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山羊遇到书法

杨世全!

<h3>  我在苏州四百年老店——得月楼,品尝过江南美食,印象最深莫过“松鼠鳜鱼”,厨师硬是把鱼做成毛茸茸的松鼠状,加上色泽晶莹剔透,全然一件精美工艺品,直教人不忍心动筷!据说这道菜源于“专诸刺王僚”,也就是“鱼藏剑”的故事,着实感受了江南的富足和精雕细琢的饮食文化。</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我也在锡林格勒和兰州领略了北方的“烤全羊”,真正体会了“大块吃肉”的感觉,至今浓重醇厚的余香还回荡在味觉的海洋,难以忘怀。</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而我土生土长的家乡——马山,那里的水煮黑山羊和北方的烤全羊又别有一番风味,清新香甜之外带着淡淡的羊骚,是那么的恰到好处。</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水煮黑山羊做法很简单:切好肉拌上少许姜盐酒,清水里煮滚开后两分钟就可享用人间美味,神仙拒之不得。关键有三:一是羊的品质;二是最好用山泉水;三是做法精简。<br>  怕的是遇到“好”大厨。<br>  有一次我托老乡捎了一头羊上省城和朋友分享,没曾想那大厨太“高明”,八角、党参、甘蔗、红白萝卜等配料一齐上,还沾沾自喜的吹嘘:“你看,我做的羊肉一点骚味都没有”——无语。</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前几年,我带了一拨学生回老家过清明,大铁锅砖头上一架,搭成临时火灶,狠狠地露了一手水煮黑山羊,大家赞叹不已。后来填了一首<br>  《鹧鸪天.烹羊》<br><br>  何必良厨费巧能,<br>  老夫自诩胜庖丁。<br>  烦他甘蔗除骚味,<br>  堪笑党参瞎热情。<br><br><br>  姜点点,酒轻轻,<br>  闲观水沸散嘌呤。<br>  殷勤佐我青春酿,<br>  愿为肥羊万里行。<br><br></h3> <h3>隶书,180cm*97cm,2016年创作,<br>2016年广西艺术展评委作品。</h3> <h3>  学生当中有来自齐鲁大地的,也算是万里之行了。</h3> <h3>作品局部</h3> <h3><br>  书法里有一种美叫“细腻精微”,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代表,飘逸的笔触,精细的起收转承,尽显万种风情,一如“松鼠鳜鱼”,极尽雕琢,不厌其烦。原来书法文化和饮食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书法的另一种美叫“简洁朴拙”,清代的朱明后裔——朱耷,号八大山人,可谓简到极致,不露半点锋芒,以至于有人认为是烧了笔尖写的。</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不露锋芒一是表明内心清净,二是让读者更多地关注其中不安定的结构,他被清廷不断追杀而扭曲的心灵,也许就溶解在这不寻常的结字当中。<br>  清代的另一位大师伊秉绶,有“空间魔术师”的美誉,同样也舍弃了锋芒。</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两位空间大师用笔一如“烤全羊”,简约而不简单,细腻的起收笔是多余的。另一方面,如果他们选择了细腻,那么观者很容易被精微的笔画“炫目”,从而分散了对核心——结构的体察。<br>  并非“不能做”,而是“不愿做”。<br>  “烤全羊”和“松鼠鳜鱼”口味炯异,各领风骚,不应厚此薄彼。但是,“松鼠鳜鱼”做得简单粗暴,“烤全羊”反而弄得胡里花哨,那就就本末倒置了。<br>  </h3> <h3>  像上面的书法,把粗犷的魏碑写得锋芒毕露又炫目,如同给壮汉涂了口红和指甲油,显得扭捏作态,真变成那位“大厨”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