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训练 之 模型训练篇

夏卫东

<p>市立医院外科显微训练实验室成立以来,我院从事显微外科专业的同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显微血管吻合训练,大大提高了其相关专业的技术水平,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尤其是神经外科的年轻医师,更是积极训练,因为我们深知颅脑的精细手术更需要显微训练做基础,保证术中双手的灵活和稳定性,将颅脑手术做成一台台精品。同时,很多兄弟医院的同事们也纷纷前来交流学习,通过训练,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我市显微外科的水平,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技术服务。</p><p><br></p> <p>为了使平时训练的技术平稳地向临床手术过渡,除了小白鼠和鸡翅的血管吻合训练,我通过3D打印的方式,设计了颅骨模型,分别在额部和颞部开窗,颅内填充做成有深度的平台,在平台上进行人工血管吻合训练,旨在尽可能模拟手术中的场景,克服心理关,平稳地由实验室训练向临床手术实践过渡。</p> <p>这分别是额部和颞部骨窗,后者也是最常用的搭桥手术窗。</p> <p>颅骨内部填充物质的选择是个难题,反复考察后最终选择了儿童玩具——“太空泥”,这里要感谢孩子们给了我启发。😂</p> <p>这种填充材质可以用水湿润后随意塑造平台高度和倾斜度,有人认为斜面缝合是最具难度和挑战的。</p> <p>选择化验室用的载玻片作为人工血管的载体,应用前根据骨窗大小进行切割。</p> <p>借助晚上或周末的时间进入到手术室进行模拟训练,进驻手术室前,所应用的物品进行紫外线消毒。</p> <p>感觉1.0mm的人工血管还是偏韧,和小鼠、鸡翅血管无法比拟,但毕竟训练目的略有侧重。</p> <p>训练过程依然按部就班,先进行端端吻合的热身训练。</p> <p>两端铆钉,由于人工血管的弹性大,两端一般打三个结。</p> <p>中间的缝合只需打两个正结,并保证牵拉力度均匀。</p> <p>一面缝合3针,保证适当间距。</p> <p>人工血管翻转是个问题,不过耐心一些,也能做到另一面的缝合,1mm的血管缝合8针比较标准,能保证真实的血管不漏血。</p> <p>人工血管的端侧吻合也不容易,回过头来看,这种训练比术中真实血管难度要大很多。</p> <p>依然是两端铆钉</p> <p>中间间断缝合,个人认为平时训练多做间断缝合,等熟练以后可以进行连续缝合或单定点连续缝合。</p> <p>一面已经缝合完毕。</p> <p>再均匀缝合另一面,跟端和尖端及其相临一针的缝合比较关键,这个位置容易漏血,间距适当缩小一些。</p> <p>完成另一面缝合。</p> <p>由于人工血管价格不菲,一根血管尽量“变着花样”多缝几段。</p> <p>以上是在最高倍数15倍镜下的样子,在直视下观察,其实还是挺“微观””的🤔</p> <p>这样训练下来也不轻松,做完之后有种佩服自己的感觉🤪</p> <p>通过小白鼠、鸡翅以及颅骨模型的严格训练,逐渐达到了脑--眼--双手的高度协调,无论搞不搞血管专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能明显感觉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刚入道的年轻神外人也就更加自信,逐渐揭掉了“显微”的神秘面纱,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刻苦训练,才能逐渐克服我们心理和生理的不足,达到比较完美而艺术的境界。</p> <p>愿所有热爱显微血管吻合的同道们多多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并向大师和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