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同学聚会感言

汪山茗

六一节前的周末,我参加了一次小学同学的聚会,寻找失去的童年。<br>记得在2012年,一小学同学对我说,儿子和女儿开完同学会都兴奋得不得了,他也好想感受一下同学会,可他只读到小学毕业,问我这个小学时的班长能否出面组织一次小学同学会。<br>能给儿时的玩伴圆个梦,这样的活动该组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献上由李羡唐先生创作的敬师礼</h5> 同学的参与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不几天就联系到了所有同学,凡能参加的都到了;一位孩子开广告公司的同学不但把宾馆内部布置得热闹非凡,还在宾馆大门摆起了充气牌楼;一位爱好戏剧的同学把拉二胡的丈夫和各种设备都运来了;一位同学上午把故去的母亲送上了山,下午也赶到了;一位住宅占地一亩多的女同学,把自己的家辟为同学聚会根据地,至今八年月月有活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的第一次同学会</h5> 这次活动的轮值主席是女同学国英,几年前从奉化来到宁波南站边上的儿子家带孙子,她早上四时打的到张斌桥菜场,说那里菜鲜度好还能一次性配齐,再打的把菜运到奉化尚田的根据地,与女同学们一起嘻嘻哈哈地忙碌着。我想,正是由于同学都甘于付出,这个同学会才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酒好菜摆起来</h5>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交流中心话题自然是第三代,最自豪的一位女同学其孙子已是15岁了,我成了其中最失败的三个同学之一——没能抱到第三代。<div>由此,我想到了人生成败的问题。<br>在短短的百年人生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功标准。读书期间谁成绩好谁就是成功者,而立之年谁婚姻美满谁就是幸福人,不惑之年谁把孩子教育好谁就令人羡慕,天命之年谁抱到了第三代就是成功与否的分界线,花甲之年才体会到人生本是一场空,唯有健康属自己,最终的成功者就是死得最后的人。<br>可不是吗?我有一老友,他把女儿送进美国最牛皮的大学,毕业后成为国际大公司高管,每次酒局都要炫耀一下女儿的他,现在与朋友相聚的勇气也没有,原因是女儿四十几岁了就是不结婚,在孙子外孙为主话题的群体里,他的所有自豪都化为乌有。<br>多少宁波老人,在海南购了房不去住,在凛冽的西北风中不知冷,早早地守卫在幼儿园门口,不就是为听到一声脆崩崩的“爷爷”“外公”吗?<br>我曾与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忘年交一起喝酒,他边喝酒边与我说:在中学同班同学中,他是唯一一个既喝酒又抽烟的,每次同学聚会都成为批斗对象,要他戒酒戒烟,要他养生健身,在市区的二十多个同学中,现在活着的就他一个了,他咪一口酒说一段同学的往事,透出一种全班同学的人生得失全由他来评价的最后成功者的意气。<br>我对大学同学与小学同学暗暗作一比较。总体社会地位当然是大学同学高,这是无可争议的,只是60岁后都同步清零,都为“退休老人”;孩子是最大的财富,小学同学多数是两个孩子,大学只有两个同学有两个孩子,我估计小学同学的第三代与大学同学的第三代平均年龄相差约8年左右,可见晚年的孤独感大学同学要胜于小学同学;由于小学同学体力劳动者较多,没有脑力劳动者的精神压力和绞尽脑汁,总体健康水平小学同学比大学同学高;在小学同学的微信群里,家长里短的都交流,几乎每天都热闹,大学同学的微信群里,说家事怕家丑外扬丧自尊,说国事怕一不小心丢饭碗,似乎无话可说,表明学历越高生活越压郁。</div> 在六一节到来之际,我这个爷爷级的老头想对年轻的父母们分享一点人生感悟:人生其实就是一场经历。把长辈孝敬好,送到山上;把自己照顾好,不诳此生;把孩子养育好,推向社会。把这些这为一个人的必须经历都经历了,就没有了遗憾。<div>一个人的成功要从一辈子的长度来评判,这样,身心健康的晚年成功可能比读书出色的少年成功更有意义。在人生的道路上,会炒菜的往往比会解题的生活更温馨,会讲情话的往往比会背单词的家庭更美满。<br>现在的父母都特别重视孩子的考分,说是为了孩子的前程,说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试问,这其中真的没有为了自己在同龄人中的面子,想以孩子来满足虚荣的成分吗?起跑线只在短跑中才有意义,你想让孩子结束于短跑还是走完百年人生路?</div><div>如果为了几个考分,就以爱的名义,去摧毁孩子的自信,扼杀孩子的天性,扭曲孩子的心灵,其实是对孩子的犯罪。<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写于2020年儿童节</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