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留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似乎也可以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红楼梦》,耐人寻味。</h3><h3>我们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饱览春色,拿起笔来,用文记录读书感受,用画描绘生活体悟,给青春涂上丰富多彩的颜色!</h3> <h3><br></h3><h3><font color="#010101">作者:寇悦</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柔情似水,佳期如梦》</h3><h3>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两颊温润,神色温柔,眼眸清澈,瘦弱娇怯。好似一幅病弱多娇,含情脉脉的佳人图。没错——这位佳人就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林黛玉。论到林黛玉,便不禁提起她与贾宝玉的悲惨爱情。 </h3><h3> 寄人篱下,步步小心谨慎,惟恐出言有错,这样一位具有强烈自尊又温柔冰雪聪明的女子,在失去家人的依傍后,来到生疏的、硕大的荣国府寄宿。后而与荣国府的姊妹姨母们一起生活,更加突出林黛玉不凡的特征。就像贾宝玉曾说过的话一样“女孩子都是水做的。”冰清玉洁、美丽多姿、极富神韵。而林黛玉的高洁不凡在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h3><h3> 她有一种独特的柔情。令人过目不忘,再见生情。</h3><h3> 但在那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封建思想依旧支配着荣国府的人们,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而薛宝钗是传统的封建名门闺范。端庄稳重,是一位处处合乎规矩的“名媛淑女”,而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正是因为她的出现,使得黛玉含泪逝去。</h3><h3> 林黛玉的一生,在与贾宝玉的相处中产生了真正的恋情,最终了断,有情人终究未成眷属。再忆自己的一生,有辛酸也有所得,有无奈也有收获。不过是白驹过隙,假期如梦。</h3><h3> 至今,论起林黛玉,都可以忆起她纤弱的纤影、幽怨含情的眉目、凄惨哀婉的独逝……</h3><h3> 林黛玉,一位不施粉脂清新秀丽、不知所因泪影朦双眸的柔情佳人依稀在记忆中回荡……</h3> <h3><br></h3><h3>作者:隆翠婷</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眼中的林黛玉》</h3><h3> 我知道曹雪芹笔下的她,是忧郁的,也是富有才气的,她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生世沉福,与贾宝玉错过,为了报恩,流尽了眼泪,那个时代的她,也许怨过,也许恨过,命运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错过,只是过客吧……</h3><h3> 因为母亡,年纪尚小的她进了贾府,从此开始了她注定多迁的短暂身世……</h3><h3> 颦儿,这个符号,温暖的,笼罩在她身上,看到了大家族的尔虞我诈她静默,看到宝王的深情款款,她静默看贾母的偏爱,她静默,看到宝姐姐的温柔委婉,她也静默,她是矛盾的,自已孤苦伶仃的寄人离下,终日以明洗面..也许是这样,她才把自己的满腔泪水化做最悠远的诗词,也许是这样,她才冷漠孤傲,残存自己的那份自尊。宁愿做那个“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也不愿做那个“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女子,她在众人面强颜欢笑,在背后,相伴她的,只是知心的紫鹃。</h3><h3> 口里吟着“ 侬今葬花人笑痴、她年葬侬知是谁”,嘴里唱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见她的凄凉,她叹复,叹息自己与宝玉无缘,他彷徨,自己与宝钗难比,贾母的心意,玉薛夫人的作弄,自己终究是含恨而亡,那晚的她,嘴里呼声恨宝玉,心里也许是还债完后的轻松。</h3><h3>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正是写出了‘千洪一窘,万艳同悲’的绝唱。他在清幽的潇湘馆中过的是“清灯照壁人初睡,雨冷敲窗被未湿”的日子,他对菊花清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她待人诚挚,率真。当知道宝叙是真心为她好,对她好,将她像妹妹一样对待时,她也坦白地说:“ 你素日待人故然是及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可见她率真的性情,与机警规避,工于心计的旁宝叙相比黛王是那么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纯净。</h3><h3> 她明白,她是寂寞的,所以才会流泪,她知道,自己只是过客,所以才会有伤悲,那片忧郁,只因为她爱的人。</h3> <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作者:李峙瑶</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阆苑仙葩"林黛玉》</h3><h3>一部红楼,万千紫红。