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华山小学

叮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永远的华山小学(李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华山小学的记忆(丁丽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华山小学的岁月(赵家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附:华山小学汉白玉石碑碑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武成路口(昆明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是20世纪初在武成路土主庙旧址建校的(昆明第五小学),因位于五华山麓,20世纪40年代即名为华山小学。20世纪60年代,因教学质量名列前茅,被列为带有实验、示范性质的昆明名校,是昆明市标兵单位。曾为昆十中二部。学校钟灵毓秀,教师多毕业于师范学校,并且是从昆明多所学校选拔出来,他们德才兼备,培养的学生桃李滿天下。华山小学七十年代改为五华二中,现大概位置上是新建的昆二中华山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1年华山小学老师在校内汉白玉塔型石碑前合影(姚丽华老师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此碑名《昆明市创施义务教育记碑》,1925年立,记录昆明市实施义务教育始末(全文附后)。为找到这张照片,六六级陈秀峰几经辗转找到并拜访了姚丽华老师。姚老师回忆:1961年4月的一个下午,刚开完共青团扩大会议,许铭校长把大家喊拢在塔碑前,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相机与大家合影留念。第一排左起依次为许铭(校长)、孙继斌、娄竹生、李媛珍、李淑芳、苏炜明老师;第二排左起依次为:武秉义、李琼瑶、赵恒灵(书记)、李瑞萍、刘振仙(市级语文教学标兵)老师;第三排左起:朱佩德、范嘉亮、徐思文(教导主任)、赵菊仙、陈嘉惠、杨学玉老师;最后一排是伍德忠、赵兴定老师(少先队总辅导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上学时此碑四个面已被分别刻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同学们课间总喜欢坐在石碑的阶台上说笑,或围着嬉闹(文革中被毁)。石碑后这栋教学楼(十多间教室)将校园分为前后院,中有穿廊相通。前院是一大操场,有一墨石滑坡(应为土主廟碑石),篮架,右侧是音乐教室;左侧通一小四合院,可看出昔日廟宇建筑貌,设为4间教室,两侧厢为几间年青教师单身宿舍,小院葡萄藤绿荫覆盖,一派葱茏。通往前院的穿廊两边是少先队黑板报,正面是一座朩雕镶嵌的全身镜。后院中为大操场,立有汉白玉石碑,正面台阶上是一小广场,有活动时可当大舞台,尽头矗立一栋二层的青砖教学楼,上书“树雄心、立壮志,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永远的华山小学(李芃执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2年3月的聚会上,六七级二班张世雄的发言(李芃执笔)最有代表性和鼓动性,引发阵阵掌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一级乙班五年级(1960)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照片上班主任贺老师(左侧)亲笔题辞:老师是兄长,学生是弟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亲如一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永远的华山小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武成路上段土主庙里边那所小学。学校门口是那些卖零食的,少买点吃吃,实在想吃的话,买点包谷花、人参米,盐梅粉少买,你又晓不得它是用哪样做的。洋古肠”绝对不能吃,老倌吹得那一大个,里边都是老倌的口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高克远、周保荣的手膀子,大馒头、小馒头,挨他们打一砣肯定是太疼了。他们的课上得太精彩了,只是一个星期只得上两节。上体育课喊“老师好”的时候,男生的声音喊得低一点,如像六六级那种,牛叫一样,那个才叫男子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孙继斌音乐课上得太好了,自己谱曲,自己填写的歌,现在我们都记得。赶紧学会唱,他还会讲故事给你们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陈晓阳跟在桂老师后面,学着~拐一拐走路,被桂老师发现,反手就是一巴头,打了眼冒金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班主任李之鲲昨天发工资,喊着李芃到书店买书去了,今天要来发给我们全班同学,扉页上还认真写着不同的勉励。走不动了吗,休息下,中午李老师会背你回家的,她前天才背夏晓春回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70年,参加7.16活动的华山小学游泳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别班都在复习考试,毛祥麟要领我们去游泳。毛祥麟高歌一声太阳出来喜洋洋,跳下水去,潇洒了。毛祥麟那双皮鞋擦得太亮了,皮鞋的颜色,像块火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教你要心直、守纪律、关心班集体的荣誉,要学雷锋、学焦裕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去先锋小学搬砖、搬瓦,路上越拎越重,想丢掉就跑,又不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晓得美国黑人小汤姆没有饭票,很惨。还有世界上2/3的人等着我们去解放,只想赶快长大,多发点饭票给小汤姆,叫他到我们食堂打饭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闯祸了赶紧跑到砂轮厂那边躲起来,等老师忘记掉这回事你再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六级二班一年级时与班主任姚丽华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贝利足球踢得好还是资仲良同学踢得好?贝利射门肯定比资仲良行,但资仲良会在没有草的操场上踢,还要带球绕过石碑过人,这方面恐怕贝利又差了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要备战,防空演习跑到红联乡,卧倒在豆田里,刚好偷农民的青蚕豆吃,爬在地上还不想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不兴跟女生玩,我们班这几个女生,又漂亮,成绩又好。等醒过来的时候,悄悄打听,人家都要结婚了,只有等下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会晚上晚点回家。李老师要去你家家访,把昨天的事情告诉你爹,你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现在想去里边转一圈,怀怀旧,但是找不着地方,连招牌都是人家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假如她现在还在,我儿子就不消送到武成小学了,还要我去找人、送礼,麻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女生爱哭。犯了错误挨批评,女生哭了,就得先回家。前年我们同学去给李之鲲老师扫墓,这些女生还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就是泰坦尼克,她曾经是最坚固,最豪华的,但她沉掉了。我们也跟华山一样,成了文物了。所以这些聚会,尽量多去参加下,实在有事再说。去一回算一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六级一班六九年时与班主任赵菊仙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感谢辛勤培养了我们的全体华山老师。各位老师,我代表六七级二班的全体同学,向你们鞠躬了。各位老师,你们在那个激情迸发的六十年代,用你们青春、汗水铸就了时代的辉煌,有你们,才有我们的今天。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当年的华山小学,集中了一批最杰出的老师,你们是最优秀的。对你们的成就,我们怎样赞美也不会过分。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能够得到你们的教诲,是我们的幸运。