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六一儿童节

johnzhou

<p>现在60后70后80后都在过儿童节,原来儿童节是这样来的。</p> <p>小时候在南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p> <p>我的哥哥姐姐们。我出生后没有拍过类似的照片。</p> <p>二,三,四</p> <p>大板巷44号的院子,中间一幢平房架得很高,围绕房屋有环状走道。前面有院子,钱老太养了很多花,后面有平房,有院子,中间有水井,我小时候经常把煤钩等丢下井,爸爸只好去单位借来吸铁石用绳子系住吸上来。门外马车打铃来收垃圾,我说不是倒脏就是倒煤灰。院子里的孩子众多,大人忙工作,基本上是孩子自己玩。打乒乓球,练哑铃,石锁,举重,单杠等,好热闹。</p> <p>钱老太 住在这排房子的最东面,</p><p>钱老太的丈夫姓钱,是南京一中的教师,我们记事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钱老太自己姓宓,好像叫宓英,有个女儿在美国联合国总部工作,解放前是中华民国派驻的,时常寄美元给母亲,所以钱老太衣食无忧,她有时候还支持我们家侨汇券买东西。钱老太是浙江人,口音比较重,说话我们不太懂。 </p><p>钱老太家门前的煤炉上总在烧水,开了也不知道,我们经常会喊:钱老太,水开了! </p><p>钱老太门前的院子专门围起了一个花园,里面种了好多花,有月季,金银花,蔷薇,紫荆花,黄扬等等,夏天时,我们喜欢把紫荆花的叶子放在左手上,右手去拍打,叶子破裂发出响声,听了很高兴。钱老太的花园让我们认识了很多花,带来美的享受。 </p><p>钱老太喜欢养猫,记得她养的大白猫又肥又大,会偷吃东西。一次钱老太生气了,要把猫丢掉,特地雇一个三轮车,把猫丢到很远的地方。 </p><p>我们1969年下放农村,离开了大板巷44号,就再没有见过钱老太了。听说钱老太后来高龄去世,无疾而终。几十年过去,钱老太的形象依然清晰,耳边常常响起“钱老太,水开了!”的声音。</p> <p>东面第二家是范培元老师家。范老师和我父亲是同乡兼校友。范老师的大女儿曾经是我母亲的学生,后来支援新疆去了石河子。一个儿子很小就放在外婆家的。名叫文武,比我小5,6岁,我喜欢抱他,自己才8,9岁,抱不动一起跌倒在地,他外婆好心痛。第三家是我们家,妈妈带教的宋慧琴老师会到家里来请教,一边敲门一边用普通话说:“钱老师在家吗?”,我们以后也喜欢学她说话敲门。</p> <p>这是宋老师送给妈妈的照片</p> <p>我们家西边是彭乐元老师家,他们家5个孩子,与我们家的差不多般配,后来下放宿迁支口公社,我哥还曾经骑车去玩。</p> <p>再西边是关长权老师家,他的两个孩子关金关明很讨喜。最西边就是朱希平和张文宽老师家,张老师的侄子小咪经常在这里,和大家玩得好,后来成了44号的女婿。西边的平房是尹植老师家和李森老师家。李老师家男丁兴旺,清一色4个男娃,以人民群众为名。最小的李为众比我略大,文G中不上课我常和他玩。后来他家搬走了,来了吕俊杰杨达爱一对老师,他们两个男孩也小。然后就是北边一排平房,第一家是吴阿姨和彭伯伯一家,对我们最好,小五一生气吴阿姨就把她抱回家,炒蛋炒饭给她吃。接着是关老师的父亲关爷爷的住处,他的外孙朱集贤三兄弟和一个外孙女毛头也住在大板巷,经常来玩。哥哥也会去他们家的院子里玩。一个夏天下棋时背后被烧开水的锅烫伤,好大的一片皮烫起疱了。然后是王秀珍阿姨家,再一家是徐仁泰老师家,他的母亲喜欢吃辣椒,一边辣得掉眼泪,一边说不辣不辣。然后是一个小院子,再有两间房,都是我们家的,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奶奶住的,一张大床我和奶奶睡。