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文字/编辑:天涯海角</h1><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战友们的提供</p><p class="ql-block">歌曲:军人本色</p><h1>封面:来自网络并致谢</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示:上文下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武汉的疫情阻隔了战友们的相聚相见,但阻挡不了战友们的想念之情!大数据时代利用现代网络微信平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所庆幸的是我们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运用微信社交平台的及时性让战友们互动起来,原本意是想在庆祝“八一”节日时出品此相册的。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让阔别近50年(有的已超50年)的战友们在似曾相识中,再相认相识,收集战友们的照片如此之快在意料之外……!在此,谢谢战友们提供的各类相片,尤其是珍贵的老照片,如实反映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军旅生涯,为我们共同完成《美篇》相册奠定了基础来源!</h1><h1> 四、五十年前,无数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汇聚军营,结成了团结友爱、献身祖国的战斗集体,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中国军人! 回首我们的人生经历,最让我们引以自豪的是:我们曾经是名合格的军人,为保卫祖国构筑钢铁长城奉献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军旅生涯挥洒着战友的汗水和辛劳,也飞扬着战友的欢笑和激情,岁月虽然凝聚着太多的酸甜苦辣,也分明闪烁着军人的光彩。军人的精神铸就着军魂,我们熔炼过;退役了,军人的腰板是挺直的,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书写着自己灿烂辉煌的篇章;退休了,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兵,军人的本色没有变。</h1><h1> 岁月辗转似美酒,时光变迁已近秋;牵挂之情在心头,祝福之意道出口。握一握清风之手,请把问候都带走;不管新朋还是旧友,八一节祝友情永久。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祝战友们节日快乐!</h1> <h1><br></h1><h1> 绿色是军人的语言,军人是部队的语言,部队是国家的语言。</h1><h1></h1><h1><b> 杨名辉</b>夫妇,军人伴侣。</h1> <h1> 军旅岁月似铁锤和炉火,锻造出军人坚强不屈的品格。</h1><h1><br></h1><h1> <b>杨名辉</b>的营房照(上图)江上航行(中图)和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留念照(下图)。</h1> <h1> <b>杨名辉</b>退休后的旅游照片,记录了他们的足迹。</h1><h1></h1><h1> 2020年6月中旬,来到西藏拉萨<b>布达拉宫</b>(上图);<b>雅鲁藏布江</b>(中图);<b>西藏军区</b>(下图)。</h1> <h1> </h1><h1> 上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b>红场</b>。</h1><h1> 下图:埃及<b>金字塔</b>。</h1> <h1> 上图:阿联酋<b>迪拜</b>最豪华、最贵的酒店——<b>卓美亚帆船酒店。</b></h1><h1> 下图:澳大利亚<b>悉尼歌剧院</b>。</h1> <h1> 法国的<b>凯旋门</b>和意大利<b>比萨斜塔。</b></h1> <h1> 我俩是在武汉同一所学校(不同班)初中毕业,69年底下户口,70年2月12日同一天下放潜江;招工到潜江不同单位工作四年(2级工30多元工资)后,在潜江的征兵工作中又同一天去当兵入伍。</h1><h1> 借此机会向老排长<b>杨名辉</b>说一声:您是带领我俩入伍从戎的第一人,<font color="#ed2308"><b>感恩有您!</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font> <b>隋建基</b>和<b>齐际滨</b>一九七四年底当兵入伍。</h1> <h1> </h1><h1> 军人船上的桅杆,又像雪中的青松。</h1><h1><b> 齐际滨</b>在营房和出差时的老照片。</h1> <h1> <b>齐际滨</b>和检修人员与老“双三七”高炮的影像。