</h3><h3> 《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百多位女性,大观园里更是美女如云,她们或才华横溢或伶牙俐齿或行事婉转,但最特别的女子,在我心中仍是林黛玉。</h3><h3> 黛玉就像一朵脆弱的花儿,盛开时美丽,凋落时令人惋惜。</h3><h3> 有的人不喜欢林妹妹,说她“尖酸刻薄,在"送宫花”一回,她说,"这花是单单送我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了,剩下没人要的给我呢”;为逗贾母开心,懂事的刘姥姥百般扮丑,林妹妹把她比作“母蝗虫",说起来似乎多少有些不厚道。且也有些“小性儿”,一个不顺心就赌气不理,十分难哄住。但是,对林妹妹的喜欢,正是忍受住了她的坏,才更懂她的好。</h3><h3> 最肤浅的一层,喜欢上林妹妹,正是始于她的美丽。宝黛初会,宝玉便说“如今来了个天仙似的妹妹.”。宝姐姐也是美的,但美得世俗,美得寻常。如今有了黛玉.这么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飘飘的女子,怎不让人心生爱慕?</h3><h3>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妹妹的凄苦不禁让人潜然泪下,她的孤寂高洁,你可明了?她的无奈悲凉,你可知晓?</h3><h3> 且林妹妹为人真诚坦荡,实在难能可贵,她不像宝姐姐那么会笼络人心,贾府上上下下无不对其赞不绝口。人人都想像黛玉一样敢爱敢恨,但最终还是活成了宝钗。</h3><h3> 要说黛玉最大一特点便是痴情。林妹妹总哭,总爱生气,全都是为了宝玉,这是深入骨子的爱,无法言说,只能默放心底,直至宝玉成亲,她伤心欲绝,苦魂永逝!有多少人能有这种真挚的情感?</h3><h3> 多情应笑我,可怜一个林黛玉。</h3> <h3><br></h3><h3>作者:王梓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楼才女林黛玉》</h3><h3>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葬花吟》。</h3><h3> 林黛玉其实是我在《红楼梦》中最不欣赏的,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她的身上带着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而且多疑敏感,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所以总是自卑多虑。</h3><h3> 林黛玉抱怨命运的不公, 却没有反抗,她只会自怨自艾。不过,她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她才华出众,天赋异禀,柔美的气质楚楚动人,惊为天人。</h3><h3> 可是即便如此,她还是开心不起来,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美好,却总是想着生活、命运、上天带给她的不公。最终忧郁成疾,年幼多病。也许是母亲的早逝和没有兄弟姐妹的孤单生活造就了多愁善感的她,年幼之时就要面对至亲之人的离世,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h3><h3>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黛玉虽然出身官宦之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作为独生女的她,即便是有做官的父亲,也无人关心照抚。有心事,无人诉说。有困惑,无人帮助。面对她的种种遭遇,我虽然不欣赏她的作法,却也能理解她的行为。</h3><h3> 你不可能让一个三纲四常裹挟着的封建社会的小女子明白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反抗,也许这才是她不幸的本质。</h3><h3> 她最终还是未能嫁给她深爱着的宝哥哥,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只是破席一张,死的悲凉,令人心痛。她作的《咏白海棠》,《题“世外仙院”》还有其它诗,都无比的凄美。这些诗都在暗示着她那凄凉悲惨的人生结局。 </h3><h3> 其实,若是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与不易,也许她就会发现,幼年的坎坷会变成人生的一笔财富,它会教会你坚强和忍耐。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不幸和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课。可惜年幼的黛玉没有等到把苦难化作坚强的那一天,丧母、远离故土、寄人篱下、表姐们的不幸婚姻、贾府的日益衰败和宝玉娶妻。这一桩桩一件件终于压垮了弱小的黛玉,失去宝玉这一根救命稻草之后,她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h3><h3> 黛玉的生命就如那梨花一般,开时冰清玉洁,落时香消玉殒。她身如含苞待放的花,心如风中飘摇的雨,在最美的年华离开了这个让她既恋又恨的世界。</h3><h3>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那样凄美的女子世间可还有?</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作者:王子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h3><h3> 泪,无声无息地从脸颊滑落;</h3><h3> 花,似乎在凄凉地讲述着什么;</h3><h3> 心,被封建之笼牢牢困住;</h3><h3> 爱,终成为男女之间空相思。