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三人行 2020年五一节大渡河峡谷游记(二)

铠戈394

走到一块巨石崖下,看到有几块水泥瓦,我想,这大概这是山民们上山找牛挖药,晚上或过夜,或临时躲雨歇脚的地方。让女儿放下背包,坐着休息一会,讲真,她能从山下负重走到这里,已完全超出我和她妈对她耐力的认知。<br> 至此,即便她说回去不走了,我也觉得此行也是有意义的。问她,她说还好,能坚持。好样的,是我家女儿!(傲骄地笑。)<br> 稍息,再出发,大约一刻钟,小路到了尽头,横在面前是一条沿着大瓦山西面岩壁修的机耕路。为预防回来时找不到来时这条小路,我赶紧在路边做了个路标。<br> 后来听说,这条路起于瓦山东面的永胜乡五池村,绕过瓦山坪,从西面抵达一个锰矿工区。<br> 这条路,刚经过平整修复,似乎又将起用。<br>这时,我犯了个大错误,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实际上,上午我曾问过几个村民,都一再指认了瓦山坪的大致位置,应该是上机耕路就往左走。<br> 我却不自信地打电话问路,因伍队长不知我们具体位置,加之电话信号时有时无,说往右。但越走越觉得没对,等信号好时再问,说走错了,一去一回,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br> 月光下,踏着泥泞,又累又饿,肩上包袱越发沉重,肩膀火辣辣地痛,感觉腰都快要断了!两只脚只能机械的交替往复向前,脚掌磨得又热又胀,感觉快要起泡了。路在脚下,却又始终看不见尽头,黑暗中也不知还要走多久,这种无望的感觉,更加剧了内心的恐惧,身心、意志、精力似乎也快到极限,人似乎都要崩溃了!(哭)<br> 总不可能在岩壁下就地扎营,只能咬牙坚持向前,我步履急促,走着前面,妻女紧跟其后。唉,想想心里也挺自责的,自己功课没做好,让妻女白受这些苦,遭这份罪。<br> 沿机耕路在山坡上转了两个回头弯,终于在10:40分到了开阔的垭口平地,确信是瓦山坪无疑。那一刻,感觉一下子就好了!<br> 机耕路两边有很多浅水洼,一群弹琴蛙在这里各自忙着演奏自己的小夜曲,我们仓皇入场,居然丝毫没扫了它们的兴致。<br> 再往前,居然看到手电光,一堆人正在生火扎营。远远地问了,说他们是下午从五池村徒步3个小时上来的,他们中有人以前来过,准备明晨一早上大瓦山。<br> 月光如银,星光点点,打着手电,在路的平阔处支起帐篷,妻女衣裤都有些湿,山风一吹,喊有点冷,我就去找柴,准备生火。<br> 由于刚下过雨,所有树木都是湿的。我先采了些细小的枯草立茎,它们虽也淋了雨,但在山风吹拂下早干了。我用餐巾纸及女儿的不干胶贴引火,慢慢架上枯草茎,再小心交叉搭上朽木枯枝,屡败屡试,反复折腾,终于火苗渐强,湿柴终怕猛火,熊熊烈焰映红我们的脸庞,身上渐渐有了热气,所有的辛苦与疲惫似乎都随烟雾消散啦!<br> 也不知我哪根神经搭了铁,居然在开两个自热米饭时忘记把米饭上的覆膜撕开,致使热气过后,米饭仍干硬夹生。没法吃,又不能扔,只好放在火堆里化为灰烬。想起莫名的心疼,家那宝器费力淘神从山下背上来,居然没派上用场,三人只好吃牛奶、水果及其它零食。<br> 吃完东西,等火慢慢熄了,已经深夜零点。妻女鼾声渐响,的确太累了!上好闹铃,找睡袋头套护住头部,以免头部受凉,昏沉沉睡去。<br> 2DAY (20200502)<br> 早晨5:30分,被闹铃声吵醒,眼睛半天睁不开,掀开帐帘,东边晨光曦微,天际泛红,观日出有望,忙叫她俩起来。