今天,你们中间的大多数都已退休了,你们是功德圆满,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子女孝顺,生活美满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各位同学,我们曾经一起起共度了我们难忘的童年,也是一种缘份。我祝愿你们事业顺利,升官发财!还有一部分事业不太顺利,下岗的同学,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后边还有好戏。有高潮,有低潮,这样的人生才叫精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有华山的精神。她的精神集中地体现在那幅我们人人都熟悉的标语上——它就写在学校里边那幢青砖二层楼的外墙上——“树雄心,立壮志,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反复咀嚼这幅标语,我们这些学生终于读出了当年华山小学领导和老师们的那种远大的目光,那种傲视群雄的王者气度,那种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友谊万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万岁!</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2年3月30日 李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三级五三班同学毕业留影(1963年,右为班主任伍德忠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华山小学的记忆(丁丽萍)</b></p> <p class="ql-block"><b>目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上学篇 放学篇 毕业篇 重聚篇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上学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位置图(六八级赵家林 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孙继斌老师(196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孙老师在《永远的华山小学》文集中写道:凡从华山小学出来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自己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我在这里(华山小学)度过了10年的教书生涯....我在音乐、美术课教学中推行自创的教学方法,甚至维持课堂秩序我也调动了音响效果(编者补充说明:以紧张的有节律的风琴声代替起立坐下维持课堂秩序,然后先在黑板上先画𠆤红色的空心大5分,若其间有人讲小话,就画𠆤小老鼠啃噬,然后变为4分.....但那是集体荣誉,大家都会维护,很快秩序恢复,4分变回5分);那曲谱工整的附有花边图案的油印歌篇都是我亲手制成,总能让同学兴奋不已,很快学会;教学任务完成,我一定会抽时间给孩子们讲一段音乐家或其他内容健康的故事(“海底提琴的秘密”“小金马的故事”等)。孙老师创作的歌尤其受欢迎,他还为65级品学兼优的标兵李晓南编了一首歌《咱们的李晓南》,号召全校学生向她学习。孙继斌老师评价华山的学生:孜孜好学、活泼向上、思想纯朴、彬彬有礼、团结友爱、快乐和谐。为培养艺术骨干,我组织成立了上百人的红领巾艺术团(虽阵容庞大,但也非常注重个人才华,如程楠的独晿,段丽娟的独舞,刘湘屏只负责唱《浏阳河》,高志昌只负责唱胡松华的《赞歌》,和之雪、刘懿专讲相声,孙大红、张曙红负责朗诵、报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60年代的孙继斌老师就如七八十年代的潘振声(《春天在哪里》等歌曲作者),全国少儿都在唱他的歌,他创作了“我的小背篓”“孔雀孔雀真美丽”等歌曲。孙老师还在《少年文艺》(全国性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时,把我们这届六九年毕业的称六九级,把六八、六七、六六年毕业的称六八级、六七级、六六级。严格讲,应当称六八届、六七届、六六届。相对于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在校的三届初、高中学生“老三届”,又称这时在小学的这三级学生“新三届”。“新三届”毕业赶上文革三年,分别滞留学校一、二、三年,1969年复校才办理毕业手续、拍毕业照,这时他们的年龄已分别增长了一、二、三岁。对这三级的政策是:滿16岁的招工,其余升中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六级程南在华山小学门口银行宿舍自家院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程南说:那时,孙老师带着我去省广播电台录制他创作的歌曲“我的小背篓”,回来路上我饿得走不动哭了,孙老师说你坚持走到铁局巷口那个米线馆。孙老师买了一碗米线给我吃,自己站在馆子外等候。那时工资低,老师自己都舍不得的花费却给了我们!而多年后,我经常探望孙老师,或去k歌,孙老师仍坚持买单,说自己是老师又是男的,怎能要你们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山小学第一届运动会上的周保荣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体育老师高克远(现居美国)、周保荣,一为体专毕业的足球运动员,一为体操二级运动员转业,他们带队的学生运动队屡获奖励,名扬教育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记得课间操、运动会或演出时,许校长与马副校长(马祥生的姑妈)风度翩翩、毛呢笔挺地站立在台阶下左侧(校长办公室门口),各班主任站立在各班队伍之后。周一早的出旗仪式就在这个台上,少先队鼓手、号手、护旗手簇拥着斜举队旗的大队主席,庄严又美丽。学校的演出也在这个平台上:晚上,紫色幕布围起,从五华山省政府给拉来高压线,孙老师自制灯光、道具。演出由孙大红报幕,孙辉映指挥(合唱),记得上演过好多剧目,如话剧《小明病了》,歌舞剧《越南有个小姑娘》“越南有个小姑娘,家住南方小村庄,爸爸死在敌人的子弹下,妈妈死在敌人的刺刀上…”孙老师创作的讲述红军过金沙江的歌舞剧《金沙姑娘》“金沙江,和我们一起歌唱;白鹤啊,和我们一起舞蹈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一级和之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和之湖说:我三年级下学期转学到华山小学,班主任贺老师教语文,最难忘是他带我们搞“千篇文”活动:每人一天一篇作文,粘在教室顺墙拉的线上让大家欣赏。四五年级时长年停电,贺老师仍组织我们上晩自习,个个带着自己做的小油灯,用课本纸做灯罩。上自习时,不断有高兴的小声“喔喔喔……是灯罩烧了!”那时虽然白天吃不饱,晚上没有电,但还是有很多愉快的事情值得回忆。记得我们班有位腿残疾的女生,每次我们班郊游都带上她,上山下山都是男生背,同学九年,没有人欺侮她,最多开点善意的玩笑,比如趁她不在教室,把她的作文偷出来,站在课桌上大声念,到现在大家还记得她写:“跟着贺老师奔向共产主义”,可见她对贺老师的敬爱之深。还有淘大粪制沼气,跟苏联小朋友通信....还有小高炉活动,那是温书小组间的学习竞赛,成绩用炉子高低表示(时值大战钢铁年代)。还有种菜活动,中队活动时,让几个队委用红纸裹着小锄头把,认真地把菜秧,豆种种下,其他队员立正站着,很有仪式感。收获时,虽然每人只分到一棵小白菜或几个四季豆,但心里很有荣誉感。 华山小学大概就因有这样的一位位老师,当年被授予市先进学校,记得我在校办公室看到的那面锦旗又宽又长,到现在我都未见过这么大的锦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俞庆龙(六一级,日本熊本市居民)回忆:记得贺老师带领我班两次暑期的西山军事野营的活动,他事前周密准备安排,男生自制木头步枪,教大家打背包行李,当日全程徙步行軍至西山华亭寺,每日作息听軍号声指挥,夜晚还轮班站岗,当然也少不了歌舞乐器的欢乐晚会。记得我们成年之后的师生欢聚时,大家总免不了要说西山的野营、要说感恩老师的话语.贺译忠老师总是歉虚地笑着说:“我那时就是个十几岁的娃々头,我领着你们这班娃々玩了几年。”而我们确实受益于这样一位娃々头的启蒙老师,启蒙了我们的人生和未来,中國太需要象贺老师这样的启蒙者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六级和之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徐治华班主任回忆:“三年级才从丽江老家转学来的和之雪,汉话听不懂、汉字不会写几个,二年后,成长为大队主席,还做了全市优秀少先队员。”才来昆明时,他晩上喜欢在路边看电线杆,他想不通这棵枯树为何结了个亮亮的果子。