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br> 自本学期“语过天晴”咨询室推出家庭教育指导系列专栏后,得到了家长朋友们的支持与关注。从本周起,“语过天晴”将每周继续为您推送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方面的小知识和小技巧,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今天要为您带来亲子有效沟通的五个小秘诀。<br> 1.关于孩子的负面情绪(关键词:觉察—接纳—引导)。<br>当家长察觉出孩子出现情绪不佳或是自己的情绪不好时,一定要不要对孩子生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进行沟通。只有家长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才会觉察到自己当前的情绪。比方说,当孩子生气时摔东西,这行为虽然不好,但如果当下你只想到东西会摔坏却没想到孩子可能在摔东西时弄伤自己,孩子就可能会以为你爱东西胜过爱他,那你不是很冤枉吗﹖比较好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摔东西可能会让你自己受伤,也会砸坏家具。如果你真的想发泄愤怒,就摔不会让自己送伤的枕头吧﹗”<br>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家长学会了观察—接纳—引导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学着家长与他互动的模式学会察觉情绪,接纳情绪,从而有能力学习慢慢去转化掉自己的情绪。这些都需要引导与练习,而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突然就学会了。父母要常常带领孩子认知与感受情绪,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做情绪的小主人,而不会沦为被情绪所奴役。 2、出现状况时是要解决问题,还是制造问题?(接纳—分析—解决)<br>例如:孩子打翻东西,家长们第一个反应可能都会觉得很烦,很生气,但生气之后呢﹖是把孩子教训一顿?还是和孩子一起收拾物品总结经验?美国家族治疗先驱萨提尔女士曾说:“问题的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这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如果我们是要先解决问题,那就要练习转换自己的情绪,把用来生气的时间用来带领孩子一起收拾善后。 3、这么做会帮助孩子﹖还是妨碍孩子成长?(适当让孩子自己动手)<br> 父母代劳往往可以大大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但是这么做到底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妨碍孩子的成长﹖笔者记得自己上中学的时候,周五的深夜突然去找妈妈:“妈妈,每天我们要给外国朋友表演合唱,我的合唱服优点皱了,妈妈能不能帮我熨一下?”那时候妈妈已经要休息了,所以她说:“我明天才会用熨斗熨衣服。”我自然内心很失落,但还是边抱怨边拿出熨斗看着说明书,把自己的合唱服熨烫了。从这件看似妈妈“狠心”的事情中,我学会了使用熨斗,这对于日后我的住校生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父母有时候要狠心一点,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因为自己的大意或者粗心而引发的问题。比方说忘了带东西,他要自己想办法,忘了写作业也让他自己去面对责问和惩罚。不要习惯性地帮孩子善后,这不是帮助孩子,而会让孩子一直处于幼龄化而过度依赖父母而妨碍孩子的成长。<br>父母的过度保护和过度代劳,只会阻碍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br>而适当的放手,会增长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4、平常多跟孩子产生正向连结,储蓄爱的存款(多陪孩子聊聊Ta的世界和小心思)<br> 从小要跟孩子养成聊天的习惯,多通过聊天、拥抱、按摩等接触、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可以放松地展现自己,这样当孩子面对青春期时,才不会很棘手。要多跟孩子谈青春期会面对的问题,身体的急速成长、青春痘、交友问题、课业问题、情窦初开的烦恼等,因为这些父母也曾经历过,。所以这个时候要让孩子觉得他并不孤单,当孩子可以很放心地跟父母相处时亲子之间的摩擦就不会太严重。当孩子情绪突然大爆发时,有时候只要让他安静一下,事后再去关心他,而不要再去阻挡孩子。父母要知道,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避开不定时的炸弹,冷静不动气,事后再沟通,看孩子是否需要协助。 5、从无微不至到尊重与信任(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br> 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对他的接受、信任与尊重,这就像是正向与善的回圈,愈循环会愈好。父母要练习对孩子放手,但是放手不是放生,我们还是要从旁观察孩子,适时给予他需要的协助与鼓励。我们不是要养出只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会分析与判断、思考与表达,继而懂得做利人又利己的选择,自律与自我管理就是一种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经常引导孩子学会自律与自我管理,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学习任务表和作息时间表,和孩子一起遵守一些家庭生活的规则等等。这样孩子才可以成为自律的人。 以上五点小技巧您学会了吗?本期内容就是这些,让我们在下周同一时间,继续关注后续内容。<br> 关注“语过天晴”,关注您身边的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