</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题记</h3><h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它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h3><h3> 弱质纤纤,风韵淡淡,林妹妹便以这个形象走进我的视野。不知道如何直视这个世界,只能自己努力抬起骄傲的头,任凭寂寞、疼痛似紫色滕曼一样在身后纠缠蔓延。别人都说她似只刺猬,拼命地用刺来保护自己,而我认为,她,不过是只蜜蜂,蛰了别人又何尝没有伤到自己?</h3><h3> 一袭白衣进了贾府,便奠定了她一生的色调:白。她如一片白色羽毛,飘然而至,又随风而逝;她如一场晶莹小雪,轻舞而落,又见阳而化;她如一朵清雅百合,沁心而爽,又香消而逝。然而,她那短暂却苍白的生命却有着夺目的红,那是她用尽显血染红的啊!</h3><h3> 海子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温暖的微风吹拂脸庞,她的心也会如小小的雏菊一般绽开,可她从不打开心房,让人欣赏;当明媚的阳光翩然而至,她的眉也会如弯弯的新月一样迷人,可她从不轻抬下颌,让人凝视。</h3><h3>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只愿缩在冬天的角落里,而不愿转过身去,迎接春天;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小心翼翼,而不愿试着去改变,或许命运的轮盘会被惊动;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冒死追逐,而不愿停下仰望。但我清楚的是,她在用灵魂唱歌,在用生命作画。她想用透明的灵魂照亮黑暗的长路,她想用纤细的手指剥开自由的窗扉。</h3><h3> 浮华之景,樱色飞舞,有那氤氲之气,似雾非烟;桀骜之红,铮然而立,唯有赤色染天,映乾坤。</h3><h3> 靡靡之音,喧然袭来,化为醉人之酒,醉人离意;涟漪清水,醒人净浊,实为幽歌一曲,席慕荣。</h3><h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呀!为何已注定要分离,却还要相遇呢?</h3><h3> 林间,黛玉悲怆的歌声又传了出来……</h3> <h3><br></h3><h3>作者:张心怡</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话说王熙凤 》</h3></h3><h3> 读过《红楼梦》的人,肯定没有一个不了解心狠手辣人称“凤辣子”的王熙凤,对于她的“辣”,有人是尝够辣味的,也使读者们看的非常真切。</h3><h3> 王熙凤的“辣”从一出场就表现出来了。在林黛玉进贾府一场中,林黛玉来到贾府,见到众人,正在说话,忽听到后院有人大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一堆敛声屏气的人群里,王熙凤的行为显得格外突兀,而她的到来,贾母脸上便立刻有了笑容,好像是给贾母带来了新鲜和刺激,并和她一起开起玩笑来,一边又像林黛玉介绍着:“她是我们有名的一个破皮破落户儿,南省部谓作‘辣子’,你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由贾母叫出,从此出名。由此看来,王熙凤的“泼辣”,从这就表现的极为明显。</h3><h3> 紧接着,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仔细打量一番后,在贾母身旁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竟是嫡亲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得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些话表面上是赞扬林黛玉的风姿,实则是阿谀贾母,之后假哭,一方面通过待客热情的表面,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另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出她对这个外孙女的关怀备至,从而赢得祖母的欢心。</h3><h3> 在贾府由于得到了贾母的宠信以及她的地位和身份,王熙凤不容忍任何人对她有一点不恭,也就是说,谁要敢碰她,她就要“辣”谁,包括她的叔伯,妯娌,甚至丈夫。为此她曾在生日里因“泼醋”而大哭大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寻死觅活,闹得整个荣国府内外鸡犬不宁。此间她这种泼辣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为突出。</h3><h3> 王熙凤的心狠手辣,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我们说王熙凤不仅具有封建贵族阶级专制,自私,残忍,而且还具有资产阶级的虚伪,冷酷,贪婪的“新恶”。她在“弄权铁槛寺”中就“辣”死了张华这对未婚夫妻,只为得到三千两银子,在“巧用借剑杀人”中还是尤二姐,只为保住自己琏二奶奶的位置,以上事件种种都凸显了她为人毒辣,残忍和狡黠的性格特点。</h3><h3> 《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毒辣,邪淫,狡黠的“辣”的揭露,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荒淫糜烂和残忍无情,看到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结局。</h3> <h3><br></h3><h3>作者:赵一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花丛中一抹绿——贾宝玉》</h3><h3> 满纸荒唐言把辛酸泪。