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寻根——江门老城区遗韵

老蒋

<p>  江门市是 我的家乡,古老美丽富饶。珠江三角洲西部地级市,濒临南海,毗邻港澳,辖蓬江、江海、新会区,及开平、台山、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别称“五邑”。全市土地总面积95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6万。遍布全球的华侨同胞近400万,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p> <p>  江门市区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曰江门。</p> <p>  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江门建市前为新会县属地。</p> <p>  六千多年前,先民已在这方土地上渔猎耕织,生息繁衍。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设新会郡。隋唐时代称冈州,为岭南古州之一。</p> <p>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p> <p>  唐代的新会崖门官冲窑,畅销海内外。</p> <p>  1279年3月,宋元军队在新会崖山爆发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抱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身大海,随行十数万南宋军民相继殉国,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在五岭坡被俘的文天祥被囚禁四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1283年1月从容就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诗句。新会现存宋元崖门海战遗址。</p> <p>  明永乐年间的新会县地图。</p> <p>  新会学宫,又名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现为新会博物馆。</p> <p>  一千多年前,江门是新会地域内的一片汪洋大海。八百年前,海浪洗刷了千年沧桑,在西江边冲积出一片肥田沃土的平原,就是江门现时所在地。如今在江海区建筑工地,仍可觅到古代的海洋贝壳。</p> <p>  江门城区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江门蓬莱山西山坡已辟为新会的一个墟场,称江门墟。如今的兴宁路、仓后路、长堤一带在当时还是蓬江河面。每逢二、五、八日墟期,四乡村民赶墟,“千艘如蚁集江门”,将船停靠在水涉头下的河岸边,再登三十三级石板台阶上到墟场。</p> <p>  墟场按摆卖地点划分为卖鸡地,京果街,打铁街,灯笼街,缸瓦地,猪仔墟,棺材街……。三桁瓦的优质刀具远近闻名。墟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孕育出城市的雏形。明未清初成为一个商品集散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新会县在墟顶设立了县丞署衙门。墟顶成为江门手工业,商业集聚区和高档生活居住区。</p> <p>  卖鸡地</p> <p>  墟顶余庆里</p> <p>  石湾直街</p> <p>  清代,江门成为新会规模最大的一个镇,商铺房舍,鳞次栉比,客商云集。</p> <p>  百年沧桑的青砖大屋,民国高档住宅区。</p> <p>  启明里富有侨乡特色的趟栊门屋。</p> <p>  碉楼式的当铺</p> <p>  北街西江河面宽阔,对面是潮莲岛和犸骝洲(古猿洲)。</p> <p>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粤海关成立,在江门设立正税口,称“江门常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缅甸通商条约》把江门定为人和商品入境的小关口。</p> <p>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门被英国强行指定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904年3月,江门海关正式成立。海关设在西江右岸江门河的东北入口处,(现在的北街)。这里河阔水深,是船舶优良的锚地。大吨位的船无需进入内河,由民船或舢板将旅客和货物从城内运上大轮船。江门成为五邑乃至粤西地区的对外通商口岸。</p> <p>  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建于1904年的江门关税务司办公室。</p> <p>  江门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的亚细亚、美孚、德士比石油公司进入江门经营。图是民国时期北街的亚细亚石油公司旧址。</p> <p>  外国教会也随之渗入江门。图为北街天主教堂。</p> <p> 北街基督教堂</p> <p>  江门中心医院,前身是始建于1912年的仁济医院。