</h1> <h1> <b>齐际滨</b>的工作照</h1> <h1> 换上了新式军装</h1> <h1> 2007年8月,在潜江曹禺公园战友们的合影。上图左起:<b>彭清武、吕爱信、齐际滨、刘卫平、雷达安。</b></h1> <h1> <b>齐际滨、刘卫平</b>和<b>彭清武</b>三人转业时,与军械处全处的老战友们合影留念。</h1> <h1><p> </p><p> 用军营的枪林弹雨洗礼信念,用男子汉的热血去磨砺忠诚。</p><p><b> </b><b>刘卫平</b>,武汉知青下放鄂五三农场,1974年底在五三农场征兵工作中应征入伍。与刘卫平在五三农场一起入伍的知青还有:<b>张汉生、孟汉生、袁建业、蒋开斌、朱卫英</b>等。</p><p> “<b style=""><font color="#ed2308">入伍通知书</font></b>”珍藏至今极其珍贵、不易,见证了他当兵的历史,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46年过去了!</p></h1> <h1> <b>孟汉生</b>和<b>刘卫平</b>在重庆南泉公园合影留念。</h1> <h1> 上图:<b>袁建业、刘卫平</b>和<b>蒋开斌</b>的合影;<div> 下图:<b>胡志刚</b> 、<b>孟汉生。</b></div></h1> <h1> 上:<b>刘卫平</b>;中:<b>袁建业</b>;下:<b>蒋开斌</b>。</h1> <h1> 换新式军装照</h1> <h1> 上排左起:<b>袁建业、孙金岭</b>(新兵连文书)、<b>蒋开斌</b>;<div> 下排左起:<b>刘卫平、王新年</b>(新兵连连长)、<b>朱卫英</b>。</div></h1> <h1> 左起:<b>刘卫平、聂国虎、李汉成、蒋开斌、张汉忠、袁建业。</b></h1> <h1> </h1><h1> 用最耀眼的青春之光,普照军营的每一个角落。</h1><h1><b> 张汉生</b>(左)<b>,</b>原507库保管二股。</h1> <h1> <b>张汉生</b>退休后的各地旅游照。</h1> <h1> 上图: 鸣沙山月牙泉。<div> 下图:敦煌莫高窟。</div></h1> <h1>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上图)</h1> <h1> </h1><h1> 航标灯永远是舵手搏击风浪、勇往直前的良师益友。<div><b> </b><b>万燕林,</b>是与杨名辉、邵诗合等一起入伍的湖北汉阳兵。我和他一起参加过两次集训(他是射击、我是器械军体操),在训练中交谈无话不说,老兵的他对我新兵帮助有加。当时排长的他还是送我退伍回家,到潜江、武汉军人安置办办理一切手续的好战友。在此谢过,<font color="#ed2308"><b>感恩有您!</b></font></div></h1> <h1> <b>万燕林</b>的军事课目刺杀、投弹示范动作。</h1> <h1> 2019年在贵阳举行“战友50周年聚会”后,游览贵州各地的景点照。</h1> <h1> 西江千户苗寨</h1> <h1> 无畏是笔,无悔是纸,军人用心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div><b> </b><b>邵诗合</b>,原507库保管二股。</div><div><div> 最后一张是<b>万燕林</b>和<b>邵诗合</b>的合影。</div></div></h1> <h1><br></h1> <h1> <b>后字三三三部队二分队退伍老兵留念</b>。摄于1975年3月13日,主要是湖北汉阳兵和湖南衡阳兵,为当年的退伍对象。(照片由邵诗合提供,致谢!)</h1> <h1> <b>邵诗合</b>和<b>王启庭</b>,于2018.10.27在蔡甸花博汇的合影。</h1> <h1> 上图:是与战友去安稳原部队驻地的途中留影。<div> 下图:2003年9月游玩在意大利罗马“城中城”的<b>梵蒂冈。</b></div></h1> <h1><br></h1> <h1> 部分战友聚会留影</h1> <h1> 老战友们在贵州举办50周年聚会“<b>重走当兵路,相聚昔日情</b>”的活动。第三张照片记录时间为:2019.10.28。</h1> <h1> 视频</h1> <h1><p>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p> 勤务二连的领导左起:<b>聂厚健</b>(一排长)、<b>詹敬鹏</b>(副指导员)、<b>马时年</b>(三排长)、<b>田世来</b>(副连长)、<b>代仁远</b>(副连长)、<b>罗生权</b>(司务长)、<b>胡志和</b>(指导员)。<br> 珍贵的照片和姓名均由我原连副指导员詹敬鹏提供,<b><font color="#ed2308">感恩有你</font></b>!</h1> <h1><p>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p> <b>赵玉民</b>,是我新兵训练三个月时的班长,进入军营后的首席教官。军事训练、思想作风、工作生活等,都在言传身教、潜默移化中产生影响。在此,<b><font color="#ed2308">感恩有您</font></b>!