和之雪与刘懿的相声很出名,他又因扮演过孙老师歌舞剧《金沙姑娘》中的大皮鞋叔叔,有次一个低年级男生来找他玩,居然一脚踢开正在上课的教室门,大喊“大皮鞋叔叔”,惹来轰堂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云南省机器厂宣传队(前排中孙大红,后排左三程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大队副主席孙大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昆明市小学著名报幕、主持。曾在云南机器厂宣传队(昆明市数一数二的宣传队),后旅居美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六级蒋高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蒋高伟说:小时候姓什么常被附会,如我就怕别人骂我蒋介石。记得同院坝的小姑娘林爱华(六九级)有次在我正煽火煮饭时骂我蒋介石,我几把煤灰就撒到她头上,害得她洗了一星期的头水都是黑的。有次上课朗读课文《运输队长蒋介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朗读得那个起劲,完全是针对我,我急得满脸通红。记得有次杨勉也骂了这一句,我俩大概有一年多不讲一句话,后来是一包彩色弹子糖才让我们和好了。今天想想,姓蒋有什么不好?我曾祖祖蒋宗汉还是云南提督呢,圆通山的忠孝碑亭就是纪念、褒扬他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七级张曙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曙红说:华山是我受教时间最长的学校,也是我学到本领最多的学校。我的书法是华山奠定的基本功,班主任王天寿热爱书法,我们也跟着练习,我的习作还被拿岀来示范;伍德忠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又不笱言笑,一些同学会不喜欢他,其实伍老师是区标兵,我向他学到认真踏实的作风。当时他与少先队总辅导员刘惠芬恋爱;刘老师干练投入,尽心开拓红领巾活动的多样性,包括培养学生的技能,记得组织教授过指挥、甚至在大队部教缝纫,所以我上大学前基本上自己缝衣服;孙老师教会我识谱唱歌,终生受益,现在退休我也能看谱自学乐曲,学电子琴....我还向孙老师学出黑板报,夏晓春、我、李晓亮等,我们不仅撰稿,还能用各种字体书写,还学会画些人物、花卉、花边来美化。记得我与魏楠为了报考孙老师的校红领巾艺术团去十中学舞蹈,结果沒学会,但我们还是都考上了,我担任朗诵和报幕。继“哈尔滨之夏““上海之春”之后,昆明拟拍摄“春城赞歌”,第一个节目“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舞),华山小学为表演单位,张曙红(六七级)、魏楠(六七级)、黄星(六八级)、丁丽萍(六九级)担任朗诵,我们白衬衣配红色背带裙(大队部的)白回力鞋(向同学借的)站在台前朗诵,相当骄傲。那时上午二节课一下课,我这个校广播员赶快去打开机器,播放做操音乐,之后大家就欢快地跳橡皮筋、海牌、打乒乓球等,那时分我就播送些好人好事稿之类的.....这种朗诵演讲技能使我在当大学老师讲课时也大大受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八级段丽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段丽娟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市红领巾艺术团,我都担任孙老师创作的歌曲的个人表演唱。如《我是小农民》,我头戴草帽、身背背篓、手拿小锄头,一人边跳边唱:“我是小农民,手拿锄头柄,树上鸟儿帮我唱,河水为我彈着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八级赵家林和他小时候住的院子(《华山小学的岁月》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赵家林回忆:我是二年级下学期从庆云小学转来的。记得父亲还去马校长的办公室求过情。那个年代还没有走后门,但是学区的划分很灵活,我弟弟就被弄到景虹小学去了。我一个人带着红领巾过了半年多,华山小学(二年级)才开始有少先队。记得那年月,仪式感很强,过队日,集体排队,白色衬衫红色领巾,要敲着小鼓出旗,学校的代表是大队长,三根横线,挺拉风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丁丽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一班班主任李瑞萍老师在《永远的华山小学》文集中写道:丁丽萍,活泼可爱有能力的中队长,四年级时就能主持昆明市四区近百名教师来我校观摩的大队活动,让来宾赞不绝口。李瑞萍老师,她和每個學生講話都稱對方的父母、哥姐為「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感覺像親人,從不說「你爹」「你媽」....。一次上課,天太冷,把荊州同學凍得哇哇大哭,李老師便停下課來給大家講《紅鼻子哥哥和藍鼻子弟弟》的故事,直到他破涕而笑。還有一次,丁渡同學摔著腿請假在家,正好學校組織看電影,李老師去丁渡家把他背到電影院。陳大剛同學字寫得輕飄飄彎彎扭扭,還喜歡在墨水里兌水,李老師很生氣:「陳大剛,你那個字就像苍蝇在尿上爬爬又来纸上爬爬!”之后,李老师用一个大螺丝绑在他笔上,直到他的字写好。陈大刚回忆:有一次在保健院大门口见到丁丽萍,她让我等着,自己跑进医院向母亲(丁医生)要了一个玻璃注射器,拿来给我说“给你玩!”,然后跑了。那年代,注射器算是个稀缺玩具。她大约是鼓励我来医院别害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周小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周小平回忆:我在华山小学是班上的红领巾中队长兼文艺委员,后为校红小兵宣传队任副队长,队长是孙老师。孙老师常带我们到部队和工厂演出,演出完都有热腾腾的面条作夜宵。那碗面条对那个时代的学生很有吸引力,有位男同学一直没有角色就甩红旗,因此被称为“混面的”。我与董琳(七〇级,后考入省京剧团)在《沙家浜》片断中扮演阿庆嫂,七O级刘玲扮演沙奶奶;我与张亚平(七一级,现在国外大学教书)都唱过《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白毛女》“北风吹”由七0级的吴昆华(七0级,后考入市歌舞团)跳喜儿。那时小小年纪,但还挺像那么回事的。后来我当了通讯兵,但经常参加部队文艺演出。近十余年,我在昆明吉星合唱团任副团长,致力于把我从华山小学薰陶出的艺术素养与理想在更大范围推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六级一班二年级时旅行翠湖合影(中为班主任赵菊仙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六级一班蒋高伟回忆:华山小学大门口右转院坝是银行宿舍,我们全院小朋友都是华山的,每人都有一本用孙老师刻印的歌谱装订起来的歌本,时时在一起唱啊唱...遇有新搬来的人家,大家会排队进去站好,拿出歌本唱个把钟头才离去,搞得人家一头雾水。我后来因歌唱得好当了文艺兵,如今是昆明吉鑫合唱团团长(六九级的周小平是副团长,也是文艺兵出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六级一班毕业照(196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1966年毕业时赶上文革三年,六八、六七、六六级被滞留学校3年后,待1969年复校办理毕业手续、拍毕业照时,六六级的已大了3岁,相当于初中毕业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为班主任赵菊仙老师;前排右三丁净,丁渡的姐姐,后升至昆八中,著名美女、才女,酷似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女主人公,那年代她就研读文史古籍,在同学中显得很独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六级三班一年级时与班主任王惠芬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2年,林离萨收到“夏之春”聚会会通知,从远方发来自己珍藏的班上照片&nbsp;。</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六级(届)三班男生一年级时与班主任王惠芬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2年六六级三班林离萨收到“夏之春”聚会会通知,从远方发来的照片 。&nbsp;右为班主任王惠芬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八级一班1964年六一(二年级)合照(右侧为班主任李媛珍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继“哈尔滨之夏““上海之春”之后,昆明拟拍摄“春城赞歌”,第一个节目“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舞)由华山小学为表演单位,这个重要演出的音乐、朗诵词创作都是孙老师。