由加拿大长老会女子传教会和多伦多对外传教会出资共建。1951年由江门人民政府接管,张肖白医生被任命为首任华人院长。张肖白祖籍开平,1897年出生于加拿大,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疗糸,与白求恩是师兄妹。1923年回国,在院42年如一日,忧国忧民,救死扶伤,终生未嫁,她医术精湛,医德崇高,口碑载道,为新中国医疗事业燃尽一生,1966年病逝。如今百年历史的江门中心医院已发展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p> <p>  北街海傍街的青砖大屋</p> <p> 民国时期的 新宁铁路江门北街火车站旧址美仑美奐。</p> <p>  新宁铁路是台山籍旅美华侨陈宜禧先生创建的全国最长的民营铁路。陈宜禧少年赴美,从事铁路建设四十年,1904年回乡,提出“勉图公益,振兴路权”的口号,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原则,在家乡民众和华侨的大力支持下,从1906年动工到1920年建成通车。从台山斗山到江门北街,全长133公里,写下了我国自力建设铁路的光辉史页。抗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图为台山斗山陈宜禧纪念广场。</p> <p>  老一辈江门人引以为傲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创建于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首次通过中外合资合作建设成功的重点项目。1958年周总理视察,将北街糖厂与江门纸浆厂合并为江门甘蔗化工厂并题厂名。邓小平、朱德、华国锋等许多大人物都来视察过。我国最大的甘蔗综合利用基地,亚洲第一大制糖厂,江门工业的大哥大,“榴花牌”白砂糖举世闻名。市场经济后逐渐衰亡,如今成了房地产用地。</p> <p>  美丽的蓬江河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它奔流不息,注视着历史的风云变幻,聆听着人们苦辣酸甜的故事。</p> <p> 晚清民初,江门成为华侨归乡投资的热土。1925年江门成为省辖市,城市建设改造大规模展开,至三十年代形成了长堤一带的骑楼街区。</p> <p>  蓬江河畔的长堤风貌街,东起蓬江大桥,西至胜利大桥,全长1.5公里。数百间中西合璧有骑楼的建筑物富有侨乡特色。</p> <p>  民国时期,商业繁荣,灯红酒绿,人来人往,洋货充斥,人称江门商埠。</p><p><br></p> <p>  陈白沙钓鱼台故址。</p><p> 相传为陈白沙讲学及闲暇垂钓之处。原钓台为三进结构,直达江边。1926年开辟马路,毁前二进,仅余后座。</p> <p>  六十年代以前,城乡居民饮用的是井水和蓬江的河水。孩童的我们常在堤边垂钓,到河里嬉水冲浪。</p> <p>  那时,长堤的河边码头泊滿船舶,乘客络绎不绝。江门港航客运站就在钓鱼台旁边,是五邑地区水陆联运的中心。</p> <p>  古街风韵,岁月留痕。</p> <p>  沿江大酒家</p> <p>  中华酒店</p> <p>  常安路和长堤曾是江门市的商贸经济中心,被誉为江门市的心脏。</p> <p>  这里繁华热闹,有华侨戏院、解放电影院、人民电影院和工人电影院,蓝鹰、万象照相馆,常安百货、堤中百货,环球旅店及众多酒楼茶馆。南方冰室的雪糕、糖水,北方小吃店的煎包,常常光顾……。川流不息的市民,留连忘返,购物休闲娱乐。</p> <p>  图上原新华书店旧址。图下当年蓝鹰照相馆。</p><p><br></p> <p>  蓬江大厦,解放初江门市政府办公地。后为市委市政府招待所。</p> <p> 象溪路口建有一座基督教堂。旧教堂因市政建设早已拆除。</p> <p> 紫茶路有邮电局、供电公司、市妇幼保健院,紫茶小学旁边是市体委、市体校,体育馆的少年体操运动员在刻苦训练。灯光球场经常有精彩的蓝球比赛。人民电影院后面是市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群众性的文娛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单位之间也有文体活动交流。改革开放后,交谊舞、迪斯科、卡拉OK开始流行。</p> <p>  侨都大酒楼,顶层是旋转餐厅。</p> <p>  当年的工人电影院和华侨戏院,也是戏迷的至爱。</p> <p>  清末民初,扩建了太平路、莲平路、兴宁路、葵尾路、书院路、新市路、仓后路等多条街道,形成了楼上居住、楼下商铺、二至四层有骑楼特色的一大片街区。</p> <p> 太平路</p> <p> 太平路民国时期的长途汽车客运上落站</p> <p>  仓后路</p> <p>  人流如鲫的水街农贸市场</p> <p>  横跨蓬江河的第一座桥梁——江门蓬江大桥1976年5月1日建成通车,结束了靠渡船过河的历史。</p> <p>  当年的过江横水渡船</p> <p> 后来陆续兴建了蓬江人行铁桥、礼乐大桥、外海大桥、江门大桥、东华大桥、胜利大桥、江顺大桥等众多桥梁,随着广珠城轨,江门大道,深茂铁路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江门已成珠西综合交通枢纽。</p> <p>  堤西路</p> <p>  堤西路至白沙公园遍布堤西百货商场,江新茶楼,食品公司、果品付食公司、蔬菜公司,水产公司,食出公司的农站、鱼站等单位,是农产品购销两旺的商业区。</p> <p>  江门食品进出口公司,创立于1954年,由公私合营改造为国营企业。