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曾两次走马观花似地游览了乾陵,对十三朝古都西安而言,咸阳塬上随处可见汉唐皇帝的陵墓s,随着对汉唐历史兴趣渐浓,完成茂陵和昭陵游记后,我觉得两帝一陵的乾陵最值得仔细品游,想写篇关于乾陵的游记和朋友们分享,以尽点儿地主之谊,无奈这两年四处奔波一直静不下心来…今年上班后因疫情防控出差受限,就有了完成乾陵游记的想法…阳春四月初三周六,天朗气清,阳光和煦,择日不如撞日,天助我重游乾陵也!于是穿上登山鞋,挎上尘封已久的单反,驾驶老“佛”爷景程奔上了重游之旅。</p> <p>高德地图显示1小时15分钟可抵达乾陵停车场,但国道上限速开不快,一次超速就要罚两张乾陵门票,还是悠着点儿开,途中停车处理了一个公务电话(外企朋友们见笑了,早习惯了),最后开了两小时才到达景区停车场。</p> <p>路上风景不错,天朗气清吧!</p><p>不知道此时是否已上塬了,反正跟着导航走,又有交通指路牌,到乾陵笃定。</p> <p>经过国道上乾陵旅游交通指示,转盘中间耸立着姐弟恋夫妻李治武则天两帝雕像印入眼帘,乾陵到快了!</p> <p>龙凤呈祥衬托下夫妻俩儿在窃窃私语,挽手共商振兴华夏江山之大计,巾帼不让须眉。</p><p>唐高宗李治(628~683)</p><p>周帝武则天(624~705)</p> <p>武则天从才人到昭仪,至皇后再当皇帝,其才貌双全,胆识过人,凭一首《如意娘》让唐高宗李治失去了理智,彻底拜倒在武媚娘的石榴裙下…从此石榴裙成为女性魅力的代名词。</p> <p>进入乾陵景区,左侧为西乳峰,右侧为东乳峰,东西阙楼在山峰高高挺立着。见景区停车场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防疫宣传语格外温暖,待会儿凭身份证买门票时不会“熄火”吧…“武汉人”来了!</p> <p>疫情期间门票半价,真是一个小惊喜,于是点了一盘椿天芽炒土鸡蛋,就着半头蒜先咥了一碗油泼面,只有填饱肚子才有力气爬山。</p> <p>天气渐热,脱下外套,带上装备和两瓶水,先乘景区电瓶车(30元)从停车场到景区大门。</p> <p>乾陵称谓之由来</p><p>唐高宗生前选梁山为自己的陵墓,梁山位于长安城西北方向,即八卦中的“乾”位,而古代又有“乾为天、坤为地”之说,皇帝有“天子之贵”,故而命名为乾陵。 </p> <p>乾陵旅游概括为两句话:</p><p>三山一景一美人</p><p>两帝一陵一世界</p><p>梁山山峰有三:南有东乳峰和西乳峰对峙,挺拔峻秀,为乾陵天然门户。乾陵寝宫就位于海拔1047.3米的梁山主峰。远眺乾陵,好似一个惟妙惟肖的“睡美人”。据文献记载:乾陵陵园是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外城周八十里,占地20万余亩,有内外两重城垣,设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门;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下宫等建筑300+间;现存有一对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五对仪马及马夫、十对翁仲、无字碑、述圣纪碑、四对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120余件,乾陵也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p> <p>一对华表</p><p>从乾陵的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0+米。上了台阶即现一条平宽的神道——司马道。司马道的起端是一对帝王陵的标志建筑——华表。乾陵华表高8米,直径1.22米,柱座方形,柱身八菱形,柱身上下交接处雕有莲瓣,中间刻有蔓草,石榴花纹,柱顶桃形。华表又称神道石柱,是皇帝宫廷、帝王陵墓的标志物。</p> <p>一对翼马</p><p>细细观察,这对石马头上有角,石马显得非常健硕,两肋之间飘逸的翅膀大有凌云之势。</p><p>此时天空中仿佛飘来八个字:</p><p>天马行空 </p><p>壮志凌云</p> <p>一对驼鸟</p><p>在古代,驼鸟这种“大鸟”是稀有品种,据说</p><p>是吐火罗人在唐高宗登基时进献了驼鸟,唐高宗非常喜欢。武则天在高宗陵墓前放置一对鸵鸟石像以怀念夫君。</p> <p>五对仪马和马夫</p><p>仪马和马夫像比较矮小,石刻遭到严重破坏,马夫的头都被摧毁掉,有的马头和腿也不例外。特选了一张骏马照片。</p> <p>十对翁仲将军石像</p><p>将军石像形体浑厚、庄重,坚固牢实,连手持仗剑保留完好。20个翁仲将军持剑,头戴皮弁,身穿宽袖长袍,高大威猛,神态各异,千年来忠于职守宿卫着乾陵。</p> <p>述圣纪碑</p><p>武则天打破帝陵之前不竖碑碣的传统,不但为高宗高竖丰碑,而且挥牺五千雄文,道尽高宗大帝的光辉与奇伟。字填金粉,碑面涂施黑漆,光彩照人,彰显李唐开国的辉煌历史和高宗皇帝的崇高美德在天地间华彩四射,与日月同辉。</p> <p>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南灭百济(660年)、东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为唐朝版图最大时期,东起朝鲜半岛,西临里海,北抵贝加尔湖畔,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西藏在唐宋时代被称为吐蕃,在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后才纳入中华版图,清朝康熙年间正式改叫西藏。</p> <p>无字碑</p><p>有人说武则天过于狂妄,觉得自己的功绩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也有人说武则天心怀宽广,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p><p>毛主席就此评价武则天:她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由自己吹,应由后人去评论。毛主席他老人欣赏武则天是一个有作为、敢作为、有自知之明的女皇帝。