舞蹈编排是李媛珍老师,她把橡筋舞搬到舞台上,别开生面:由10位女生用橡筋绷成一个双层的大五角星,六八级女生方婷、杨曼伟、彭珊萍、田应琴、王雯等随着音乐与歌唱花蝴蝶般穿梭跳跃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一班(一年级)圆通山留影(左后为班主任李瑞萍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丁丽萍、张吟波、魏林、曾玲玲、昌金强就在这个班。因为有好老师的影响,班上魏林、张吟波、段鹏等及同年级几个男生的友谊从小到现在,三天两头总要交流、聚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成绩通知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成绩通知单都是孙老师用美术体字刻腊板油印的。陶青(六四班中队长,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在《永远的华山小学》文集“我的成绩通知单”一文中回忆:“成绩通知单上所写如冬日的暖阳,一句陶青小朋友的称呼,使我今天重读时仍鼻子发酸”,“你是一个聪明、勇敢、接受能力很强的孩子”“这学期以来,在照顾自己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这些话班主任李瑞萍老师不但写在纸上,在我印象中,她也曾弯着腰摸着我的头,对我这个子高、年龄小、左右兩只鞋经常穿错的孩子说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德山双塔寺侧为昆十中(1969年迁至白塔路);昆十中永𧗾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华山小学为昆十中二部,毕业生直升昆十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放学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时翠湖(昆明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奶呢东西吃不得,吃了会得腥红热。腥红热,医不好,悠的老奶来寡吵”,天天这样唸,还是忍不住要买吃。华山小学门外华山巷二侧,摆满人生米、包谷花、瓜子、盐梅粉、杨梅....夏天,街对面甜品店1分钱买块冰放在小口缸里,含进嘴里又冰得不行吐出来,这样含了又吐,吐了又含,直到冰小了,用牙咔咔咔嚼碎咽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马市口看正义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的同学张婉肃、王文芳、李汉云等就住在右边这些房子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武成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就在武成路上的华山巷内。放学后四面八方的同学都必须走一段武成路才搭上自己家所在的那条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民生街(昆明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的同学住的几个院坝比较有名:校门口银行院(程南、蒋高伟等)、劳动人事厅院(闻洁等);草豆巷教育厅院(李晓南、李晓亮,陶青、冯骆等);华山南路口高院的院(任佳等),华国巷财政厅院(吴新培、吳新利等)、李芃家院子;民生街胜利堂粮食厅院(胡锦等);沙朗巷(闹鬼巷)省中医院院子(关华、关云、关荣);如安街公安厅院(孙辉映、段鹏、刘永华等);华山西路劳动人事厅院(纪丽蓓等);翠湖东路15号交际处院(段丽娟、冯萍等);一丘田劳动人事厅院(夏晓春、赵滇犁赵滇明等)、铁局巷几个华而美的别墅小院(王小平、赵家林等院子;方婷家院子)登华街竹子巷三号院子(和之雪、丁丽平、赵一民等)...可看出华山的生源主要是省属机关及周边单位,也包括周边居民,这些地方也是当时昆明的文化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离华山小学最近的是这个校门口的院子-省人行宿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西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西路与登华街交叉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登华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登华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晨光中的登华街(1992 苏新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登华街(昆明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张是煤店门口(六六级和之雪家竹子巷口);一张是六六级周锐家门口(老母亲走出家门的背影)!街右那白色三层楼即为华山小学的教学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六级(届)陶青同学(清华大学本科)说:非常感谢丁立平(丁丽萍)小学妹制作了这个图文并茂的精彩的美篇,读之仿佛回到了小学时代的美好时光中。那时你住街之头(登华街口),我住街之尾(一丘田),在多少个清晨踏着那条幽静的青石板路,走向我们心中的圣殿一一华山小学,在那里汲取知识的养分,打下做人的根基,从此终生受益。退休后赋闲在家,回首往事,让人记忆深刻、至今犹感温暖的时间真的不多,然而华山小学曾经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却像一个心灵的“暖宝”,在生命的秋天里延续着温暖,增添着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院同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登华街竹子巷三号市妇幼保健院宿舍院,后左一为六九级徐海燕,后中为六一级和之湖;前从左至右七一级梁小波、七三级阚跃民、七一级徐云燕、七二级阚蓉、六四级沙静美....照片中除三人外全为华山各年级同学(基本都是中队委以上干部)我们院在登华街竹子巷,是保健院宿舍。院里很热闹,有拉手风琴的、拉小提琴的,弹三弦的,画油画的、装半导体的....谁借得一本好书全院大人小孩传看。上小学高级就基本读完《海底两万里》《水陆两栖人》《悲惨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有次还有本《三千年艳尸记》流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时三号的院子(发小 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小伙伴下午放学赶紧做完作业晚上在这里玩躲猫猫、打死救活、烂网捕鱼....小姑娘们常在这院里玩糯米糯米团团:糯米糯米团团,火烧龙船,有人买米,掼下海底。老师公给起啦,起啦,卖米的给过啦,过啦,待挑大粪的、卖花的等等依次问过,搜肠刮肚没有可问时中间蹲着的人突然起身抓人,抓到的又蹲到中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保健院食堂。隔壁为一丘田,是陶青、赵滇明等同学住的劳动人事厅院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登华街下段一丘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铁局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铁局巷(1996 刘建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丘田老街》油画 刘傅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姐妹同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徐海燕(六九级)、徐云燕(七0级)姐妹。华山小学兄弟姐妹同校很突出,同院坝的同校也很普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姐弟同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𥌓红(六七级)、张吟波(六九级)姐弟在长春路自己家院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姐弟同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魏楠(六七级)、魏林(六九级)姐弟在石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南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五一电影院前的劝业场(昆明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学校附近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从武成路拐过去的五一电影院这条街,短短不到200米的街,有书店、水果店,燕鸿居、福顺居、山西饺子店,还有卖昆明最好冰激凌、凉饺的冷饮店、甜白酒店、说评书的剧社.....