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再也没有妈妈可叫了

Li景华

<p>文/李景华【原创】</p> <p>1.</p><p><br></p><p> 妈妈还是走了,虽然走得很安祥,但我从她最后的眼神里,仍然看得出她是那样的留恋,那样的不舍。</p><p><br></p><p> 那天清晨,妹妹突然从九江打电话给我,告之妈妈因突发脑梗已送医住院,我当即感到妈妈这次可能遇到了人生难以逾越的坎了。</p><p><br></p><p> 妈妈已是九十岁高龄,之前曾经有过两次中风脑梗的病史,虽然经精心治疗康复,但也落下了半瘫的严重后遗症。这些年一直是我们兄弟姊妹轮流照顾她。</p><p><br></p><p> 正在江苏无锡的我,非常明白妈妈此时的病情。我赶紧处理完手中的事宜,连续自驾六百多公里赶回九江。</p><p><br></p><p> 五月十日母亲节,是妈妈脑梗住院的第十天。病榻下的妈妈,已是深度的神智昏迷不醒,完全没有了意识,只能靠药物支撑,生命体征非常脆弱。</p><p><br></p><p> 兄弟姊妹们都极为盼望能有回天之力,让妈妈能醒过来。</p><p><br></p><p> 我默默地为妈妈祈祷,祝愿妈妈能安然无恙,挺过这关。我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妈妈慈爱的微笑:</p><p><br></p><p> 艰辛岁月弹指间,</p><p> 慈母已迈耄耋年;</p><p> 养育之恩永不忘,</p><p> 报得春晖记心田。</p><p><br></p><p> 这个母亲节,想着病床上病危的母亲,我非常的伤感:</p><p><br></p><p> </p><p> 母亲节日思母亲,</p><p> 吾娘一生倾其情;</p><p> 蜡炬终将成灰尽,</p><p> 泪洒衣襟湿透心。</p><p><br></p><p> </p><p> 这是我们给妈妈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这是我们兄弟姊妹能够看着妈妈,相互争宠地叫着“妈妈”的最后一个母亲节。</p><p><br></p><p> 母亲节后的第十二天,患有大面积脑梗死和其他心血管重病的妈妈,终究难熬病魔的折磨而驾鹤西去。</p><p><br></p><p> 我悲恸地守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母亲,轻轻地抚摸她充满人生艰辛的银发,眼泪禁不住地湿透了衣襟。</p><p><br></p> <p>2.</p><p><br></p><p> 尽管这么多年来妈妈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缠身,并伴有半瘫之疾,但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清晰,脑子清醒,能吃能喝,执着拐杖也能一些生活自理。这对于一个已经九十岁的古稀老人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p><p><br></p><p> 今年春节之后,我接妈妈在我们这里照顾了四十天,没想到这竟是我们母子能在一起生活的最后四十天。</p><p><br></p><p> 我们每天按照常规且用心地照顾她的起居;一日三餐给她安排适合她胃口并适应心血管病需要的饮食饭菜,吃饭时,我会注意她哪些东西喜欢吃,哪些东西不喜欢吃,吃多吃少都在我监测视线之中;晚上睡觉,我总是要到她房间看她被子盖好了没有,生怕她天冷受凉生病。</p><p><br></p><p> 我们就是一个想法,妈妈一辈子艰辛万苦不容易,带我们六个兄弟姊妹长大不简单,理所应当要好好地照顾妈妈,让妈妈能安享晚年生活。</p><p><br></p><p> 妈妈一辈子都讲究干净,喜欢爱美,衣服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把梳子,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满头的银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这么大年纪了,给大家的印象仍然是干净利落,这也是妈妈保持了一辈子的习惯。</p><p><br></p><p> 妈妈喜欢听黄梅戏,一些经典黄梅戏是百听不厌。我在电脑上下载的慕容晓晓黄梅戏是她每天必听的节目,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的“女驸马”是妈妈最喜欢收看的。她经常听着黄梅戏闭目养神,有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p><p><br></p><p> 有时我打开她的房间,轻手轻脚地进去看她怎么样了,只见她呼呼大睡,打起了呼噜。妈妈感觉到了我进来,睁开眼睛问我几点钟了,我说“才上午十点,你怎么不听了?”妈妈说“我在听呀!”我心里想,我们家这个老娘啊,还真的是个老小孩。