计划经济时期江门外贸创汇的龙头企业,包揽五邑地区食品进出口,车载船运鲜活优质农产品供应港澳市场。原址在堤中路,图是七十年代搬到跃进路的办公大楼。</p> <p>  堤西路也是四乡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集散地,亦称果栏。</p> <p>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工业兴起,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纷纷回来投资建厂,兴办实业。台山华侨余觉之1909年创建了江门纸厂,1913年投产,我国四大造纸厂之一。解放后成为国营大厂,效益红红火火,工资劳保待遇一流,是江门市的“威水”企业。</p> <p>  江门造船厂1954年建厂,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享誉海内外。红星柴油机厂、电机厂、新华纸厂、水泥厂、氮肥厂、电化厂、浮法玻璃厂、南方食品厂、味精食品厂等众多厂企遍布蓬江河两岸。见证了计划经济时期江门工业发展的辉煌年代,凝聚了那一代江门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侨乡的奉献精神。图为当年江门造船厂之外貌。</p> <p>  随着历史的变革,这些国有明星企业已经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破落的厂房和生锈的机器标志着那个年代的逝去。图为江门造船厂遗迹。</p><p> </p> <p>  今天,江门拥有世界先进的台山核电𠂆,我国著名的大长江摩托车生产基地……,以及维达纸业、李锦记等众多外资、民营企业,个体经济逢勃发展,欣欣向荣。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江门排名第41位。</p> <p>  江会路白沙公园。</p> <p>  沙仔尾羊桥路老街。</p> <p>  六十年代以前,汽车、自行车是奢侈品,街上少有,偶然有载客的人力脚踏三轮车,靠人拉手推装货的大板车和两轮手推车。人们靠步行,手提肩挑。学生走路上学,家长不用接送。如今公共汽车、小汽车、摩托车、共享单车,车水马龙,穿梭城乡。</p> <p>  孩童时经常帮衬的理发店,如今仍保留当年的理发椅。</p> <p>  羊桥路周围有义隆里、汲芳里、东观里、鹅溪里、中孚里、永华里等众多的横街窄巷,图为务兹坊。</p> <p>  沙仔尾江兴里的青砖屋。</p> <p> 紫坭路民居</p> <p>  三角塘旧貌</p> <p>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七日,江门市民夹道欢送第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8年至1977年,全市共有15691名知青被安置到农村或农场。</p> <p>  下图是1977年建成的江门大厦,人称“八层楼”。七十年代江门最高的建筑物。如今二、三十层的电梯高楼大厦数不胜数了。</p><p> 图下是1956年人民广场的主席台。(现范罗岗中心市场)。五、六十年代群众集会的地方。</p> <p>  一九七O年九月在市政府大礼堂召开的中共江门市第四次代表大会。</p> <p>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八日,江门市举行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大会,11多万人参加。背景是省重点中学江门市第一中学红楼。</p> <p> 白沙何氏宗祠,解放后成江门市第四中学。</p> <p>  中山公园</p> <p>  中国第一座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纪念堂。1927年兴建,1930年元旦落成。</p><p> 孙中山曾两次来江门从事革命活动。1895年2月,孙中山由陈少白陪同,从香港来江门,动员原太平天国洪秀全部下、茶庵寺主持慧真和尚加入了兴中会。1908年正月17日,孙中山再次踏足江门,在茶庵寺会晤慧真和尚,翌日前往新会牛湾约见新宁铁路创办人陈宜禧。陈宜禧表示支持兴中会革命事业。</p> <p>  江门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灿若星汉。</p> <p>  陈白沙先生纪念馆。</p><p> 陈白沙(1428——1500),江门白沙里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明代心学的的奠基人,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被后世称为“圣代真儒”。</p> <p>  陈白沙祠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进一堂两廊。</p> <p>  梁启超故居</p><p> 一幢古朴典雅的青砖土瓦晚清建筑,位于新会茶坑村。</p><p>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政治活动家,思想家,享誉中外的学术巨擘和书法大家,爱国图强,变革创新,毕生奋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清华大学校训。</p> <p>  陈少白故居。</p><p> 陈少白(1869——1934),江门外海人。