大副食店有翠湖糖果厂生产的香草奶糖、鸡蛋奶糖、咸味奶油硬糖和上海的双色奶糖,吉庆祥生产的一口酥、莲花酥;小副食店有小孩买得起的彩色弹子糖、捞沙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3年国庆节前的东风大楼(友人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昆明市少年宫(鼎新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昆明市红领巾艺术团在少年宫里,华山选送的有和之雪、孙大红、程南、段丽娟、张曙红、黄星等,在团中为中坚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市红领巾艺术团在文革时改称“红色少年艺术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时工人文化宫(昆明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艺术团在工人文化宫花园内圆形半露天的“东风剧场”(右边白色建筑)演出。张曙红朗诵、孙大红报幕,和之雪讲相声,程南独唱,段丽娟独舞……每到周日的上午,是活动时间,孙老师常放弃休息带我们步行到这里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60年代的检阅台(昆明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革前,每年国庆节在这里开完庆祝会就沿东风东路至西路游行,记得每次都遇下雨,小学生们就把标配“白衬衣、蓝裤子”称为“白菜叶儿、烂裤子”。文革时期,人心大乱,冯骆(六八级)竟然写了高克远老师的大字报,程南(六六级)编了“李媛珍,外号叫高跟...”的打油诗,全校上下起哄着:“牛会飞(总辅导员刘恵芬)、马会叫(副校长马玉芝,六九级马祥生的姑妈)、伍德忠会跳”。但与此同时,红小兵宣传队同学冒着被抓的风险,相邀到红旗小学看望被关押的孙继斌老师,后来孙老师被放出的那天,同学们含泪奔走相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毕业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八级刘晓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刘晓耕,原名刘红军,华山小学68级学生,从评剧团考入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在读时即举办个人大型作品音乐会。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多次获中宣部、文化部、广电部颁发的国家级和省级奖。代表作品《背太阳的哥哥》《撒尼幻想曲》,以及舞蹈《土地》的音乐。哥德堡2019-“最受欢迎作曲家大奖”,在九位不同国家的作曲家中荣获冠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七级苏新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苏新宏,华山小学六七级学生,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当代云南著名油画家。2008年9月23日因病辞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高山铺的院子(油画 苏新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马祥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马祥生导演的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马祥生,华山小学六九级学生。著名画家。2007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昆士第五届国际电影节上,马祥生执导的《别姬印象》(左图)获最佳影片奖。油画《尼柯赫的婚礼》获第二届青年美展三等奖)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曾居香港、美国。2012年在京设立工作室。2015年加入张晓刚工作室,同年5月在画室工作时心脏猝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观河(油画 马祥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雕塑家袁晓岑(左);袁晓岑弟子华山六六级和之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和之雪师从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画家雕塑家袁晓岑。作品包括云南剧院不锈钢雕“旋律”等。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二等奖、全国工人美展三等奖。九十年代创办云南恒艺雕塑研制所十余年,完成雕塑工程数十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程南在老山前线慰问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程南在省军区担任独唱演员期间三上老山慰问自卫反击战战士,荣立三等功。之前在机器厂宣传队担任舞蹈与独唱,后来在工人文化宫乐团领唱“希望的田野上”,她那美好的形象、热情得意的劲儿和甜亮的嗓音曾一度名扬春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程南在老山前线慰问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段丽娟近年的朗诵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华山小学直接考上文艺兵的蒋高伟(清末云贵提督蒋宗汉后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第二排左一、下图第一排左一宦睿,原名王小平,西南政法大学毕业,云大法学院教授;上图一排左一崔萍,昆医教授;右二杨红薇昆明附二院感染科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刘永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七七级成都电信工程学院毕业。上小学时母亲就给她买了歌本(保留至今),所以在华山小学红小兵宣传队她能独唱“沁园春.雪”这样的大歌,如今唱得更好,堪比专业美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海牌大王、橡筋大王、编油线大王王丹(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时华山的风气是:充满理想、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团结友爱!学校里从不攀比家庭,从不炫耀华服美食,但我们除了崇拜学习好、才艺好的,也佩服有特殊技能的同学,男生如体育好、打架恶的;女生如毛线、油线编得好的,海牌、橡皮筋玩得好的。如公安厅不知什么大官的儿子李政,外号“梅花三”,打架厉害,他的形象、派头有点周润发的感觉,英俊又霸气,他的人气指数也不低,记得他从家里带来一支真手枪,但没子弹,红领巾艺术团好几次演出都征用,前面举起手枪时,后面敲响一片火药片,但有时会遇到瞎炮不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周小平(上图中,当兵时旧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周小平说:华山小学毕业后,在中学我也是文艺骨干。后来我当了通讯兵,但经常参加部队文艺演出。近十余年来,又与六六级学兄蒋高伟一起执掌吉星合唱团,他任团长,我任副团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插队的地方遇上华山同学(右一丁丽萍、右三詹虹、右五赵荣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时,唱歌占了文化生活的一大半,一首首歌曲美好的内容勾起我们的回忆和暇想,动听的旋律让我们感到音乐与生活如此美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昌金强小学就开始学手风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重聚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一级乙班九五年参加昆十中校庆(那时华山为昆十中二部,小学毕业全部上昆十中)与贺泽忠老师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八级一班较早年代的聚会(中为班主任李媛珍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继“哈尔滨之夏““上海之春”之后,昆明拟拍摄“春城赞歌”,第一个节目“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舞)由华山小学为表演单位,丁丽平(六九级)、张曙红(六七级)、魏楠(六七级)、黄星(六八级)担任朗诵。