</p><p><br></p><p> 妈妈一辈子都是好强的性格,也经常耍些小脾气,发些牢骚抱怨,有时还会用挑剔的眼光来要求,有时甚至还会要死要活的闹一闹。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免不了有时我会噜她几句,但每次我噜她以后,我内心都会责怪自己,妈妈年纪这么大了,不应该这样对她。其实也是我每次妥协,每次跟妈妈赔不是,每次去哄哄她开心,让她不要东想西想,好好享受幸福快乐。</p><p><br></p><p> 我常跟妈妈说,“您呀,您放宽心,能活到一百岁,成就您这个百岁老人梦想啊!”妈妈每次听了,都笑着说,“我怎么能活那么久呀?”其实她心里很爱听这些话,打心底是想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p><p><br></p><p> 妈妈在身边的时候,我们天天叫着“妈妈”觉得再平常不过了。是啊,当我们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哇哇学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叫“妈妈”,妈妈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p><p><br></p><p> 当妈妈已经老去,忽然一天离开了我们,这个叫了几十年最亲切的尊称,妈妈再也听不到了,我们再也没有妈妈可叫了。</p><p><br></p><p> 那天早晨,我跪在妈妈病榻前,看着远去的妈妈,不断地呼唤“妈妈”。我知道妈妈已经听不见了,我再也没有妈妈可叫了。</p><p><br></p><p> 我眼前顿时一片黯淡的黑圈,内心留下空落落的伤痕。</p><p><br></p> <p>3.</p><p><br></p><p> 在我们家六个兄弟姊妹中,妈妈最喜欢我。</p><p><br></p><p> 我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二。我出生的年代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生活物资十分匮乏,爸妈省吃俭用,仍给我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p><p><br></p><p> 那时的孩子普遍都是“散养”,大人们忙于生计,都在为生活打拼奋斗,哪有时间管孩子,孩子们都是哥哥带弟弟,姐姐带妹妹,到吃饭时间回家吃饭,其余时间任孩子们自己玩耍打闹,像“家禽”一样的放养。这一真实写照,其实是那个年代每一个父母亲的无奈。</p><p><br></p><p> 即使是那样的困难,妈妈把我送进幼儿园却是毫不犹豫,而且是让我吃住在幼儿园里上“全托”,目的是让我在那困难的时期仍然吃饱,保证良好的营养,让我健康成长。</p><p><br></p><p> 这是妈妈对我的最爱,我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妈妈却唯独把我送进幼儿园,用心培育我。难怪我们兄弟姊妹长大以后都说妈妈对我“偏心”,羡慕甚至还有些嫉妒,到现在大家在一起时还会开玩笑说,就是我小时候享到了福。</p><p><br></p><p> 凭心而论,哪个父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幸福快乐的成长?哪个父母亲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在那个年代,能吃饱饭有衣穿就是不错的了,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奢望。当年妈妈送我上幼儿园,其实是全家节衣缩食给我的一个幸运,也是妈妈对我“望子成龙”的一种期盼。</p><p><br></p><p>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小时候经历,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妈妈,她极尽可能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极尽所有让我快乐的成长,我的一切是妈妈给予的,妈妈以她博大的母爱和毕生的心血,成就了我宽阔平安健康的人生。</p><p><br></p><p> ……</p><p><br></p><p> 2020年5月22日早晨六点十分,妈妈与我们永别了。痛失妈妈,我伤心悲恸,我痛苦万分。</p><p><br></p><p> 永别儿女骨肉亲,</p><p> 驾鹤西去已远行;</p><p> 九十春秋享高寿,</p><p> 慈母恩泽一世情。</p><p><br></p><p> 妈妈,我最亲爱的妈妈,儿子向着您西去的方向跪拜,再叫您一声“妈妈!”您在天堂听见了吗?</p><p><br></p><p> 妈妈,儿子永远爱您!您永远在我心里!</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