</h1> <h1> 上图:<b>赵麦屯</b>和<b>赵玉民</b><div> 下图:<b>赵玉民</b>和<b>隋建基</b></div></h1> <h1> <b>赵玉民</b>近照</h1> <h1>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div><b> </b><b>孙金岭</b>是在我们新兵训练时的文书,下到连队后我俩在一排,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借此机会,<font color="#ed2308"><b>感恩有你!</b></font></div></h1> <h1> <b>孙金岭</b>夫妇的旅游照</h1> <h1> </h1> <h1><br></h1> <h1> 把美好的青春献给国防,用全部的生命巩固国防。<div><b> </b><b>李孝银</b>,新训后下连队我俩在二连一排。</div></h1> <h1> 1979年<b>李孝银</b>带领一个班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凯旋而归!</h1> <h1><b> </b><b>李孝银</b>的军旅留影</h1> <h1> <b>李孝银</b>的近照<b>。</b>2014年12月份我俩在潜江“74届战友40周年庆典”活动中,久别重逢见过一次面,同住一室,话多睡少过了一夜,战友都懂的。</h1> <h1> 上图左起:<b>隋建基、熊远斌、李孝银</b>。(三人都曾在一排)</h1><h1> 中图上左起:<b>张道远、孙绪新</b>;中图下左起:<b>李孝银、熊远斌、隋建基</b>。</h1><h1> 下图左起:<b>张汉生、隋建基、李昌金、熊远斌、李孝银。</b></h1><h1> </h1> <h1> 军人用生命去换取的,绝不是荣誉或金钱,而是职业与做人的尊严。<div> 上图:<b>肖迪华、隋建基</b>;<div> 下图:<b>余启元</b>、<b>隋建基</b>。</div><div> 我们三人曾经在一个班。</div></div></h1> <h1> 左起:<b>杨财政、肖迪华、胡圣贵</b></h1> <h1> <b>肖迪华</b>旅游照</h1> <h1> 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div><b> </b><b>刘传新</b>,勤务二连的战友。</div></h1> <h1> 2019.08.01,总后驻渝办507部队战友45周年聚会于潜江合影留念。(横看)</h1> <h1> 夜空因群星的灿烂而美丽,祖国因军人的奉献而安宁。<br> <b>李连山</b>,勤务一连同年入伍的战友。</h1> <h1> 上图: <b>高为荣</b>(前排中)、<b>邓和平</b>(后排中)。</h1> <h1> 上图:2017年9月<b>蒋光富</b>夫妇光临潜江,并看望老战友们。<div><b> </b> 下图:<b>蒋光富</b>,在部队时是勤务一连连长。</div></h1> <h1> 上图左起:<b>彭代东、蒋光富、李连山、宋太华</b>。</h1> <h1> <b>李连山</b>作为潜江战友聚会“七四届战友理事会第2届理事会”会长,于2014.12.29组织了《解放军总后原重庆基地兵站74届战友40周年庆典》活动,同时还邀请了各连的老首长和外地战友,在潜江宾馆举行,来自湘、豫、皖、鄂等213人,首长有:<b>杨名辉、蒋光富、王光道、龚兴安、万燕林、张栓紧、郭培超</b>等。<div> 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对于战友们每一个人来说,这四十年几乎可以说是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的全部含义。(横看)</div></h1> <h1> 四十周年庆典活动后的部分战友们,又一次相聚于潜江。(横看)</h1> <h1> <b> </b>军营是我扎根的沃土,战友是滋润我成长的雨露。<div><b> </b><b>皮本良</b>,勤务一连同年入伍的战友。</div></h1> <h1><br></h1> <h1> <b>皮本良</b>的特长、爱好各种乐器,吹、拉、弹、唱都会。在潜江战友40周年聚会的会场上,他在荆门专门请来文艺团队演出了一整场节目助兴。<div> 上图:<b>皮本良</b>吹奏的是次中音号。<br><div> 中图:<b>皮本良(</b>右一)的乐队成员。</div><div> 下图:<b>皮本良</b>近照。</div></div></h1> <h1>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我们女兵决不是军中的点缀,她们同样是钢铁长城中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h1><h1> 这些女兵都是在荆州地区1974年底征兵入伍的,新训结束后,被分配到渝办所属各医院等单位。</h1><h1> 上排:<b>唐教导员、 刘社珍 、周进英、 夏烈玉 、张 虹、 刘善珍</b> ;</h1><h1> 中排:<b>周道玲 、甘家萍 、宋祥玖 、蒋方翠、 董德慧; </b></h1><h1> 下排:<b>雷家秀、 杨宏珍 、张晓英、 吴玉清</b>。