这个重要演出的音乐、朗诵词创作都是孙老师。舞蹈编排是李媛珍老师,她把橡筋舞搬到舞台上,别开生面:由10位女生用橡筋绷成一个双层的大五角星,六八级女生方婷、杨曼伟、彭珊萍、田应琴等随着音乐与歌唱花蝴蝶般穿梭跳跃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八级一班聚会(中为李媛珍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一班与班主任李瑞萍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九级1993年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2年华山小学六六(发起并主办)、六七、六八、六九级四届学生及老师的“夏之春”聚会,人数多达14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程南主持联欢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参加聚会的13位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自左至右为:孙继斌(音乐老师)朱培德(六六级班主任)、姚丽华(六六级二班、六九级三班班主任)、古海晶(六七级班主任)、贺泽忠(六一级乙班、六九级三班班主任)、刘恵芬(少先队总辅导员)、李瑞萍(六六级四班、六九级一班班主任)、毛祥麟(六七级二班班主任)、王成智(六六级1班主任)、周保荣(体育老师)、伍德忠(六七级三班、六九级三班班主任)、李媛珍(六八级一班班主任)、徐志华(六六级四班、六九级二班班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聚会中孙老师指挥我们六九级联唱少儿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我的小背篓”“东方红的拖拉机开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六七级同学多声部合唱《我的小背篓》,夏晓春指挥,水平很高(VCD这部份损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程南与孙继斌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几年,程南一直保持与孙继斌老师的联系,经常电话问候或带老师游览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聚会后,六六级哥哥姐姐(召集人)想请有才的贺泽忠老师帮编个集子,六九级丁丽萍、张建荣同学自告奋勇,将征集到的师生回忆文章20篇,老照片几十幅编成《永远的华山小学》一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90年代,六九级同学的大绿星月山庄聚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照片中已有二位同学(第一排左二杨敏、第二排右一马祥生)离开我们了。且行且珍惜吧!想想,那时马祥生去美国,杨敏送他普洱茶;后来马祥生从北京荣宝斋买来一对蝴蝶风筝送杨敏。这事做得漂亮极了,沒想到后来两人前后几年先后离开了我们,飞去了极乐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90年代,六九级许多同学在林静泉同学富民大厦承包的卡拉0k唱了几年,那是个很大的厅,音效也超棒,每唱都有登台表演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马祥生导演的《别姖印象》电影首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他在北京委托在昆好友安排六九级同学看了个专场并招待晚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欢迎北京回来休假的王徳民的聚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德民是闹包,本来个子很小,不料上中学时被省歌舞团慧眼识宝选入,后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后又下海。前几年他请班主任姚丽华老师到北京玩了一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69级6月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王德民召集的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三、华山小学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的岁月》由六八级赵家林(日本某大学教授)撰写,文章丰富详尽、生动有趣,经本人同意,作为巜永远的华山小学》的副篇一并发布,在此致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编者</span></p> <p>作者:赵家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寒号鸟,乌鸦喝水,乌鸦和狐狸,神笔马良,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精卫填海,女蜗补 天,盘古开天地,小蝌蚪找妈妈,大禹治水,曹冲称象,披着羊皮的狼,曹刿论战,铁杵磨成 针,狼外婆,蛇吞象,蚂蚁搬家,孔融让梨,守株待兔,蛇吞象,指鹿为马,......哎呀呀,我 一直觉得自己是坏孩子,逃课,调皮捣蛋,怎么会记着这么多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孙继斌是华山小学的牌子,好学生坏学生都会记着。他属于有才而且爱他的工作,生逢其时的 人。小学生的要求很简单,会讲故事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不会讲故事的都是恐怖分子?)孙老师讲的好,桂老师其次。孙老师不仅会音乐,美术,还是好导演。他导演的《二小放牛郎》, 不但让女声合唱好听,而且让活灵活现的日本鬼子,一边放鞭炮打枪,一边把子弹从幕后扔出 来,作为观众的孩子们觉得象是身临其境,一切都象真的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八级圆通山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是二年级下学期从庆云小学转来的。记得父亲还去马校长的办公室求过情。那个年代还没有 走后门,但是学区的划分很灵活,我弟弟就被弄到景洪小学去了。我一个人带着红领巾过了半 年多,华山小学才开始有少先队。记得那年月,仪式感很强,过队日,集体排队,白色衬衫红 色领巾,要敲着小鼓出旗,学校的代表是大队长,三根横线,挺拉风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课无聊吗?记忆中其实很忙,同学之间有各种交 流,互相传递好玩的东西。刻剪纸,养蚕,斗蟋蟀,养屎壳郎,麻雀.....,上课的时候干私活很普遍,那个年代没有复印机,我就经常用铅笔复印别人传来的剪纸,什么周仓扛刀,托塔 李天王之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别人的蚕宝宝要下仔的时候,撕下一页作业本的纸拿去"接生",就会获得一些粉色的小点, 然后装在火柴盒里,等着它们发黑,冒出细细的小虫,就去郊外釆来桑叶,一点点喂大,由黑 变白,一个个胖胖的蚕宝宝,然后化茧变虫子,直到变成一个白色的蚕茧。 斗蟋蟀是个技术活,要给它吃辣椒,喂白米,用细毛笔挑斗,在手掌上来回溜达,培养它的战 斗精神。等到它撅起翅膀,发出金属声音般的尖叫的时候,再放到斗蟋蟀的小罐子里,看到自 己的干将咬掉对方一条大腿的时候,那种得胜的感觉真的棒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水泥乒乓球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学校的乒乓球台是水泥的,用砖头在中间拦一条线。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木头球桌上,打有网 的球,简直就是人生的奢侈品。只有那些校队的特权阶层才能享受。孩子们信奉丛林法则,想 要打球就去"争桌",赢了的一方可以占据球台一直玩。你想要有机会玩,就必须跟强手成为 一伙。笨蛋吃亏就大了。崇尚能干的人,是一种自然规律,逆向淘汰这种事情在孩子的世界 里是不可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直到中学时代,拳头大小也是很要紧的,不服气的话可以比武,单挑。虚张声势叫做"哈猫 饭",只会哈猫饭而没有実力做后盾,在尚武精神的小朋友圈里是很危险的。大部分场合是互 相打量和忖度一下,象梁山好汉一样排出座次,就形成秩序了。