莫笑世人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作者曹雪芹先生将这一个个美好的事物全部撕碎给我们看。文中贾宝玉的命运是最令人深思的,他与林黛玉的爱情,也是最令人惋惜的。</h3><h3> 传说贾宝玉原本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一颗灵石,渴望来尘世历经一番。在两位仙人的帮助下开始了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h3><h3> 贾宝玉是一个顽固的富家子弟,贾宝出生于官宦世家,家境殷实,生活较为奢侈,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从王夫人对宝玉的评价来看,宝玉叛递的性格可是显而易见的了。所以他不学无术,极恶读书,脾气古怪。即使害怕父亲,但仗着贾母的宠爱,日渐放纵。就连作者也在书中写道“莫肖此儿形状。”可见他的性格。</h3><h3> 一个思想先进的青年,觉得那些只为考取功名的人太过世俗。在今天看来他的思想是十分进步的,而且他有人人平等的观念,从不向其他的人那样看低丫头奴才,而是以真心相待。</h3><h3> 一个专一痴情的“顽石”宝玉自从第一眼看到黛玉就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并且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心一意对她好。但在得知黛玉要回苏州的假消息后当即就傻了眼,由此可见黛玉在他心里的位置多么的重要。只要和宝玉提起黛玉,他就清醒了不少。这世间实在是没有比他更痴情的人了。</h3><h3> 一个看破红尘的出家人:宝玉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后,便看破了红尘,中举后便出家为僧,与僧人一道疯疯癫癫,这缤纷多彩的故事也随即结束,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h3><h3> 贾家世沿恩泽;金陵十二钗金部归位,贾宝玉得道成仙。可即便是这般结局也难免令人惋惜。</h3><h3> 一个顽固富家少爷,一个思想进步的青年,一个痴情的男儿,一个看破红尘的出家人。这便是我眼中的贾宝玉。</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作者:王晨妍</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黛玉》</h3><h3> 她是落入凡尘的絳珠仙子有着天使般的美貌和无穷的智慧,她行动如风拂柳,娴静如花照水,娇娇柔柔,惹人怜爱。</h3><h3> 她的智慧是常人所不可比拟的,她“葬花泣花为红颜,智慧机敏咏叹菊”恐怕也只有她写的出那“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的凄美诗句来吧!她好文才,心思更是缜密,寄人篱下,所以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恐走错了一步被人抓住把柄,却终不敌,为人所害。</h3><h3> 她多愁善感,虽是女子,思想却毫不逊色与他人。她批判封建,抵制当时黑暗的社会,一句“什么臭男人用过,我不要”。充满了豪气。她可以含笑给赵姨娘让座,却绝不奉承别人。不知道是不是该说她傻?是啊,她是傻的够可以了,她妄想以一己之力改变当时的黑暗社会,可能吗?最终落得个“一缕香魂随风散”……</h3><h3> 她多心,因为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她只是在为自己打算:她固执,因为她讨厌现在的社会,黑暗腐朽,没有一点人情味:她多情,因为他不懂她的心,但他却是她的知己,她的挚爱。她的聪慧、才气、批判封建社会的勇气更让我所折服。她是平凡的女子,是天上的绛珠仙子,更是生活中的女强人。她,值得我们所钦佩。她多心,因为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她只是在为自己打算:她固执,因为她讨厌现在的社会,黑暗腐朽,没有一点人情味:她多情,因为他不懂她的心,但他却是她的知己,她的挚爱。她的聪慧、才气、批判封建社会的勇气更让我所折服。她是平凡的女子,是天上的绛珠仙子,更是生活中的女强人。她,值得我们所钦佩。</h3><h3> 纯洁的黛玉,专情的黛玉,多愁善感的黛玉,孤芳自赏的黛玉,她的每一面都是那么惹人心疼。</h3><h3> 她去了,满载着愁思与哀怨,不知在那冰冷的地下,她是否依然在流泪?</h3> <h3><br></h3><h3>作者:张婴之</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花瘦》</h3><h3> 桃园深处,默默葬花,花香袭人,面容娇艳。数以的泪水从眼角坠落,漫天飞舞的花瓣飞旋着,幽幽飘零,似乎讲述着如的诗歌般隽永,如琴海般撩人心弦的故事。</h3><h3> 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黛玉和宝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使他们的爱情还没有结果就凋谢了。</h3><h3> 还记得红楼中林黛玉葬花的一节,“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这算是林黛玉向宝玉告白的诗句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难道不是对两人爱情最生动的诠释?思念像是在天空回荡的歌声,永远未曾一断,未曾后悔。</h3><h3> 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支离破碎。