昨夜那帮人也有几个起来了,我找好位置,用三根登山杖绑成一个支架,放上运动相机拍日出延时。<br> 昨夜我们住的地方 西望天边雪山,疑是贡嘎山? 右边疑是帽壳山顶? 转转花(粉色灯台报春花) 山下村庄 俯看五池村 家那宝器和女儿都说有点冷,我支招,让她们把羽绒睡袋裹在身上御寒。她们去东面转转,高山杜鹃也渐次开了些,也许时间还没有到,总感觉没去年驴友来时开得繁茂,转转花也开了,挂着露珠,沐浴在晨光里。<br> 东面视线开阔,能看到五池村的大天池及蜿蜒的村道。依山而上的机耕路象捆缠丝兔样,在东面的山坡来回左右捆了结实,直达我的脚边。<br> 高山杜鹃 高山杜鹃 高山杜鹃 高山杜鹃 高山杜鹃 高山杜鹃 那一帮人正吃早餐 不知名的植物1 不知名的植物2 这眼泉水到铁牌处大约是150步 上瓦山顶的小路 上瓦山顶的小路 左边铁牌旁边就是上瓦山顶的小路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反而成了上瓦山顶的路标 弹琴蛙聚集地 回帐篷处时,碰到两女一男三个年青人,看我装束,她们热邀我一起上瓦山顶,并给我看了在“两步路户外助手”APP上用友分享的登山轨迹,无奈我脚掌上已有水泡,不敢造次,只能婉拒。<br> 家那宝器却不甘心,但我们的确都没体力再上滚龙岗,加之还要回程,只能趁女儿回帐篷补觉的时候,我们沿铁牌边左侧的小路走了一段,作为安慰,又快速回来了。<br> 回来时碰到昨夜那帮人,他们步履矫健,个个轻装上阵。一个好心大哥,怕我们用水困难,特意指了泉眼,他们今早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很不起眼。因今年降水少,以前能用的泉眼早就干了,水洼处虽有水,但因牛马粪尿污染,无法饮用。<br>泉眼就在上山小路的右侧。沿着小路出来,我数了下,大约150步就回到了铁牌处。<br> 9点40分,收拾东西回程。我们在垭口处看见西边天际有雪山,如果没错,应该是贡嘎山。我们在之字形机耕路下山地段抄小路捷径,感觉快多了。<br> <br> 下山真是比上山艰难,路陡且滑,加之脚上有了水泡,每挪一步都要先用登山杖在前面把住,然后才能慢慢一只脚探下去,踩稳实了才能迈后面那只脚。女儿的登山鞋下山顶脚趾头,脚后跟也起了泡,走得也很艰难。我俩先后都贴了创可贴,才稍微好些。<br> 快11点时,我们才走到巨石崖下,遇到昨天在伍队长家那拨人,他们都是轻装,有位大姐像背自己孩子样背着家中宠物狗登山,那狗儿不吵不闹,一幅很享受的样子。(笑) 天越走越热,脚也越走越疼,我们又饿又渴,三个人只剩下半瓶水,只敢省着抿两口,真怕到最后时刻没水了。走到昨天我们上山时下雨的山脊,碰到几个年青人,有个女的居然也是重装,一步步慢慢爬上来了,在这么热的天,比我们昨晚上去辛苦多了。<br> 快到土地庙的地方,三个当地人轻快的上来,其中一个住伍队长家后面,我们曾打过照面。他向我们打听在山脊上看到牛没有。不一会,三人就下来了,手中采了香椿及一些不知名的中药材。问虾脊兰在他们当地的叫法,他们说叫山棕。<br> 在陡处,我在前,女在后,我牵着她的手,慢慢一点一点往下走。快到最后一个围栏的地方,我想都太饿了,前路都是缓坡,我索性扛过女儿的包,先去伍队长家点好饭菜。<br> 3点40分,她俩终于拢了,伍队长家磨了豆花,我们再点了两个素菜,肉是真的不想吃了。坐下喝着清香甘甜的豆花水,吃着他家的有机小菜,人马上又满血复活咯!<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