这个房子的窗户外面就是大板巷42号,现在的甘家大院。一次奶奶把饼干筒放在窗台上就被偷了。</p> <p>2000年8月21日我们陪父母去大板巷与吴阿姨彭伯伯等合影。他俩身后是彭琴,小时候带着我们玩的。</p> <p>接着我们一起去南京一中,左起彭琴,彭永华大姐,范祖玲二姐,母亲,父亲,哥哥和我。</p> <p>这是现在改造后的房子</p> <p>南京的一家九口</p> <p>这张照片我不到4岁,当时布票紧张,奶奶拿旧花布给我做的裤衩,剃的光头,小时候哥哥姐姐拿这张照片笑话我:花裤头,和尚头。我追着抢照片要把它撕毁。</p> <p>爸爸单位组织镇江一日游,爸爸带上我们四,五,六一起去。</p> <p>1965年暑假,爸爸带大姐和我上北京,一路爬泰山,玩济南,去天津,北京住在大伯家粮食部宿舍,去看了外公外婆,大伯大大在准备出国,住在颐和园里学外语,在里面玩,昆明湖里游泳,套个汽车轮胎做的救生圈,太大,我从里面滑出来了,差点淹死,吓坏了。</p> <p>1966年在府西街幼儿园毕业,带上了红领巾。这张毕业照是后来去南京找到同学借来翻拍的。以后又遇到多个幼儿园同学,昨晚上加了个微信好友,也是幼儿园同学,可是照片里她已找不到自己了。我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只有幼儿园有毕业照,小学四年级就下放农村了,没有条件照毕业照,高中毕业平桥中学有毕业照,但我已经提前一学期当兵去了。</p><p>大家能在照片里找到我吗?</p><p>记得儿时的朋友,方国强,欧阳玮,薛春,端木琴,袁晓甫,赵明,在淮安还巧遇了张海宁。真是缘分啊!刚刚与幼儿园同学方国强相约找机会多约些老同学叙叙旧。</p> <p>以下四张是我的二姐在府西街幼儿园的照片,发在这里供大家回忆幼儿园的场景。</p> <p><br></p><p>1966年文G开始后,红卫兵来家里抄家,父母都是教师,家里最多的就是各类书籍,我们在大板巷的家面积二十平方米左右,一分为二,南面的一半有二个大书厨,里面主要是各类工具书,线装书等等。北面的一半放二张大床,在隔墙上用木板打了三层书架,主要是一些文艺书籍等。</p><p>一天夜里,红卫兵来抄家,除了马恩列斯毛的书,全是“封资修”,要强行拿走烧毁。父亲据理力争,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说我们把它贴上封条吧这个我们不看,才把他们打发走。北面的书架是开放式的,没有办法贴封条,第二天妈妈就开始清理,那时我还没有上学,小说书要么是中国古典的小说呢就是封建主义的不能要,要么是西方的一些名著那就是资本主义的也不能要,要么是苏联的,属于修正主义的不能要,看着妈妈把一本一本的好书丢下来准备去处理我就不让,我说:“我要读我要读”,这本也要那本也要。妈妈不想把这种荒唐的现实讲给我听,只是淡淡的说,等你长大了再给你买吧。大人的辛酸我也不不太理解,我想妈妈不愿意把这个残酷的现实跟我多讲她只能说以后大了给你买吧,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妈妈对今后的期待,就是在我长大以后这种现象应该是不会长久应该能够得到纠正的。</p><p>这件事过去快五十年了,今天依然记忆犹新。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把它记下来永远怀念自己的父母怀念自己的妈妈。</p><p><br></p><p><br></p> <p>1968年妈妈带我们合影送二姐支边,爸爸住牛棚不能来照相。之后大姐三姐都去宝应县插队了。</p> <p>文G开始,少先队改红小兵,随着造反,我又成了小八.二七。