</h1><h1> 在此,要感谢皮本良看完初稿后觉得缺点啥?而去努力联系、呼吁女兵战友们。同时,也感谢女兵战友的支持,致使此《美篇》相册内容更加丰富、更趋完美。 </h1> <h1> 有一个值得骄傲自豪的名称——女兵,巾帼女兵别样红。<div> 后排左起:<b>李明兹、周道玲、陈红艳;</b><div> 中排左起:<b>赵玉芝、胡继梅、叶翠珍、 宋宏青</b>;<div> 前排左起:<b>王光兰、吴玉清、张 陵</b>。</div></div></div></h1> <h1> 青春彩虹,铿锵玫瑰。<br></h1><h1> <b>宋宏青</b>,原重庆185医院。</h1> <h1> 往日英姿飒爽,今日风采依旧。<div> <b>周道玲</b>,原重庆185医院。</div></h1> <h1> 往事如烟,情结永恒<b>。</b></h1><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inherit;">刘善珍</b><span style="color:inherit;">,原总后驻渝办事处。</span></p> <h1> 芳华绽军旅,岁月余香锦。<div><b> </b><b>雷家秀</b>,原总后驻渝办事处。</div></h1> <h1> 人民卫士,白衣天使。</h1><h1><b> 吴玉清</b>,重庆185医院。</h1> <h1> 绿色军衣,一生最爱。</h1><h1><b> 夏烈玉</b>,总后渝办通讯站。</h1> <h1> 俩人都是于1974年底五三农场入伍,原为总后驻渝办事处。<div> 用绿色装点青春,用生命抒写忠诚。<br><div> 上图:<b>张 虹</b>组图像;<div> 下图:<b>周进英、张 虹。</b></div></div></div></h1> <h1> 岗位是组织安排的,但命运的航向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h1><h1> <b>徐远国</b>在汽车排的部分战友合影。(从左至右)</h1><h1> 上排:<b>万云虎、张六兰、钱阳怀</b>(排长),</h1><h1> 中排:<b>徐远国、张顺敢、彭振山</b>,</h1><h1> 下排:<b>许兴艮、廖俊武、胡三根</b>。</h1> <h1> <b>徐远国</b>旅游近照</h1> <h1> 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div> <b>罗 勇,</b>我第二年参加新兵军训时本班的战友。军训三个月后分配到勤务一连。在部队一干就是22年(后调动过37分部),青春和壮年都奉献给了部队,令人佩服!</div></h1> <h1> <b>罗 勇,</b>于1998年12月,所在部队将其动产与不动产集体移交至重庆市政府,并划归重庆燃气集团,他随之到了地方,一直干到2015年退休。</h1> <h1> <b>罗 勇</b>和外孙女,享受着天伦之乐!</h1> <h1> <b>“歌乐山人”</b>是罗 勇的笔名。这是他在2018年4月间陪战友回507仓库寻旧时,所留下的感想。(罗天沟是一连惜日的军营旧址)<br></h1> <h1> <b>杨元继</b>, 我第二年参加新兵军训时的本班战友。 </h1> <h1> <b>杨元继</b>,新训结束后,分配到勤务一连。这都是与一连战友的合影照。</h1> <h1><br></h1> <h1> <b>杨元继</b>及与战友的合影</h1> <h1> <b>杨元继</b>退役后旅游的留影</h1> <h1> <b>杨元继</b>(左二)退休后与战友们的旅游合影照。</h1> <h1> 一连战友不同时间的聚会。哈哈!看你还能认识哪几位?<div> 上图我认识的有:<b>皮本良</b>(左一)、<b>蒋光富</b>(左三)、<b>杨元继</b>(右二)。</div></h1> <h1> 与其说军人是一种职业,而我觉得他更是一种事业。</h1><h1><b> 隋建基</b>(作者),70年2月12日以武汉知青下放到潜江浩口,筑过汉沙公路、挖过荆么河和天灌河、在长湖防汛三天三夜、插秧割谷、割湖草(齐腰深)、冲担挑谷……等农活都干过、体验过。同年底,招工潜江县印刷厂。工作四年后,征兵工作在潜江开始,我踊跃报名参加了。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我,是受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的人,能穿上绿军装是那时感到无比光荣的、幸运的事!1974年12月,在老排长<b>杨名辉</b>的带领下正式迈入了军旅生涯。</h1><h1> 记得那年,汽车送我们到沙市乘船(老式登陆艇)三天两夜来到重庆朝天门码头下船。当时,重庆五百罗汉寺(没看见罗汉塑像)作为军供站接待了我们新兵吃住一行。从这里,开始了新兵训练第一课——拉练,为期3—5天,每天拉练距离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也就是小几十公里。我指定为炊事员跟车先行打前站,拉练到达目的地后保证有饭菜吃。首次看到并体验行军锅在做饭菜演练战时的场景,我只能是搭个下手保证不出错就行了。