</p><p>另外,根据现场公布的碑体和碑基尺寸,目测基座高度尺寸,无字碑重98.8吨,碑基座应埋入地下25厘米。石材比重2.6~2.9吨/米3(取2.8计算)</p> <p>宋金以后,人们开始在无字碑上面添补题识,现在上面共有13段文字。其中有一种少数民族文字一直没有人能识别。这种早已废绝的少数民族文字,被日本学者山路广明视为“20世纪之谜”,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在内蒙古发现辽代帝后的墓志,才将这一谜团解开:原来这些文字和辽代帝后墓志上的字相同,是早期的契丹文字。随着契丹的灭亡文字很快消亡,到明代则成为一种无人能识的“死文字”了。这一失传的文字作为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字史料被保留下来,却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的一大贡献。</p> <p>东西阙楼及六十一蕃臣石像</p><p>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高宗的永徽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繁荣的时代,长安是中西文化和贸易的大都市,当时有许多国家的使臣、商人来到唐朝长安。六十一蕃臣石像(东群29尊,西群32尊)表现的是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者,是见证唐代中外友好交流的“活化石”(六十一蕃臣中肯定有日本使臣,当时日本就有遣唐使,日本学者以留学长安为荣,对大唐盛世绝对是大大的仰慕!)。</p> <p>六十一蕃臣石像断头之迷</p><p>武则天为炫扬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等七尊。</p><p>那六十一蕃臣石像为什么都没有头?</p><p>传说当时外国来使发现他们的故君主在为中国皇帝守灵,感到没面子,自己解决又很费事,且怕惹出事,于是就践踏农田并造谣说是石像变鬼干的,解决方法是打掉他们的头,于是就有农民相信了…这帮老外比米帝还歹毒!</p><p>幸亏在1974年(与发现兵马俑同一年)当地两位农民伯伯在田里锄地时,发现一颗雕刻精美的石像头,主动上交给文物部门,文物部门举一反三在附近又找到不少石像头,经鉴定是六十一蕃臣石像的头,问题总算归零哒。</p><p><br></p> <p>一对石狮</p><p>自乾陵始,唐陵四门各置石狮一对,历代皇陵均以石狮为门兽。</p><p>乾陵之前的帝陵石狮多走狮,乾陵以后均为蹲狮。帝陵石狮一般左雄右雌,雄狮卷鬣合口,雌狮披鬣张口。</p> <p>乾隆时期立唐高宗乾陵碑</p><p>大家仔细看一下该碑底端,真怀疑清朝罗盘有误差,该碑面不是朝正南,还是磁场变了?</p> <p>郭沫若先生1963年题写的两帝合葬墓石碑</p><p>陵与墓是有区别的,这个题字好象一下子降低了一个档次,只能理解大师不拘小节。大师主张挖掘古墓提供考古证据,他坚持挖掘了几个明朝皇陵如定陵,得到了许多文物也因技术条件落后毁坏了许多文物,遭人诟病。据说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在乾陵,于是大师主张挖掘乾陵,但遭到总理的坚决拒绝。</p> <p>登上梁山主峰</p><p>一路走走歇歇,边拍照边听业余导游谝乾陵,花了半小时登上梁山山顶。</p><p>1958年冬,附近农民修公路在梁山上炸石头发现了乾陵墓道口,1960年5月12日,发掘了墓道砌石: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当时只是勘察了墓道,乾陵墓被明令禁止挖掘。</p> <p>梁山上远望东西乳峰</p><p>西峰比东峰向南远200米,西峰远大,因此在梁山上远望东西峰视觉上感到很均称。</p> <p>近处登上东乳峰观看阙楼,长33步,宽22步,四层楼高。在梁山主峰上看到的那一点点儿,眼前看庞然大物。</p> <p>梁山主峰东南景观</p><p>六公里外就是乾县县城,乾县因乾陵而得名,并不是因陵建在乾县叫乾陵。</p> <p>梁山主峰西侧景观</p><p>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若有人高吼陕北民歌信天游,一定美得很。</p> <p>梁山主峰北部风光</p><p>北部也有一条上主峰的道,比南侧上山道平缓多了。</p><p><br></p> <p>永泰公主墓,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七仙女,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时年仅17岁。后与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p><p>关于永泰公主之死,《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p> <p>乾陵博物馆一瞥</p><p>刚进乾陵博物馆,快下班了,值班老头在催闭馆。几可惜呐,六十元套票进克只瞄了两眼。</p> <p>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在高宗的子女中是较有才的一个。其墓比永泰公主墓小些。墓中壁画五十多幅,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等都很精彩,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水平,据说是墓中都是复制的,真迹已收藏了。</p> <p>乾县地名考证</p><p>乾县此地为古代祭天之所,称好畤(zhi)。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说明乾县自古以来是风水宝地,唐高宗葬于县北之梁山,谓“乾陵”,二十二年后,皇后兼女皇武则天合葬,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此后一百年此地才叫乾州,公元1913年此地由乾州改称乾县。即前文所述先有乾陵,才有乾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