</h3><h3>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的开始就已经到结尾,黛玉是来还泪的,前世的姻缘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一起。刘心武说黛玉是一个诗意的人,葬花,吟诗,所以当她绝望时,必定会以一种诗意的方式离开,还泪结束时,她必要归于仙界,他是沉湖而并非跳湖,其实这在《红楼梦》的前80回就有很多暗指。脂砚斋批曹雪芹“文笔细如牛毛”。首先湘云“”寒塘渡鹤影”,黛玉下接“冷月葬花魂”。之后宝黛偷读《西厢记》,后来又听学戏的小姑娘唱《牡丹亭》中的句子“花落水流红”,“流水落花春去也”等,花魂是指林黛玉,冷月葬花魂,就是说在一个凄清的夜晚,慢慢走向水中沉于水底。</h3><h3> 泪水不是无尽的,黛玉用泪水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而我似乎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无法解决一切,即使再悲痛,再痛苦,也不要让悲观将自己“压死”。</h3> <h3><br></h3><h3>作者:秦雯</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间再无林黛玉》</h3><h3> 记得小时候听别人讲《红楼梦》,林黛玉却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林黛玉葬花可谓是《红楼梦》的一大经典,在描写葬花这一件小事上,便将她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h3><h3> 林黛玉的一生中的悲剧,而她与贾宝玉两人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多疑的性格。林黛玉小小年纪,父母就先后离开人世, 她便过着寄人篱下的孤独生活。这也就是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变得更加敏感多疑,从而铸就了她孤傲的性格。</h3><h3> 林黛玉不仅是个孤傲不群的女孩儿,是一个自尊心极强而又敏感的少女,她还是一个才华超群的女子。让人欣赏到她的诗情画意,林黛玉也常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能够艺压群芳,让人不得不被她的才华所震撼。</h3><h3> 在贾府中,除了贾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她的,因此周围的环境让她无法与社会融合。在这个封建社会中显得她格格不入。而贾宝玉正与林黛玉志同道合,黛玉和贾宝玉也就有了最纯洁的爱情,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志同道合到长大后的爱情来临。</h3><h3> 在贾宝玉的眼中,她的黛玉妹妹“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一个才艺超群、貌美体弱的神仙妹妹。贾宝玉叛逆痴情,他厌恶那个封建社会的仕官道路,厌恶读八股文。而他和林黛玉互为知己,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最终被贾母等人残忍的扼杀了。爱情的结局是悲惨的,林黛玉泪尽而逝。</h3><h3> 离开了尘世就不需要再流眼泪了,尘世间便会永远留下林黛玉耿直率真、清高孤傲、单纯坦诚、勇于执着敢于追求人生的理想。你的一生虽短暂但又是那么的凄美!</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作者:石璐</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永不褪色的记忆》</h3><h3> 中华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从中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名人志士。他们的著作中所蕴含的精神和他们所要表达出对当时那个社会的感叹,令无数阅读过他的人,至今还沉浸在那个由人所创造的世界中无法自拔。</h3><h3> 四大名著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每一步都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世界。人物的塑造既深刻又饱满,小时候这几本书,一定是家长和老师极力要求我们阅读的。他既没有《西游记》的光怪陆离,又没有《水浒传》的豪气冲天,甚至都比不上《三国演义》中那些历史故事有趣。这一切就导致了我对《红楼梦》总是忽然提起兴趣便拿出阅读一二后就又放下,任它蒙上灰尘也不再去对他有一丝宠幸。</h3><h3> 但在距离上次阅读它后很多年的今天,老师和同学的推荐。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它的兴趣。这就促使我再一次打开了它进入到了那个我从未涉及过的世界,那个在中国最黑暗时期的矛盾和阶级斗争中一众女子的曲折命运。</h3><h3> 在反复阅读过这本书后,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那位女主人公林黛玉。她本是天上的绛珠仙子,却因报恩来到这滚滚红尘之中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回报上一辈子的给予,这也为林黛玉一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h3><h3> 看《红楼梦》时,如果不仔细阅读,那我们认识到的林黛玉便只是拥有绝世的容颜,但身体却先天病弱,行动如弱柳扶风,娇娇柔柔,惹人怜爱,就如同贾府中人见林黛玉第一面时给予的评价“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但在你经过反复几次阅读之后,你就会发现林黛玉其实并不只是这样,她并不是一个只有正面情绪的纸片人,而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活生生的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生命,而这一切从林黛玉初进贾府便可初见一角。