育家 曲云教授,系统专业地研习古筝的演奏和教学方法。2006年赴北京跟随中国音乐学院林玲教授继续深造。2010年回到家乡,创办天籁古筝艺术学校,同时受聘于河西学院音乐学院,担任古筝教师。2014年开始跟随任积泉先生致力于保护和演奏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州古乐”,2018年创编了“穿越千年的回响——甘州古乐”专场音乐剧目,首演成功后,又分别在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大会、张掖敦煌写经艺术节、丝绸之路与河西文化研讨会、甘州区人大政协会议上演出,受到日本、印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国内科研机构、知名大学专家教授的高度称赞,为甘州古乐的活态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 殷志华,女,汉族,甘肃高台人,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民主促进会会员,河西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理论教研室主任,从事音乐教育和研究。致力于河西民间文化的调查研究,在《中国民族报》《大舞台》《歌剧》等杂志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专著、专辑4部,主持省级校级课题多项。上周末刚刚参加完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音乐人类学方向博士入学考试复试的面试。</p><p class="ql-block"> 刘明花,女,汉族,甘肃甘谷人,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民俗学方向在读博士,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从事数字媒体与艺术教育和研究。致力于人类学、民俗学研究,在《教育教学论坛》《信息与电脑》《现代装饰》等杂志报刊发表论文8篇,参与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项,参编教材1部,主持校级课题2项。 </p><p class="ql-block"> 名师出高徒。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未来的日子里,任先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致力传道、授业、解惑,与三位弟子一道,用持之以恒的作风精进学术,用待之以诚的精神研讨交流,以取之以信的态度亲密相处,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同时衷心祝愿三位学子在恩师任先生教导下勤学不辍、苦练不止,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诸多的河西文化研究者一道,用自己丰硕的研究成果璀璨我们头顶的星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拜师仪式上的几句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今天这个拜师仪式,我有些诚惶诚恐,我深感能力不足,难以为人师表。再则,我也从未教过这么大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在我几十年从事张掖乃至河西历史文化研究的过程中,虽然有了一点小小的收获,也积累了许多重要资料,但由于年龄精力能力所限,总希望已有的成果(如甘州古乐)需要有人持续付诸实践进行活态传承;那些积累的资料需要作进一步的系统整理;还有一些思考成果尚需继续补充完善;不少刚刚开始研究而尚在半途的话题需要人接续完成。所有这些,只有靠热爱本土文化又有能力的年轻人接续方可长久、不致中断!</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河西文化博大精深,一个人一辈子读书、思考,若能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文化遗产并将这些滋养我们灵魂的甘露和延续我们生命的母体继承下来,传给后人,是一个读书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也是一个读书人实现读书梦想的便捷途径。</p><p class="ql-block"> 我的嘱托就是三句话:</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文章,道德比文章重要!</p><p class="ql-block"> 做河西文章,必须系统学习河西历史。</p><p class="ql-block"> 历史积淀的文化,活态的比固态的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5.31.于河西民俗博览园</p> <p>弟子们听嘱托</p> <p>弟子感言</p> <p class="ql-block">  弟子感言一一刘明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师父师母以及在场的所有老师朋友们,大家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我叫刘明花,首先非常感谢任老师给我这个拜师的机会,也非常感谢为此次活动精心策划的黄馆长和曹主任,谢谢您们!</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时间的打磨与锤炼,终于得到了师傅的认可与接纳。</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迎来了一个神圣而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为能成为仁师门弟子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骄傲,更是无比的激动。 </p><p class="ql-block"> 2015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任老师讲张掖民俗,被老师所讲的河西宝卷,乐善班,小调和西游记故事深深的吸引。之后我开始翻阅资料,努力学习,申报项目等等,开始探索河西民俗,考取博士研究生是我正式步入了民俗事业的研究之路。</p><p class="ql-block"> 此次拜师在弘扬河西宝卷中“师带徒”的优良传统之下,发展张掖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成为任氏门中弟子我深感责任大于天、压力重于山。