</p> <p>现加上哥哥忆大板巷的文章</p><p>那时候</p><p>---致小林林、小弟及各位邻居</p><p><br></p><p>小民</p><p><br></p><p>那时候我们一无所有,</p><p>那时候我们无虑无忧。</p><p>那时候我们勉强温饱,</p><p>那时候我们畅享自由。</p><p><br></p><p>那时候我们住在大板巷44号,成天在一起玩耍哄闹。日历一张张翻过,我们一天天要好。曾一起去一中校园捉蜻蜓,逮金克螂,粘知了,看谁身手巧。曾一起在院里打木梭,打弹子,躲猫猫,看谁能耐好。曾一起踢毽子,格房子,掷沙包,看谁水平高。曾一起去河宽水深的武定门节制闸游泳,也不管水性如何,玩的就是心跳。曾一起光着脚板光走在灼热的炎夏马路上,全不惧高温炙烤,纵然烫出大泡。曾一起苦练砖制土杠铃与铁质真哑铃,为了不受欺负,拼命把肌肉打造。社会上疯传闹五湖四海,为了看家护院,我们这些小男子汉们,曾一起在院子里并排睡觉。小弟之勇敢,我不曾忘掉。一次在升州路,我与你遭遇不测:两个小流氓挥舞皮鞭向我俩发飙,凶焰滔滔。是你面无惧色,迎着皮鞭,奋勇还击,绝不讨饶。而我却生性胆小,见状即落荒而逃,全不顾伙伴,全没有德操。于今一想,仍是阵阵心痛,愧悔难消。当然当然,小林林你这位帅哥,(李为民)我更忘不了。你一身力气,一身胆气,一身侠气,仗义疏财,常常为我们两肋插刀。你是头领,是依靠;是偶像,是骄傲。我曾在你的鞍前马后,东奔西跑。你带领为群与我,以红旗为先导,以杭州为目标,满腹豪情,走上长征道。日行八十,哪怕月黑风高,哪怕万分疲劳。一路走至金坛你大姨妈家,准备修整好后继续奔跑,孰料忽传单程不足五百里者,返程没有免费车票。于是偃旗息鼓,在姨妈家逍遥几天,喝好吃饱,又走上返家道。长征路上,你待我亲如手足,比对亲弟弟为群还好。半个世纪过去,此一幕仍鲜明如昨,铭刻在脑。我六九年下放后,曾回南京,寻到你中华路上新家,向你报道;久别重逢,只嫌时间太少。那一别就天各一方,半世飘摇。感谢44号群,把我领回邻居怀抱,让我能向你朗声问好!骏马驰骋千里,金光总会闪耀。你果然大显身手,频传捷报。事业有大成,文笔亦高妙,精神气儿足,身体不显老。观此尤欣慰,遥祝万事好。</p><p>彭范二位大姐,饱经风霜,却依然青春不老;朱家二位兄长,久违久违,你们也活得自在逍遥。彭家永丽,群里可数你永葆靓丽,芳华正茂。祝福大家事事常如意,年老心不老。</p><p>这正是:</p><p><br></p><p>少时趣事知多少,</p><p>件件桩桩无价宝。</p><p>喜看邻居各有成,</p><p>乐而早忘岁将老。</p><p><br></p><p>2018.4.6</p><p><br></p> <p>1969年底,下放浪潮来袭,父母厌倦了南京的生活,积极要求下放。我先后在父亲和母亲单位发言,支持父母下放劳动,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星。尤其是母亲单位的南京一中,我和小五姐两人写稿,我在全校大会上发言,满口豪言壮语,一点不知道害怕。</p> <p>到了淮安农村,完全不是想象的样子。父母带我们干农活,向农民学习,课余割草,种菜,种自留地,养猪喂鸡,不亦乐乎!</p> <p>等到我工作后,结婚生子,独生子女,条件改善不少。</p> <p>带孩子登泰山看日出,基本上是我抱着下山的。</p> <p>“我走不动了!”</p> <p>奶奶带孙女玩,成语接龙等等,开发智力。</p> <p>孩子一年级在学校学雷锋大会上发言。</p> <p>我们孙女的童年更幸福了!除了父母的爱,还有四位老人的关爱。</p> <p>外婆教游泳</p> <p>去日本旅游。</p> <p>送外公红包</p> <p>加入少先队。</p> <p>一代更比一代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