</h3><h3> 林黛玉茵家族落魄而去投奔她的外祖母贾府的老太太贾母,而正是因为这个尴尬的情景,使她在进入贾府之后,行为语言小心谨慎,唯恐出现一点点差错。惹得贾府众人对她不满,而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敏感多虑但懂礼节人。</h3><h3> 再有从贾母问她是否读过书时,她两次却有不同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林黛玉其实也并不是一个格外单纯之人,她有在贾府中独有的谋生之道,但在贾府一众人一同吃饭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举止得体的,聪明懂事的大家闺秀,但就是这样一个温柔却不失刚强,柔弱但也不只是依附别人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几百人,那却找不出一个与自己交心的人物,在第一次阅读时,我本以为贾宝玉应当可以算她的一个知己,但在后面我却发现贾宝玉他欣赏的却也并不只是林黛玉一个,他欣赏每一个拥有自己个性女子。对他生气,他却永远不知缘由,这是何等的落寞。</h3><h3> 但就算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可能只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并不能改变,但她却一直在反抗,而且这个反抗从未停止,一句“什么臭男人用过的我不要。”便可道尽她的骄傲。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她付出了很多,但她所付出的每一位读者都看在心中,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林黛玉,她所渲染的痕迹是那般艳丽而永不褪色的。</h3><h3> 有的人总说“生活不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但我想说“生活就是林黛玉,我们要学习她博览群书的耐心,对人对己的自尊自爱,学习她的淡泊,她的真实,更要学习她敢于反抗的精神。”这可以让我们在这个社会活得更加自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作者:朱翔瑞</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眼中的贾宝玉》</h3><h3> 贾宝玉作为小说的灵魂物,曹雪芹自然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更加用心,宝玉的最大的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叛逆,从“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将宝玉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他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时,只因他们名字中有“玉”,然而,宝玉有一块真玉,但黛玉却没有,于是他便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这也极大地体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一个小辈无理取闹,却让晚辈来收场,可见对于宝玉的“溺爱”无一始终。</h3><h3> 除了叛逆之外,多情当然也是宝玉性格组成的一部分,除了读书聚会之外,生活在怡红院的宝玉,几乎整天都有女子相伴,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宝玉是整部小说中写到丫鬟最多的一个,宝玉实际上,生活在一个女人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对宝玉的价值观产生了改变,他也认为男女是平等的思想,并且对于封建礼教的厌恶,而宝玉并不是讨厌读书,只是讨厌以功名利禄为中心的封建之书,宝玉一共写了十几首诗,达千字左右,虽然有一些并不出彩,但他也时不时给众人带来一些新鲜感,他的诗大多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h3><h3> 总的来说,宝玉身上汇聚了多种性格,有着不同常人的观念想法,他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想到寻找自己,但到头来也只是一块石头,无法改变假宝玉的事实,也更没有能力改变衰败的四大家族。</h3> <h3><br></h3><h3><b>春光无限</b></h3><h3><br></h3><h3>作者:刘水一凡</h3> <h3><br></h3><h3>作者:李丹虹</h3> <h3><br></h3><h3>作者:李峙瑶</h3> <h3><br></h3><h3>作者:李昕旖</h3> <h3><br></h3><h3>作者:寇悦</h3> <h3><br></h3><h3>作者:盛玉瑶</h3> <h3><br></h3><h3>作者:丁星玉</h3> <h3><br></h3><h3>作者:王晨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