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观柏玉萍老师《回到朗读,回到幸福的语文人生》有感

Viya

<p>&nbsp; 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听完柏玉萍老师的讲座后,脑海里浮现好多问题等待我去释疑。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我想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语文学科的幸福感那就是朗读者对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p> <p>  孩子们大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同时他们也热爱模仿我。从我自身来说,常进行业务学习,还观看了董卿主持的诗词大赛。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文学常识,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一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崇拜和模仿心理的。再加之生动活泼、见多识广、书声郎郎的课堂氛围,都激发了学生喜欢朗读的原因。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思维,想象,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达到文思合一,情境相融。所以我经常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最强烈的刺激,达到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形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在新教材的编排中,阅读课文的比重明显增大,我就指引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理论方法应用到阅读实践中来,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明白了只要用心朗读,自己可以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提高朗读能力,为精彩演讲打下基础。觉得朗读文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陶醉。</p> <p>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我觉得只有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的朗读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营造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如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等。这样,就能使他们在朗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孩子爱上朗读,希望我们的学生真正把朗读做为陶冶情感的基石,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素养。</p>

朗读

语文

学生

阅读教学

阅读

在读

激发

素养

课程标准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