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山塘桥

进琪

<p>  在河汊密布的江南水乡,我走过各种式样的木桥、石桥、竹桥,甚至在我居住的小区,每天散步都要经过二座桥。只是平时过桥如履平地,大都熟视无睹。但最近我游览了一座名为山塘的小石桥,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br></p><p> 这座长22米,宽约2米,桥面由12块长条石拼接组合而成的石桥,横亘在金山区廊下镇的山塘河两岸。别具一格之处在于站立在桥中央,往南跨一步,便是到了浙江,往北退后一步,便是上海,一桥连接沪浙两地。当地村民告诉我,这是上海唯一独具特色的桥。从桥边竖立的介绍牌中得知,山塘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上世纪五十年代重新修造。因浙江一边叫山塘,上海一边也叫山塘,故有“山塘河上山塘桥,山塘桥边两山塘,一桥两山塘”之说。</p><p><br></p><p> 山塘原名罗村,距今已有450多年历史了。清末民初,这里逐步形成集市,曾经有过舟楫穿梭,人流鼎沸的风光。民国初年的一首《盐溪竹枝词》,描绘了当年的景像,“山塘桥下水东流,渔火江枫几度秋。宛似姑苏城外路,烟波十里荡轻舟。” 另据说演奏《二泉映月》的无锡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为谋生曾在这里教一位曹姓人二胡,并在在此小住,一位名人的足迹,也为这里平添了一个传奇的故事。</p><p><br></p><p> 漫步在山塘桥金山廊下镇的北山塘,进口处一座四柱飞檐的百姓舞台,旁边的琮璞民俗馆显得古色古香。四周“白墙、黛瓦、观音兜”的农舍,呈现着当地鲜明的建筑风格,墙上色彩艳丽的金山农民画,更是营造出了浓郁的地方风情。这里街面整洁,环境清静,空气中还弥散着枝头枇杷的清香。路边的菜摊,摆放着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果,买菜的大妈,手里还拿着如今很少见到的木杆铁钩吊称。这里纯朴的气息,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记忆里的小镇。</p><p><br></p><p> 过桥进入平湖广陈镇的南山塘,桥下是一条百米笔直的老街,两边整齐的屋檐下,挂着一只只醒目的红灯笼,悬空一面面写着“明月山塘欢迎你”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穿行其间,店铺里嗞嗞作响的梅花糕,古法酿制的平湖老酒,飘出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有种喜庆和惬意的感觉。南山塘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钹子书的发源地,这里建有钹子书馆、文化礼堂、乡贤馆等文化设施。</p><p><br></p><p> 返回驻足在南塘河边,只见桥下一群群雪白的鸭子,像浮在水面上的一朵朵白云,一会儿飘向浙江地界,一会儿飘向上海地界,悠然而自得。放眼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金灿灿的油菜籽荚,掩映着一条条阡陌纵横的乡间小路,半空中还不时有白鹭飞过的身影。此刻看着自然怡人的郊野风光,呼吸着带有野花香味的清风,顿时让我感到格外的神清气爽。</p><p><br></p><p> 值得一题的是,中午在离石塘桥不远处,我们还吃到了一顿正宗的农家柴爿灶头饭,香脆的菜饭锅巴,糯软的酱麻油拌茄子,粉嫩的红烧小土豆,还有鲜美的竹林母鸡汤,全是浓浓的乡村味道。那天虽是一日往返轻松的微游,却也是身心愉快,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