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深潜,越热爱⛵️⛵️ ——记青州中学初中部《海底两万里》PBL项目化学习活动

知足常乐

书籍简介 <p>  <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除了《海底两万里》,他还曾写过《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著名科幻小说,他一生都信仰科学,是少见的科学作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可读性极高的科幻小说,它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作者博学累积而成的科幻小说,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span></p> 二、PBL学习流程 项目源起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唯有帮助他们成为自我学习者(自我设定目标、掌握学习策略、反思学习)并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海底两万里》这一科幻巨著的阅读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将此次阅读活动设计成项目化学习活动,并进行中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阅读困难,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究和深入探究。</span></p> 项目焦点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聚焦4C技能,遵循“阅读-思维-表达-实践”的大语文学习观,从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出发,采用双线并行的设计思路,一方面基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概念和能力,另一方面又指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探究与问题解决、合作等重要的跨学科素养;而在驱动型问题、学习成果、评价中又合二为一,让学生通过安排围绕《海底两万里》项目的真实学习任务,综合各学科知识,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并把探究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以此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策略的建构,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达成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提升、个性表达和生命体验。</span></p> 具体实施 1.精准选题,取舍融合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初一级部全体语文老师在确定选题《海底两万里》的项目化学习后,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取舍融合,寻找到与这个项目化学习相关的关键概念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研讨期间,发现有其他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也可以放在其中,但不作为重点。</span></p> 2.确定驱动性问题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围绕《海底两万里》,从历史、现实、艺术、工程情境等多方面思考,精心确定驱动性问题。</span></p> 3.设计公开成果及评价要点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为检测此次学生的PBL学习效果,我们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多元预设,并设计了针对核心知识的达成程度和水平分析的评价量规。</span></p> 4.设计认知策略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对学生此次项目化学习的认知策略进行设计和指导,以方便学生更好地开展项目化学习。</span></p> 5.开展学习实践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为了激发学生在此次学习中投入探究与深入思考,我们以四个驱动型问题为索引设计研究专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组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在整个选题组队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声音和选择,包括他们跟谁合作、准备怎么做以及准备创造什么作品、有关任务的时间分配和任务框架等,都赋予了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权,使其尽可能地独立于老师,承担重要的责任。如果有需要,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span></p> 6.公开呈现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整个项目化学习合作探究结束后,我们开展的成果分享活动。在学校中央大厅,我们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同学们对学习成果进行解释、展出、呈现。</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种方式复原鹦鹉螺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种角度人物评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跨学科航海日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方位作品评价</p> 7.反思与迁移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学习从未终止。成果展示分享后,我们将围绕此次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完成社会性实践和审美性实践的反思:本次团队合作中间有分歧吗?如何解决的?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处理?一系列后续问题的追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探究的有效性、项目活动、作品质量、遇到的困难及克服过程进行反思,为下一次的PBL项目化学习提供有益的借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项目化学习最终指向的是儿童心智成长和转换的自由,这种心智的自由让儿童避免用机械的、孤立的联系看待世界,注重用不同的“透镜”去理解世界的基本运作方式。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培养学生更加灵活的、更大格局的心智习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青州中学初中部将在PBL项目实施过程中,继续贯通研究与实践,追寻人的学习本源,探索更美好的课堂学习风景,指向教育中永恒的“北极星”,努力让青州中学的孩子们成长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我们,永远在路上……</span></p> 文图/张海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活动策划:张鑫 马月萌</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陈晶新 钟绵钰</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