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己之微光 燃时代之炉火——记桦甸市城西小学战役志愿者韩佳男

🍊🥦🎹

<h3>   韩佳男是教育战线上一名新兵,家住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2019年10月考入桦甸市城西小学。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寒假至今仍未返校上班。看到单位的领导和老师很多人都在做逆行志愿者,敬佩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2020年5月,她几度想返回学校参加志愿者服务,但是疫情严峻,吉桦客车已经停运。她开始多方询问吉林市内的志愿者工作,主动与所在村部联系,参加了村上的志愿者服务工作队。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是出入市区的交通要道,龙潭区离丰满区只有二十公里,也就是半小时的车程。2020年5月17日,吉林市丰满区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高风险,韩佳男工作的卡点属于高风险地区。</h3> <h3>   志愿服务源于心,献出爱心在于行,韩佳男穿上光荣的防护衣,戴上红袖标,佩戴上从初中珍藏到现在的共青团徽章,开始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她周一至周五为学生们上网课,网课后和双休日时间到村里卡口站岗。主要工作是负责在联合卡口为过往村民登记、扫码和测温。</h3> <h3>   农忙时节,过往村民人数多,她每次都仔细核对信息进行登记,并耐心的为他们讲解如何使用吉祥码设置浮窗等相关工作。即使是下着大雨,她依旧会准时去卡点,从不推辞。坚守卡点很辛苦,甚至有可能遇到一些蛮不讲理、拒不配合的人,刚开始难免感到烦闷抑郁。但她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内心充满对志愿者工作的敬畏,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h3> <h3>   村子防疫卡口特别简陋,阴雨天手脚冻得基本失去知觉,登记表常被雨水浇湿,她们就一张一张在小太阳旁烤干。遇上整天的大雨,大家就在雨中抗战,相互鼓励,冻得靠喝热水缓解。过往人多忙时每天都喝不上两口水,全天24小时的看守,吃饭轮流换岗。晴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站在烈日下奔走,汗流浃背、呼吸困难。长时间的工作让本来近视的她每天都要戴两副眼镜,卡在一起后,经常视线模糊。有一次,她和村部领导去往团队管辖范围内村口张贴防疫宣传海报,胶带根本贴不住,他们就踮着脚努力在粗糙的墙面上一遍遍擦拭。手冻得基本失去知觉,手掌被海报边划伤都没有感觉,回到家后才发现。天热手一出汗就像泡在盐水里一样,刀割疼痛不已。韩佳男隐去了女孩子的娇气,每日都在卡点认真值守。</h3> <h3>   这条路上有许许多多令她难忘的事。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颤抖着说:“姑娘,你帮我写吧!”半辈子不识字的农民努力描写他的住址;不顾危险接孩子回家上网课的父亲;封路返家的卖菜人,载着一天的收入;农忙时受伤的农民,出门备药的老年患者......她觉得自己是渺小的,却又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存在个体,她很享受助人为乐的这份快乐。对她来说,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满足感,是精神上的神圣和愉悦,远远不是物质所能比拟的。</h3> <h3>   疫情防控期间,经常有爱心人士送来矿泉水、饮料、面包、泡面这类食物支援卡点。甚至有些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只是默默地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道谢后就走了。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想起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暖心小事,看到那些得到帮助而露出笑容的人们,她就觉得特别有价值。她没有放弃成长的每一次机会,做志愿者工作中交流沟通有能力,排查记录很细心,倾听他人有耐心,尽职尽责献爱心。</h3> <h3>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韩佳男把这句话奉为箴言。她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姑娘,是九零后热血青年,还是一名可爱的音乐教师。在抗疫一线,有许多美丽逆行者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闪烁在平凡中的微光,她们以一己之力,燃时代之炬火。而众人身上的光与热,足够汇聚成巨大的火焰,温暖整个世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