这个排坐次,昆明的孩子叫" 头杆,二杆......"。往往只有镇关西那个级别的,会想破坏秩序,重新排座。这时候往往会打 个鼻青脸肿。为了争"头杆,二杆"而大打出手的,一年能够碰到一回就不错了。在众人面前 杀羽而归,这个面子可是丢大了。方言土语说是"勾头滴水,背时,老火"。 北方人取暖基本靠抖,昆明的小孩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挤油渣"。很多孩子在课间,找个角 落人挤人,马上就热乎了。但是在阴冷的教室里没有办法挤。这时候有一个危险的东西是"手炉"。在罐头盒子上用钉子钻一些眼,放入烧红的木炭,用铁丝做一个长长的把,甩成圆圈的 时候自然会有风箱的効果,抡圆了转起来,不一会儿就从炉子里冒出火苗。学校没有暖气,冬天是干冷的,小手僵到拿不住铅笔。手炉就是用来烘手取暖的。这个东西居然还可以帯进教室 里,唉呀妈呀,真是危险极了。有些玩具,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危险。有一种用玻璃吹制的东西,像是酒杯没有开口,有一层薄薄的玻璃蒙着,叫做"崩咚",用力一吹,薄薄的玻璃就会 伸缩,发出淸脆的声音。这个东西非常易碎。还有一个东西叫不出名字,是把文具盒的铁皮, 剪成螺旋浆形状,中间打个眼,穿在绞起来的铁丝上,能够飞起来。我的同学就是被这个东西 夺走了一个眼珠。滑板车是用轴承制作的,有方向但是没有煞车。实在不行的时候只能靠人把自己摔出去,这个东西太危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写毛笔字,叫做描红。在课本上照葫芦画瓢。每次上课前,要准备好墨盒或者砚台。墨盒一般 是铜合金的,有方的圆的,里面放入丝棉,浇上墨汁以后,一打开就臭气熏天。如果是用砚台 临时磨,还要讲究磨出金丝,必须往同一个方向使劲才行。那个时候敎写字的,自己必须有点 功夫。手心要空得装得下鸡蛋,笔杆要求笔直的,中锋行笔,手腕子灵活。老师常常会从上面 抽一下笔,拿不住的就被抽走了。直到今天,我还觉得受益匪浅,童子功的基础打好了,临起 古人的帖子,才能领悟到用笔的奥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学校里获得公认的游戏是斗鸡,滚铁环, 打陀螺,踢足球,踢毽子。自己用滑轮做的滑 板车,属于私自开发的危险玩具。用鞋跟的胶 皮投掷,获得香烟壳或者糖纸,是赌博。玩玻 璃球打弹子,则是有点象现在玩台球一样的竞 技游戏。把对方的球打飞了,自己的玻璃球却 在原地打转的,叫做"定弹",是技术达到炉 火纯青水平的标志。女生有几种游戏:在地上画一些连接的方块,一支脚跳来跳去,叫做跳房子。跳橡皮筋很普遍 了。羊脚上的骨头,长方形的,捏在手里撒出去,象掷骰子一样?用线在手上变出各种花样, 不知道叫什么。织毛线,勾花,算是技术活。还有一种酸角的仔,黑黑的,指甲大小,在两个仔中间划一道线,然后用指尖一弹,击中的就归自己所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昆明的小孩,不玩老鹰捉小鸡,玩的是瞎子摸鱼,烂网捕鱼,躲猫猫。五年级之前是男女无猜 的年龄,一把鼻涕一把泥土,男男女女都在一起玩。青梅是没有的,竹马也是没有的,但是什 么跳羊,躲猫猫,瞎子摸鱼,都会疯疯癫癫的一起玩。六年级的时候,女生突然长高了,洗洗 干净,再也不会一把鼻涕一把泥的一起玩了。小孩子对身高,有种近乎病态的崇拜。在高中之 前女生都比较高,我一直有隐约的敬畏之心。三年级左右我开始非常调皮,班主任就指定了一 位住在学校门口的邹姓女生,做监护人。每天放学以后不能直接回家,必须在她的监督下做完作业才能获得自由。有时候她就干脆带着我去其他同学家里写作业,她自己则乘机玩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高山铺小人书店(昆明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小人书,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启蒙读物。从神话故事到古典小说,连环画都是引人入胜的向导。 武成路上有很多租书铺,墙上密密麻麻的贴满了小人书的封面。两分钱租一本,只能在店里面 阅读。封面设计好的,自然会吸引眼球了。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几十册的连环画。都会从 头到尾全部读完。记得那时候很不情愿读后面的几本,因为三国水浒的英雄人物,到后来都是 英雄落寞,变成可怜虫。比如诸葛亮只剩一个姜维做弟子,姜维则是越来越不争气小孩子,看不懂红楼梦,西厢记。但是聊斋却是让人神魂颠倒的作品,那些画皮啦,狐仙啦, 故事情节离奇古怪,经常让人想入非非,甚至在梦里也会出现一些晃悠的影子。听说香港拍的 《画皮》就是因为太吓人,被禁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看了小人书,就开始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在院子里舞枪弄棒,扮演关公或者赵子龙,一群孩 子杀来杀去,精力过剩。周末的时候,母亲从郊区回来,院里一共有八家人,剩下的七家就排 队来我家告状,诉说孩子们的顽皮。什么上房揭瓦,打架斗殴,扰乱邻里的案件,好像永远说 不完似的。昆明没有大妈这个词,从阿姨直接就跳到"老奶",即老太婆去了。我们把告状的 大妈都称为"死老奶",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小学的时候,除了班主任,跟其他老师基本上都没有交集。体育老师高克远,黑黑瘦瘦的,非 常精干。有一次正在蓝球场上玩耍,他忽然过来揪住我的胸口,恶狠狠地说,不许欺负人!我 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才听别的同学说,他是姚元元的舅舅。我们那时候是男女同 桌,共用一张木头桌子,我会在桌上划一条三八线,往往会扩大自己的领域。女生不注意侵犯 了边界,就用铅笔扎她一下,她要是向老师申诉,就在下面踩她的脚。小孩子有一种奇怪的感 觉,同龄人的争吵,不可以去搬大人来施压。所以虽然我打不过高老师,却对他干预孩子们的 事情很不以为然。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是欺负了姚元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课的时候,不光走神,而且开始在抽屉里悄悄地看小人书。那时候父亲每天给両毛钱买早点 和零花。豆浆油条加起来只要四分钱,剩下的,就是买书,买収音机零件了。记得小人书也是 几分钱就可以买一本。我在抽屉里沉迷在小人书里的世界,周老师不动声色,读着课文,慢慢 地踱到桌子前面,一伸手,就把小人书没収去了。我觉得自己不专心上课,理亏,也不敢申 诉。只好另外再买。就这样,买了被没收,又再买。到文革快来的时候,差不多上百本给没收 了。停课的时候我终于鼓起勇气,寻问那些书的下落,得到的只是一句淡淡的"找不到了"。 从连环画到文字读本,是一种跳跃。文字的东西,必须用想象力去再现那个场景。我读的第一 本文字书,是《大金牙的故事》,主人公相当于小兵张嗄的翻译官,满口金牙。这本书不幸也 落入了周老师的手掌,但是我总会记得自己曾经想象过的,张口大笑时,会晃眼的满口金牙。 噢,对了,通过想象来理解,叫做"形象思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装矿石收音机的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十年代,中国的电子工业和日本基本上同步。半导体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在悄无声息地兴 起,而电子管收音机已经进入了一般家庭。在黑龙潭,农林学院,母亲带着我拜访了教授的别 墅,教授的孩子上中学,课余时间在家摆弄无线电,自己装真空管收音机,做航模,是当时科 技前沿的高大上。呵呵,有句话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在三年级的夏天,参加了夏令营的无线电班。在景星小学一间超级破烂喀吱作响的黑暗教室 里,接受了无线电传教的洗礼。老师讲课完了以后,从一个火柴盒里,剥开层层包裹的棉花, 亮出一个三只脚支撑的金属圆帽,在透过粉尘渗透进屋里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这就是三极 管!!哇塞,在孩子们的眼里,这就是芝麻开门以后,梦境中的宝贝。 晶体三极管,在百货大楼的三楼有卖。一个要五块钱,几乎相当于百姓的一个月的伙食费。但 是降价也很快,到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可以用零花钱买齐元件,自己装配四个管子的収音 机,从机壳到印刷电路板,元件,都能从五金电器商店买到,感觉就像现在自己配电脑一样。 小学生的无线电,是从矿石収音机开始的。铅锌矿里的锗元素,能够起到检波滤波的作用。矿 石检波器,就是在一个指头粗的玻璃管中,一头固定小小的矿石,另一头用一根带铜丝的金属 棒,去试探着寻找锗元素结晶好的地方,运气好的时候,就成了一个简陋的二极管。加上天 线,线圈,耳机,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収音机。这种矿石收音机最绝的是不要电源,全天候工 作。听说今天间谍还在用,因为没办法测出来它在哪里。