想想那时的我们,年青真好,拉练中休息时,活力四射,还有体力进行打篮球比赛等活动(我们的青春是回不去了,但保持那颗年轻的心还是很有必要的)。</h1><h1> 拉练结束后,驱车直达新兵训练目的地——<b>綦江安稳三岔河,</b>当时新训在勤务一连所在地的<b>罗天沟</b>。我们在车厢内坐四排一字排开,中间两排背靠背,车厢两边各坐一排,都坐在自己的背包上。沿途经过九曲十八弯的狭窄公路,一边山崖一边悬崖,路不平坦还一路颠簸,到拐弯处车身摇晃,不由得你不紧张,忐忑和不安并存。乘车走在这样的山路还是第一次,不怕见笑,随时跳车的准备都有了!一路无语,也没有观景的心情,也不知过了多久,看到了三岔河的桥。一路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来了。过桥右拐就进入了部队驻扎地(勤务二连),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岗楼(我曾经站过岗的地方),再往前去是一排排、一栋栋用不同规则、不同大小的石块垒起来的库房,我诧异它的结实、承重和防雨吗?这就是我要去的部队,与我想象中的差距有点大。既来之、则安之!我经历过由城市到下放农村的磨练,又有工作4年的少许经验,在部队大熔炉里经受锻炼是那时年青人向往的必修课,我也想在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h1><h1><br></h1><h1> 新兵训练,是在当时罗天沟的勤务一连处驻扎,洗漱是共用罗天沟的水,训练场地在一连因地制宜。 军人的作风、形体和形象的军纪养成就从这里的点滴行为开始了,在熟记部队“<b>三大条令</b>”(纪律条令、队列条令、内务条令)下,牢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b>八字方针</b>,坚持“<b>两严方针</b>”,即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三个月的训练是在军训大纲下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位新兵的训练成果都要在结束前接受检验和考核。有幸的是,我从被考核者变成了考核员,可能是我的训练有目共睹或是缺少人手,不得而知!通过三个月的新训,分配到各个连队后,我们都佩发了“三点红”(65式军服)的领章帽徽,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军人。</h1> <h1> 新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507库勤务二连一排,在这三岔河岗哨(上图)站过岗,在三岔河桥(下图)放过哨。</h1><h1> 借此机会,要特别感谢给我照相的战友(尽管不知道姓名了)。那时,可是用胶卷的年代呀!我居然能找到这么多怀旧的军营照片,太不容易了,值得珍藏。</h1> <h1> 军人所走的路和太阳一样,每天伴着晨曦余晖周而复始。 </h1><h1> 军事训练项目我都喜欢(小学我对各类运动都感兴趣,参加过市青山区少年足球选拔赛和武汉市少年足球比赛、6年级参加过每年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7.16”的横渡长江活动;中学也参加过“百万雄师”组织的“7.16”横渡长江活动,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体操队,因那时社会上的派性带到队里来作怪,致使体操队自行解散……),作为军人对军事技术科目过硬是要务,通过努力我的军事课目成绩都能融入在优秀行列中。</h1><h1> 这是我在一连集训时的部分照片。一连的训练器材和设施要好于二连多了。我记忆犹新的是参加了器械操〈单、双杠和跳木箱)、木制枪刺杀、障碍等训练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说是为了“大比武”而集训。特别是在双杠训练中,双臂与双杠在摩擦时,衬衣被汗湿后撕破是常事。这就应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警训。</h1> <h1> 五湖四海的青年相聚到军营是一份缘,尊干爱兵便是续缘的桥梁。<div> 上图左起:<b>王启庭</b>(原机关政治部干事)<b>、隋建基、梁玉平</b><div><b> </b>中图左起:<b>隋建基、万燕林、胡圣贵</b></div><div><b> </b>下图左起:<b>康远国、隋建基、孟清明</b></div></div></h1> <h1> 穿上军装,就意味着为祖国献身;手握钢枪,就意味着为祖国奉献。成为合格的军人是要经受磨练的,让自己的青春在当兵尽义务的岗位上报效祖国。<div> 军旅生涯是有限的,爱军习武是无限的。军营不仅是练兵习武的战场,更是立身做人的舞台。是军营锻造了我们坚定与坚强,是军营建立了你我深厚真挚的战友之情。</div></h1> <h1> 军营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军旅生活的美好源自每个军人内心对军旅生活细腻的体味。