拜师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传承张掖民俗事业,并将之发扬光大。如果艺不精理不明,何以传承、何能发扬。我唯有更加勤学苦练、用心钻研、积极推广、大力弘扬,才能不辱师门、不违师命。</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向师父、师母和众师承诺:</p><p class="ql-block">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今日既拜师,今生即父母;师命即父命,终身不违背;</p><p class="ql-block"> 子尽父母孝,弟子当如斯。未来本人本着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发扬河西民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弟子明花传叩拜</p><p class="ql-block"> 二0二0年五月三十一日</p> <p class="ql-block">  弟子感言一一殷志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初识任老师,是2017年 4月25日晚7:30,任老师在河西学院音乐厅作了《贺盛唢呐班与甘州古乐》近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当时听报告时就被任老师扎实的田野调查,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资料以及和张掖本土文化的热爱所打动,任老师一下讲台,我就立即冲向任老师要了他的电话号码,加了他的微信,自此我就一直很关注任老师的朋友圈,也是每发必点赞。并且从他的朋友圈里了解了很多的本土文化知识和任老师个人的研究动态。</p><p class="ql-block"> 真正和任老师有了接触是我在复旦大学访学期间,有一天在任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在招募河西宝卷的电子版输入的志愿者,我就第一时间报了名。暑假回来后和任老师相约在广场木塔下给我要打电子版宝卷的资料,见面后聊了半个小时的河西宝卷,基本上是任老师说我在听,任老师对张掖市宝卷的现状和发展情形了如指掌,使我坚定了要跟着任老师好好学的念头,也央求任老师能多带着参加些活动。</p><p class="ql-block"> 过了没几天,突然接到任老师的电话通知我参加河西宝卷传承人的访谈,将近半个月的访谈之行,让我收获颇多。我看到了任老师和各位传承人亲如一家人,他们见到任老师的那种熟络那种信任,和发自心底的尊崇。从访谈中我也学到了,如何与他们交谈,如何尊重他们,如何和他们打成一片。更多的是我通过这次访谈更加深入了解了我们这片看似贫瘠但却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土地,让我更加热爱这个生我养我的故乡。自此后,任老师就成了我在河西民间文化研究与学习方面的领路人,多次跟着他参加各种调研和交流活动,他的敬业和吃苦耐劳,他的博学多才和独到的见地,他父亲般的和蔼亲切,以及多次对我毫无保留的鞭策和指导,使我在心里早就认定他是我的恩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这个长久的愿望在曹处长和黄馆长的精心策划下,终于能够在各位老师和朋友的见证下实现了。我很感激任老师能给我这个做他弟子的机会,也感谢各位老师和领导对我的关心,更希望能秉承任老师的治学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不负老师的谆谆教导,把河西特别是张掖本土文化的研究能够继续下去,也希望能在任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弟子感言一一张晓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任校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我叫张晓琴,非常荣幸能在各位老师的见证下,成为任校长的徒儿!</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前几天,我和任校长还就关于我能不能拜师,做了一番讨论。因为我是搞演奏的,不擅长理论研究,若是占着徒弟的位置,做不出文章来,那可真是沽名钓誉了!后经由河西学院曹主任开导,才最终促成此事!理论研究的成果固然需要活态呈现,但活态的演奏表演更需要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将二者融为一体,才是促进河西文化发展的正道!故此,我也能释怀,有幸拜在任校长门下,希望通过河西文化的滋养,来丰满甘州古乐的活态传承!</p><p class="ql-block"> 2014年认识任校长时,我对民俗文化一无所知,任校长对我给予厚望,毫不吝啬地将几十年来挖掘整理和田野调查的成果通通给了我,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为我讲解。起初,我敬佩任校长的才学渊博,也爱听他讲故事,慢慢的,我感受到他对本土文化的那种痴迷与热爱,也看到了他的坚持与勇敢,这些品质深深感染了我,也激励我一定要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任校长的指引与鞭策下,《穿越千年的回响——甘州古乐》才得以诞生!回看这短短六年,虽没有行师徒礼,但我早已把任校长当成了我的人生导师,他教我知识,带我成长,我遇到困难心情不好时开解我,我做事犯懒磨磨蹭蹭时鞭策我,让我讯速成长为今天的甘州古乐非遗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感谢任校长愿意收我为徒,感恩您多年来对我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借此,我衷心祝愿您和师母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也祝愿在座的各位嘉宾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 <p>正式成为师傅、师母</p> <p>与弟子合影:上左:刘明花 上中:张晓琴 上右:殷志华 下右:苑秀琴</p> <p class="ql-block">拜师仪式后,所有参与人员及观礼嘉宾一起参加了《战瘟神宝卷》第5稿试念唱活动,这是团队组建后举行的首次完整念唱活动。之后又进行了“创作: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主题的研讨会。</p> <p>与全体参加仪式嘉宾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