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端午节没到,粽子已飘香。6月2日上午,<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39, 239, 244);">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语文组组织语文教研活动,由梁贞老师执教《端午粽》。</span>《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粽子的颜色、香气、味道、花样等。</p> <p>地点: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p><p>授课老师:梁贞</p><p>班级:一(2)班</p> <p> 伴随梁老师一句:“开始上课了”,孩子们端正坐好。</p> <p> 梁老师在上课时,首先让孩子们看图猜节日,孩子们看着图片可认真了,踊跃表现自己。</p> <p> 孩子们端起课本,专心致志读书,好好地,细细地品味粽子香味!</p> <p>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梁老师注重朗读训练,加强对长句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她采用拆分法指导学生读好长句中的词组,分部呈现,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听课的老师禁不住也跟读了起来。</p> <p> 课堂上,梁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童真的教学语言,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学有所得。精心制作的课件,集视觉、听觉和感觉于一体,生动形象,很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p> <p> 梁老师表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此次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环节和实物对比展示(摸粽叶、闻粽叶),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明白小小的端午粽既包含外婆对亲人的爱,又包含外婆对邻居的关爱,还包含中国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之情,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p> <p>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外婆的情感态度,也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与亲情、乡情的密切关系。香香端午粽,浓浓一家亲。</p> <p> 我校邹校长亲临课堂,认真倾听梁老师上课,认真做笔记。</p> <p> 听课老师,认真听课,仔细记录每一个知识点。</p> <p> 邹校对梁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评价,称其是低年级新进教师的典范。</p> <p>一年级组老师评课</p> <p>老师们分年级组进行评课。</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语文组 贺晓英</span></p><p> 听梁贞老师的课,这是第三次。我感受到梁老师越来越沉稳,教学手段越来越成熟,课堂训练越来越扎实,教与学越来越有效。从这堂课来看,我体会到有以下几方面特色:</p><p>第一,梁老师能认真研究部编版教材,备课能抓住重点,难点。围绕重点,设计课程学习环节,条理性很强。</p><p>第二,梁老师在课堂上重视一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有关如何看、如何听,用儿歌提示。以及写字习惯的培养和提醒都做到了落实。</p><p>第三,整节课,梁老师很重视突破“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这个难点。通过听视屏朗读、孩子们全体自由读、轮流读、分组读、男生女生读、谁还想读一读、配乐读……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读通和读懂文本,真正突破难点:把长句子读通读流畅。</p><p>第四,做到了写字教学在语文课上的真正落实。从学习生字的写一写与讲评,跟着老师写课题。</p><p> 建议:</p><p>1、写字教学比重,需要再加多一点时间。在课堂的前面环节设计,就可能需要做些删除。</p><p>2、老师的示范读和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领读,也是很有效的教学途径。可以试试看。</p><p> 在此,也特别感谢一年级备课组组长小莉老师的认真组织,感谢一年级备课组全体老师们的积极配合与集体的智慧。</p><p> 谢谢邹校、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的领导,亲临现场指导!</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年级组 黄小莉</span></p><p> 一年级习惯培养很重要!我们一年级组的梁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如何看书、如何听别人说,以及写字要求都进行了提醒,每一次都做到了落实。而且梁老师没有利用自己的强权去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循序渐进,用游戏等形式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书写,握笔、读书等习惯!</p><p> 而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重点,梁老师教</p><p>写“端”和“粽”字时,做到提醒“立”和“米”做偏旁时的变化以及互相谦让空间才能把字写得美观!还有这堂课教写的三个生字“豆”“午”“节”,梁老师做到了,让学生注意这三个字的共同之处“长横”,应该如何写好,但是忘了让学生去说,它们所占的位置。特别喜欢梁老师在教学“豆”字的时候,利用了形象的动画,且让学生对生活实物有了深刻的认识。</p><p> 读好长句子也是本课的难点。梁老师让孩子们通过听视屏朗读、到孩子们自由读、轮流读、分组读、男生女生读、以及师生合作读等形式真正突破难点,把长句子读通读流畅。虽然很多孩子都能读好长句子,但很遗憾的是,没有落实到有节奏有感情的读!</p><p> 一堂多么优质的课,过后总是会有那么一点遗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遗憾,才能让我们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p><p> 非常感谢梁老师代表我们一年级组上了一节非常棒的展示课!也很感谢我们一年级所有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在教学道路上,希望我们一起走下去!共同进步!</p><p> </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年级组 王秋影</span></p><p> 今天听梁老师的课,坐在那里,我既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也当作一位来学习经验的老师,感受各不相同。</p><p>学生:我不会走神,一堂课都在跟着老师走,老师细致、耐心地引导,让我愿意去上这堂课,也喜欢参与。印象深刻的是,我记住了“豆”字怎样写,知道了粽子是什么样的,怎样包粽子,还见到了箬竹叶,学会了可以用“青青的”这样的叠词去表达我们见到的事物,老师还问起我们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让我回忆起了老家过端午的许多有意思的事。</p><p>老师:一堂课完整地听下来,让我感受到梁老师的这堂课准备非常精心,严格按照新教材课标走,更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学习知识的身心特点,课堂引导、课件制作、实物展示、板书设计,每一处都做了功课,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的。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看得出来孩子们平时的课堂常规很到位,这堂课着实是一节低段的示范课,我很受益。</p><p> </p><p> </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年级组 王铭哲</span></p><p> 今天有幸听了梁老师执教的《端午粽》一课,受益颇多。