民主革命先驱、中国革命报业第一人。早年跟随孙中山投身革命,辛亥革命后曾短暂在政府任职,脱离政界后积极创办实业和支持家乡建设。陈少白年轻时与孙中山等人志趣相投,抱负一致,立誓“驱除滿人,实行大同,四人一心,复国是从,至死不渝,务求成功”,当时称之为“四大寇”。</p> <p>  陈垣故居</p><p> 陈垣(1880——1971),江门棠下人。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国学大师。</p> <p>  江门山环水绕,风光秀丽,名胜众多。</p> <p>  江门市区四大古寺</p> <p>  圭峰山玉台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始建于汉代。唐代高僧张遂(法名一行)云游到此当主持,开坛讲法,宗风大振,香火鼎盛。抗战时期惨遭日寇毁废。解放后重建,庙宇金碧辉煌,僧侣诵经念佛,香客许愿祈福之胜地。</p> <p>  杜杬叱石寺——建于清乾隆年间,香火缭绕,禅院钟声,庄严肃穆。叱石山险峻挺秀,松涛萧萧,奇石怪岩,泉清谷幽,美景众多。</p> <p>  清代广东著名书画家郑绩的摩岩石刻“一洗红尘”。据说无人能摸到“一”字,试试看?</p> <p>  棠下公坑寺——峰峦云烟藏古寺,湖光山色相辉映。</p> <p>  山腰的公坑寺,古称天成禅院,宋末元初所建。上书“天开境界,成大慈悲”对联。林木浓郁,绿荫如盖,南粤奇花——禾雀花每年三、四月间灿烂盛开,栩栩如生。</p> <p>  外海茶庵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古木苍翠,清泉沐俗,净土消烦。相传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禅师在此结庐种茶,观察天象。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曾到此避难修持,故又称六祖寺。他的禅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出了佛教的真谛。清末,孙中山先生曾两次来访茶庵寺,留下了革命活动的足迹。</p> <p>  清代康熙年间修建的崖门古炮台。雄踞新会崖山,依山面海,43个炮位,扼守着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新会小鸟天堂</p><p> 一株五百多年的老榕树,独木成林。浓荫覆盖着天马河心的小島。“一树成林15亩,万鸟起落是天堂”。</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匪患猖獗。华侨为保护家眷乡亲,兴建了众多集东西方建筑艺术特色的碉楼,遍布江门五邑各地。开平碉楼和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碧波荡漾、景色如画的东湖公园。</p><p> 1958年,豪情滿怀的江门人民义务劳动,将荒山洼地开辟成美丽的公园。</p> <p>  雄伟壮观的 白水带公园龙光塔,八角十一层,仿宋琉璃瓦塔,高79米。</p> <p>  江门这方风水宝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江门人。从北街海傍街到江会路白沙公园的老城区,全长八公里。建筑大多沿蓬江河而建,逐渐向外扩展。随着旧城改造,许多老建筑已消失了。漫步老城区,寻觅江门的前世今生,触摸饱经沧桑的历史遗迹,追忆老一辈生于此,长于此的难忘岁月。树高千丈不离根,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感叹江门因水而起,因水而居,因水而旺,从小圩镇发展成为省直辖市的历程。赞颂新中国成立以来,江门翻天覆地的巨变,人民幸福安居,感恩共产党的英明领导。</p> <p>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三日,江门和平解放。二十五日,粤中纵队举行入城仪式,受到市民热烈欢迎。</p> <p>  新中国成立后,江门的城市建设不断扩展,改革开放后更是迅猛发展。1983年定为省地级市。2002年新会并入江门,北新区、高新区日新月异。江门发展成为一个水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市,位居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32位。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众多称号。江门人民正在奋进新时代,绘制粤港澳大湾区强市的宏伟蓝图,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江门四季宜人,山明水秀,海纳百川。欢迎海内外的朋友们来侨乡参观游览,投资创业。</p> <p>  北新区高楼林立,商业繁荣,环境优美。图为院士路汇悦城。</p> <p>  蓬江河的璀璨夜景。</p> <p>摘录好友评论:</p> <p>  老邓:读了《故里寻根》,感概万千,文章跨越千年,历史长河被作者的辛勤劳作,广集资料,细心整理。真系一部难得的江门历史原形之一的杰作!好!!</p> <p>  第四空间:资料、图片翔实,制作得体,很有亲切感。</p> <p>  光汉:好野,化了不少时间心血才创作出来吧!江门得天独厚,交通方便,气候宜人,真系一个宜居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