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扎根于厚土的植物 ——序刘乐诗集《女性照亮的世界》

潘多拉

<p>  在八十年代中期,汉中古土上涌现出的一群缪斯的追随者们,曾经构成了一种惹眼的景观,但他们并没有走到多远,一经商潮席卷,便大都落荒流散了。倒是在僻远的小城和乡村,当年并不风华的继起者们,还在苦苦的追求。</p><p><br></p><p> 刘乐是我新近才认识的一个。</p> <p>  他不爱凑热闹,独自蹲在家乡的桔园边写诗。如一株桔树,所求不多,依靠土地那微薄的供给,养活他和他安分的诗神,不在乎春季里瞬间的繁荣,只是勤苦地吐出叶片,持久地绿,到了季节便会挂果,证实生命真实的存在。桔园的厚土生长桔子也生长刘乐的诗歌,这两种美好的物产应该使它们的故土感到荣耀,我愿人们在求取城固蜜桔的时侯,想到刘乐的诗歌,它是桔园泥土的精华孕育出的果子,比年年岁岁垂悬枝头的桔子要稀有得多多。</p> <p>  这个在残酷的岁月中诞生的生命,没有经过太多的不幸和苦难,但也没有幸蒙恩宠,享受城市那虚幻的浮华,却被命运冷漠地置放在乡土上。而年轻的心灵难以承受宿命,不堪荒凉和闭锁,“岁月残酷的剥蚀/灵魂没有被风化”。</p> <p>  他渴望“成为阳光的容器”,“搏击万里云天/疲竭也不愿合上翅膀”。于是他靠投诗神,在精神空间寻觅游访;平静不安的灵魂,把一颗诗心寄托给石头泥土鸟兽虫鱼树木花果庄稼粮食……</p> <p><br></p><p> 而一株植物,毕竟无法叛离土地。他感受到博大宽厚的土地的母爱,发现一个“女性照亮的世界”;血液里流淌着土地的呼唤,在起飞时就向土地盟誓:“我不愿作蓝天的流浪汉/黄昏时要栖落你的怀抱。”</p><p> </p> <p>  他不愿把自己抵押给虚幻的浮想,自语道:当“我把灵魂/关在蜂巢般的房间/苦苦酿造”的时侯,“紫燕送我一拘春泥……赠我远离泥土的窗楣”。</p><p><br></p><p> 他是一角“默默成熟的豆荚……深情的垂向大地。”当“黄熟的麦子被收割”,堆放入诗神的仓库,而“根仍然留在田里”,“即使烧成一把草木灰/也撒回这方土地”。这是一个土地的儿子对土地的真诚的感恩。</p> <p>  但我们的世纪,植养诗心的土地可悲的缩小了,刘乐惊呼:“太阳下的天空 鸟儿/找不到青枝绿叶的归宿”。</p> <p>  他敏感到:“几个世纪后推开每一间房屋/飞出的尽是忧愁衍生的蝙蝠”。人类正在向自己的生存空间围猎,“用血肉筑起猎手的威严”,而“山林死一般寂静”。</p> <p><br></p><p> 他恐怖的预言;人类终将“在一声沉闷的枪响”之后“猎获自己”。于是他祈愿自然界“没有顽童的弹弓/没有双管猎枪”,而土地的子民们“提着竹篮,俯拾林子里的落果”。年轻的诗心对土地和它育养的生命寄托了多么深情的悲惘!</p><p><br></p><p> 这个汉中诗坛的新秀“从城市到乡村/从品味中绿了心境”,当他感悟到“小城的狂欢缠绵之后/总有清幽脆亮的箫笛独奏”时,是诗神触摸了他,启悟田野里生长的朴素的灵魂踏上诗境,授以一种现代品质。这比从流行的现代赝品中去拾取时兴的语汇、繁复地叙述世界的虚象以达到某种思考的理念或倾泻感情的浮沫要真实得多也审美得多。</p> <p>  我想,刘乐是会领悟命运给予他的恩慧的,他终将深入到土地的灵魂发现自己,“一直走向秋的根部/倾听橡实落地的雨声”。当他妙悟到唯有自己才能遇合的声音时,就会发出浑厚的独鸣,刘乐的歌吟就不致被众多流行的嚣闹湮没了。</p><p>我期望着那个时刻。</p><p><br></p><p><br></p><p><br></p><p><br></p><p> </p> <p><br></p><p>作者简介:</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刁永泉,别号虚白室人,出版有《刁永泉诗选系列》等新体诗集8部。诗余文后玩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