</p><p>《端午粽》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家人亲情”。它洗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着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以及端午节的文化情怀。</p><p>在执教过程中,整堂课有以下亮点:</p><p>1.教师导语有童趣。上课伊始,梁老师就采取激趣导入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入课堂。紧接着引出课题,随文识字,执教“立”和“米”两个部首。小口诀“立做偏旁横变提”、“米做偏旁捺变点”朗朗上口,便于孩子记忆。</p><p>2.识字方法讲童趣。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重点。学习生字时,梁老师采取“生活识字法”、“看图识字法”和“汇编识字口诀法”识记生字“豆”:“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托上面”。一个“豆”字在多媒体的演示下趣味十足,孩子们很容易就记住这可爱的“豆”字了。</p><p>3.目标明确,学得充分。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段目标,锁定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执教时,梁老师先让孩子们读好词“箬竹叶”、“糯米”、“枣”,再读好词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然后师生配合读,最后再把词组放进长句子中,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p><p>有一个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端午粽色实际上渗透着对屈原精神的祭拜,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多涉及一点人文情怀会更好。</p><p>总而言之,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常规课,若每一堂课都能够以这样的质量呈现,学生们一定会非常优秀。</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年级组 林莉花</span></p><p> 今天聆听了梁老师指教的《端午粽》一课,收获颇多。这节课亮点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p><p>一、梁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总是保持着微笑,让学生感到亲近随和。梁老师的语言很简洁,过渡比较自然,课文衔接非常好!</p><p>二、课堂情境创设富有童趣。首先,一年级的孩子对端午粽并不陌生,但是对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不熟悉。课前老师情境导入,看图猜节日,并做简单介绍,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端午节以及习俗的了解与认识。最后引出课题“端午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效果极好!其次,梁老师在教学生字的时候,通过“开火车,赛龙舟、编儿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达到很好的学习生字的效果。播放包粽子的视频,让学生亲自“摸一摸”、“闻一闻”箬竹叶,让学生亲身体会包粽子的快乐!</p><p>三、指导读好课文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一年级的孩子,朗读是基础。梁老师先从读好词“箬竹叶、糯米、枣”,再到读好词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最后到读好句子,读好课文。老师层层深入,一步一步训练,目标明确,扎实有效。</p><p>四、课堂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表现绝非一朝一夕的,是老师平时苦下功夫的结果,值得我们学习!</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年级组 齐新</span></p><p> 今天,很荣幸的听了梁贞老师执教一年级的《端午粽》。梁老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基于儿童立场,扎实打好字词基础,积极创设课文情境。她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文本,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紧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悟一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好看、好香、好吃”的端午节,感受到祖国的传统文化。</p><p> 这节课梁老师的亮点很多:</p><p>1.从上课伊始的游戏导入,到进入文本的由浅入深的引导,孩子们能大胆地自由地说出自己家乡过端午时的情景。</p><p>2.师生朗读,逼真的动画,动手“摸一摸”“闻一闻”粽叶,将孩子们带入了别样的端午体验。</p><p>3.整堂课师生互动热烈,学生参与度很高。</p><p> 但,任何精彩的课堂也都有一些遗憾,下面谈谈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p><p>1.在教授词语“青青的”“红红的”“白白的”这些叠词时,如能引导启发孩子们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并让学生们拓展的说一说还有哪些类似的词,借机积累,效果会更好。</p><p>2.课文结尾,可让孩子们总结一下,自己这堂课的收获。</p><p> 梁老师的课是一堂精彩生动且扎实的语文课。感谢梁老师精心备课,让我聆听到这么高质量的低段语文课。更让我收获良多!</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年级组 周银</span></p><p>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梁贞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这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p><p> 1.梁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总是保持着微笑,让人感觉很亲近随和。老师的语言简洁、过渡自然。</p><p>2、目标明确,学得充分</p><p>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段目标,锁定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①学法清楚:读好词“箬竹叶”、“糯米”;读好词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做好“词组连读”;用问答式理清意思。一步步训练,扎实有效。②读的形式多样:有开火车读、同桌读、个别读、齐读。</p><p>3、人文渗透,设计巧妙 </p><p>上课伊始,让学生看图片猜节日,了解端午习俗,渗透传统文化;课结尾,在练读长句子 “一……总会……”的过程中, 回忆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无痕地渗透爱家,爱亲人,有亲人付出,我们应该感恩惜福。这两个点的设计自然巧妙。</p><p> 任何课堂总有点小遗憾,教学时间的处理上前松后紧,导致学生没充足时间写字。</p><p> 梁老师的自身素质也锻炼了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那积极参与的精神和课堂精神集中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说明老师平时下了不少功夫,值得我们学习。</p> <p> 公开课的展示,不但促进了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展示了教师的魅力和风采,活跃了教研氛围,更重要的是为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契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