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div> 原来的我拿34元二级工资不够花,当兵享受6、7、8元的津贴却花不完!消费环境是商店少、远、差,但部队的吃穿住行无忧。当地的知青比我们那江汉平原的条件、挣工分等也要差多了。</div></h1> <h1><p> </p><p> 一九七六年成都军区运动会前,选拔的运动员在重庆体育馆集训,<b>万燕林</b>(第三排左二)参加射击训练,我(最后一排左一)参加器械操(单、双杠+跳木箱)训练。因为运动会推迟,全体运动员和领队及首长合影留念。(横看)</p> 有点小遗憾的是:退伍前没有参加成都军区运动会,没能为部队争光拿一块奖牌回来。因为,在训练课目中的运动员(对手)都在一起训练,吃住行也都在一起,互相都比较了解,实力是知根知底、一清二楚的。我有两项课目是高于那“冠军”的、双杠力量不如对手稍微逊色。我能拿奖牌是必须的,若正常发挥冠军非我莫属(不谦虚的实话)。</h1> <h1>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h1><h1> 可以遗憾,但绝不后悔,服兵役期满我选择了退伍。当时,没想到的是<b>韩成俊</b>政委找我谈话……。谢谢您了!对不住辜负了您的期望,那时的我还年轻阅历疏浅,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家。总之,我一生中在<b><font color="#167efb">知青下放</font></b>和<b><font color="#167efb">军旅生涯</font></b>的两个不同的阶段里收益匪浅。</h1><h1> 从城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环境——到农村去,体验⼀种对⽣活全新的认识,粮食的来之不易;——参加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了自食其力的生存之道;——入伍当兵,学会了吃苦耐劳,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听党指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魂永驻。</h1><br><h1><br><div> 上图:1977.03.09下连队二载合影留念。<div> 下图:56225部队勤务二连七八年老兵退伍合影留念。</div></div></h1> <h1> 我退休后好玩,喜欢上了旅行(游),既锻炼了身体,又饱览了大好河山。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h1><h1><br></h1><h1> 这是瑞士<b>皮拉图斯雪山</b></h1> <h1> 上图:意大利<b>斗兽场;</b></h1><h1> 下图:“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视中的<b>铁匠铺</b>,原铁匠的儿子是该铁匠铺的老板,与他的合影。</h1> <h1> 在法国巴黎<b>卢浮宫</b>的内外景观打卡</h1> <h1> 60一80岁,是人生第四个二十年,也是人生百年中唯一的黄金时代,是任何年龄段无可比拟的。</h1><h1><br><div> 图一:法国<b>埃菲尔铁塔</b>。<div> 图二:法国<b>凯旋门</b>。</div><div> 图三:意大利<b>花之圣母大教堂</b>。</div><div><br></div></div></h1> <h1> 忆往昔峥嵘岁月,四、五十年弹指一挥间。绿色的军营,整齐的队列、潇洒的军姿、艰苦的训练、掷地有声的口号、嘹亮的歌声、整洁的内务、铁一般的纪律以及在一朝一夕间我们建立的真挚友情,这一切的一切仿佛昨天刚刚发生的故事,是我们的一生中成为一种挥之不去、流连忘返、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是军营锻造了我们坚定与坚强,是军营建立了你我深厚真挚的战友之情。<div><div> </div></div></h1> <h1></h1><h1> 人生百年,唯此二十年为金,千万珍惜。人生的第四个二十年是这么惬意,这么随性,你能说它不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吗?当然,这黄金时代必须建立在生活自理、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我们战友都正处在这黄金的玩年,且行且珍惜这黄金时代的二十年。祝战友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心!<br>八一即到,快乐紧急集合!<br>立正,向“友”看齐!稍息!<br>烦恼,出列;好运,抬头。<br>系好平安武装带,背起健康单兵包,<br>全体都有,<br>向着幸福,前进!</h1><div><br><h1><b> 谢 谢 阅 读 收 看 !</b></h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