在圆通山,我们用一棍竹竿上面绕成 蜘蛛网状作为天线,手捧一个木头盒子,头上套着耳机,就可以收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的 声音,真是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是我家在铁局巷的院子(作者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铁局巷口的五金电器商店,是我的圣堂,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朝拜一次,琢磨着如何攒够钱, 买入下一个垂涎已久的零件。磁棒,可变电容器,小喇叭,这些东西成天在脑海里浮现,象宝 葫芦的秘密里面那些诱人的东西一样,让人神往。 六七年,文革刚刚开始的时候,去上海,还专程去虬江路,上海火车站附近的电子街朝圣,在 各种零件的小铺子里流连忘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家就在华山小学隔壁,隔着一堵墙能够看到贺泽中和李媛珍的小家。李刚到学校的时候就 挺着大肚子。同学们打扫卫生的时候,就把脸盆翻过来盖在肚子上学她,把她气哭了。我经常 在二楼窗口,领着院子里的孩子们一起齐声喊:李媛珍,大屁股!贺老师很生气,会从窗户跳出来,大家明知道他翻不过墙来,还是吓得如鸟兽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没有食堂,很多老师到铁局巷的居民食堂搭伙。我家也在那里打饭。有一天正在排 队,后面忽然有人拍了一下肩膀,原来是李老师,她叫了我的名字,然后说,你们院子里有些小朋友,经常在窗台上喊叫,很不文明哦,你替我去查一下,都是什么人在喊......我吓得心脏快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了,她不是我的班主任,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其实贺老师是我的班 主任,这个太简单了)是不是马上就要变成黒五类,昭示天下?我假装镇定,慢慢地走出了食堂,出了大门撒腿就跑,很长时间都缓不过神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崇仁街老奶零嘴摊(昆明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武成路口到华山小学门口,是一条百米左右的短巷子。叫做华山巷。这里是摆摊经济的典 范。各种穿着阴丹士林兰的衣服,头戴公鸡帽,脚踏龙船鞋,系着绣花围裙的乡村大妈,每天 在巷子里夹道摆开竹蓝子,诱惑祖国的花朵。 巷口的糖人,是令人垂涎欲滴的高消费。在大理石的台面上画个孫悟空的糖人,要一毛钱。这 在那个年代里可是一笔巨款。一般的孩子只能咽下口水,来个几分钱的绞绞糖,狗㖭糖。旁边 的麦芽糖,也是可以馋掉牙齿的东西,卖家总是敲着铁块叫卖,所以也叫"叮叮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山小学位置图(作者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昆明市创施义务教育记》碑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南民族大学蔡正发教授校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创施义务教育记碑原在武成路五华二中(原华山小学)。民国14年(1925年)由昆明市教育会立,吴绍麟书。碑为方柱体,碑高近5米,石材选用大理产汉白玉(有浅纹),整体造型融中西风格于一身;上有相同面积的碑刻四块,下施金刚座基,约5米见方,方柱顶上中心位置为莲花造型,柱体上的每块碑文均为阴刻,各12行,计113l字。文记昆明市创施义务教育的原由、起始、经过和成绩,是研究昆明市教育史的珍贵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昆明市创施义务教育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普及以为目的,强迫以为手段,使举国人人皆获有均等之教育机会,基本的生活智能,于以形成其国家文化上、地方自治上、群性个性之调和发展,以跻其国家抑地方于开明富强之域,此义务教育之真义所在。而亦举世文明先进之国家与地方,所由有国民教育之强迫普及而认为政府与其人民施受两方相对的一种法定义务也。政府对于人民之义务为设学,人民对于政府之义务为就学。就学不难而设学为难,设学不难而普及为难。此环顾全国,所由奔走呼号,竞相倡导而终于迟徊审顾廉让未遑,而独我云南省,独我云南省之昆明市何幸而率先勉为其难者也。勉为其难而其难竟已,其事竟成。则有以知向之所谓难者,特以未尝有人焉引为已任,热心毅力,惨澹经营,而众遂且相顾,难之其事,遂以难两终于不举。若是乎畏难之足以害事,而成事之必有待于人也。民国十一年,今省长会泽唐公重新滇政,谋所以与吾民更始者无不至。而云南省政府及昆明市政公所同于是年八月一日成立,任命唐公继虞为市政督办,张公维翰副之。两公受命之馀,以市政为民治所权舆,而民治与教育相表里。爰举龚君自知为教育课长,畀以全权,悉心擘画,适云南全省施行义务教育大纲亦经颁行,遂请于省长,将原日省立四区小学划拨接管,以为推行义务教育之张本。议甫定,而唐督办去职,张公继任督办,同时百端并举,而尤倾注全力于义务教育。溯自十二年春季创施第一期迄于十四年春季,逐期继续推行,先后扩置市立小学二十三校,高、初学级一百三十七班,常年经费七万三千三百馀元,在学儿童合全市公私立小学总计一万一千八百馀人,达全市学龄儿童总额百分之九十有三。以视未实行强迫以前就学人数仅得百分之二十有九者,其间相去何啻倍蓗?而就中贫儿、女童约各得三之一就学机会,可谓充分均等,本市义务教育于此遂告普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又就学校内容而论,则所有市立小学设备编制课程各项均系完全小学之组织,所有小学师资大多数系就完全师范毕业者严格甄取而来。至如教学训育诸端亦莫不循名责实,励行讲求,盖于强迫普及之中并寓力求完善之旨。而会办马公鉁于十三年到职以来,复能多所赞助;教育课各职员,各学校校长、教员又均能上下一心,实事求是,群策群力,交相鼓舞,本市义务教育之成绩遂为举国所称羡。而所以谋国家文化上、地方自治上、群性个性之调和发展,俾其全民获有均等之教育机会,基本的生活智能者,亦于此肇其端而宏其绪。若是乎!成事之必有待乎其人,而创始之所以不可不记也。昆明市义务教育自经此番创始,若章则办法,若常年经费,若校址校舍,若设备器物,洪纲大端莫不毕具。使自今以往,无间后先,益相策励。一本义务教育与时俱进之精神而继长而增高之,发挥而光大之。则敬教勤学,百年树人之丕基于焉,大奠化泽所至,享其成而食其报者,又岂特今日昆明市与夫昆明市今日之万馀学童而已耶?本会同人念创始之艰难,冀宏规之益远,爰彰成迹,用策将来。既就市立第五小学礼堂改建义务教育纪念堂,因于堂之前方勒石立碑而为文,以记昆明市义务教育之创始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华民国十四年八月一日昆明市教育会公建遂宁吴绍麟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按:铅印原文之误,已据碑文图片订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未完待续。鉴于圏子有限,所录内容不够全面,所选事例与成就多偏于文艺,敬请各位读者—华山校友提供上小学时的照片、回忆并推荐优秀校友给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读了这个美篇,华山校友纷纷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61级和之湖说:极美的美篇,声情文并茂,值得华山校友分享珍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66级周锐说:此作汇集几位热心热肠,留下了童年的纯净与自然,内容丰富且不失亮点,亦不枉华山同学一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67级魏楠説:带来儿时的记忆,亲切温暖,感谢儿时的老师们!想念你们!感谢儿时的伙伴!想念你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67级夏晓春说:《永远的华山小学》一文,揭开了封尘60年的珍贵记忆——感谢作者丁立平(丁丽萍)同学,感谢这位69级可爱小学妹的热情收集和倾情编辑撰写!在这里,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我和同学们奠定了正确三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和懂得了做人的深刻道理并在其指引下走向不平坦的人生。感恩亲爱的老师,感恩我的小同学、小伙伴们,感恩这座充盈着满满童趣和无穷回忆的美丽校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70级刘玲说:我五岁就住在华山小学,华山小学的师生伴随了我的童年,我见证了华山小学的成长。您在文章中提到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我都认识,是那么的亲切。我泪流满面地读完了每一个字。您的这篇美文是我一生中收到的最有价值最宝贵的大礼!我是赵菊仙老师的女儿,大家都叫我小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