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诗书画协会近来可谓人气高涨。他们多次走访各个乡镇,把墙体文化带下乡,为农村绘制文化风景墙,既突出了各地的民族特色,也宣传了党的思想和政策,宣传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所以广受好评,很多乡镇都来联系并邀请诗书画协会为他们打造乡村文化风景。五月三十一日,诗书画协会一行又驱车赴岔科镇庄寨村委会。</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他们第三次来到庄寨这个美丽的地方了。疫情之前他们已经来过两次,只是由于这儿的绘制面积较多,经过两天的工作还有部分墙体没有完成,加之当地村民的盛情相约,所以又三进岔科。这次岔科行,让我们对乡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span></p> <p>一、扶贫工作的艰辛,驻村干部的不易</p><p> 这次岔科行得到了当地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飞与李树昌两位同志。 </p><p> (一)陈飞 </p><p> 陈飞是个实在人,现在是庄寨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原来是水务局副局长,因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需要,组织上把带领庄寨人民脱贫的担子交给他,他二话不说就来了。</p><p> 带着组织的期望,怀揣一颗热心,老陈来到了庄寨。庄寨是一个深度贫困的地方,主要居民以彝族和苗族为主。地理环境偏僻,原来连道路都不通,村民出去都是沿着几近干涸的小河沟才能走出去。他来到庄寨后,没有被困难吓倒,马上联系当地干部、走访村庄民户了解问题,联系县里有关部门争取支持,逐步解决了村民吃水难、交通难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一条可容货车通行的水泥路。我们走了好几个寨子,路过的村民都会与他打招呼,他也能随口说出村民的名字,看来他与老乡们都很熟悉,像自己人一样。</p><p> 对于庄寨的未来,陈飞充满了信心。他给我们讲了以后的发展思路,下一步想办法把清水塘的水提上来使用,解决灌溉缺水的问题;发展农村合作社,结合当地土壤条件扩大马铃薯种植。通过现在已经进行的花椒实验基地,让村民看到改变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好处,发展多种农作物的种植……看着老陈一说到未来的发展就兴奋不已的样子,我心里涌起一个念头:“有这样的干部,庄寨的明天一定会更好。”</p><p> 拉家常中我提及了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个月回几次家?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老陈说,一般每月三四次,有事就回不了。村寨里没有馆子,基本都是住在村里,吃饭主要在村委会食堂里,要是工作回来晚了,就吃点面包饼干或者牛奶打发下肚子。听得我心里一颤,想不到这些扶贫干部的日子过得这么艰辛!这使我对老陈这样的驻村干部的崇敬又增加了几分。</p><p><br></p> <p> (二)李树昌</p><p> 李树昌是苗族,有个外号叫“苗王”。不到二十岁就在村委会里工作,现在是庄寨村委会的书记兼主任,把自己大半生都贡献给了庄寨这个地方。“苗王”外号的由来,我想大概是他在当地村民很有威望吧。能让这里各寨的彝族苗族及汉族都信服他,只有为民办实事、心存大家的干部才能做到。他不算很健谈,但很热情。因为我多年前曾到过这里采风,对当地的民族歌舞有些了解,我问及当地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他都不厌其烦的一一介绍。可惜他公务繁忙,我也有事要做,交谈的时间不多,但他还是让我留下很好的印象。</p> <p>二、美丽家园梦想可期</p><p> 虽说摆在眼前的农村还相对落后,但我们所到之处 ,皆绿树成荫,农舍屋前屋后大多栽种着花木果树,相间道路也比较清洁。这一幕幕情景让我不禁想起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不就是中国文化里的理想世界吗?</p><p> 当然,我们今天对幸福生活的标准比古人要高得多,我们的幸福生活不仅具有物质的要求,还有精神上的要求。现在党和政府力推的“扶贫攻坚”,不就是帮助民众逐步解脱贫困,解决好物质贫困的问题吗?而“美丽家园建设”的内涵自然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设”,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其实也是在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p> 这样想来,我们身上仿佛多了一份崇高的责任,也多了一份动力。</p> 工作剪影 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