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5月底,济源的大街小巷都有杏儿售卖,每家每户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一些杏子,放在屋里,淡淡的香味时不时飘出。至今还记得小学时候学的那篇课文,奶奶把杏子打下来分给邻家小孩;姥姥家果园栽种的杏、李、石榴让我的童年没有缺少过水果;大学时来自山西的同学黄雅竹给我们分享她爸爸托运来的甜香小杏儿,两箱杏,分给每个宿舍,每个人只有几颗,可是吃得那个津津有味;在吐鲁番时,马秀芳把她妈妈给姐姐做的杏子果丹皮分给了我们,一卷的果丹皮需要多少杏子,需要怎样的细心,那味道真的好极了,我会永远记得。也因为此,我极其渴望这项活动的开展和顺利进行。</h3> <h3>济源三面环山,山区多种各类经济林木:桃树、杏树、李树、山楂、石榴、核桃、酸枣……5月杏子陆续成熟。</h3> <h3>竹园沟村</h3> <h3>山区杏树园</h3> <h3>不熟透的杏子酸涩,熟到九分又因软糯不耐存放,很容易挤压变质。采摘必须及时,不然很容易掉落或被虫子🐛和大风雨天气侵害。而山区劳动力外流严重,留守老人和妇女是主要劳动力,采摘能力有限,采摘又不能一次完成,陆续的采收增加劳动力成本;当地杏子一齐进入收获期,集中销售造成销难售难,已采的果子会积压,而对应的果汁、果脯类深加工产业在济源几乎没有。</h3> <h3>据当地人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下冶曾有果脯加工厂,聘请北京的师傅来掌艺,萝卜都能给制成爽脆可口的果脯,吸纳了很多当地人就业,可惜的是后来关停了。</h3> <h3>为了让高中学生体验售卖应季水果的艰难、发现市场在对生产调节中存在的问题,济源英才学校文科综合组策划组织“杏子熟了,采摘售卖”活动。</h3> <h3>5 月31日,文综组成员:李成华、王建武、郭世先、宋臻垠、孔丽云、赵阿芳、黄伟林、刘冉、杨幻容自驾前往城西的竹园沟村上山采摘杏子。</h3> <h3>真心感谢李成华老师,最初的想法是我俩一起有的,眼看要废掉,可是我俩还是坚持着把那微弱的念想变成现实。</h3> <h3>果园承包人姚先生给予我们的学生实践活动大力的支持:我们可以免费把采的杏带回,销售后将所收费用汇总发给他。“孩儿们锻炼耍呢吧,给他们活动用就是了”,“老太太说了,3元一斤”,“不管她说,底下(山下城里)售价都低,3块卖不出去。学生们定1 块2块都可以,不在乎的,锻炼耍哩吧”。质朴的语言,极其开明善良的内心。真心感谢!</h3> <h3>下午王建武、赵阿芳老师把杏子运回学校办公室,晾放在地上,怕捂一晚烂掉。</h3> <h3>开着空调吹着,看着满地的杏,想想行情,特别担心卖不出去,于是发了朋友圈。</h3> <h3>温老师、宁老师第一时间给予支持,温老师还把家庭厨房用秤借给我们使用。家庭用厨房秤,更精准称重。</h3> <h3>远在贵州、四川的同学给出回应,那里是不产杏子的,即便有味道也不好。奈何很难寄送。就像我们北方人吃南方的香蕉、芒果、荔枝一样,波娜娜5、6分熟就被切割下,储存、运送,运到地方泛黄出售,吃起来口感不好的。</h3> <h3>6月1日,学生一早来进行分装。包装:试卷袋裁剪叠成纸袋,将环保进行到底,很好的伴手礼手袋。</h3> <h3>赵茜、党政卓、薛泽廷正在分装。</h3> <h3>卫昭冉教大家做纸袋。</h3> <h3>售卖方式:1、学生内部消化,各个班级都有同学购买,一大半很快售完。办公室宋老师、黄老师为支持活动,家里有杏也各买了一包。感谢同学们和老师们的真诚和支持。</h3> <h3>销售方式2、到指定小区广场销售。</h3> <h3>李燕子龙让大家品尝杏子。阿姨和老爷爷知道他们的活动,纷纷支持。</h3> <h3>方式3、等待式:因觉售价高不愿购买。销售情况最差,很磨人。</h3> <h3>方式4、扫楼式。张书豪和王澳一层楼一层楼等人乘电梯时询问是否愿意购买。耗时很长,但耐心很打动人。</h3> <h3>当晚完成销售,内心很充实。如果有想法,不要让想法黄掉,尽全力将之付诸实践,成果再怎样不起眼,终究不会有“空想无果”的遗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