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非常庆幸学习了薛老师的精彩课堂,他深厚的教学教学情怀在一言一行中完美诠释,作为一个长期奋战在低段一线的年轻教师,薛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将近五十多分钟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现在就来浅谈我在课堂中所得。 </p><p> 在这堂课中,薛老师以读代讲,帮助学生在读中悟。老师精准把握儿歌的韵律及反复特点,删繁就简,一问一答完美诠释课文,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p> <p>一、课前导入生动有趣 </p><p> 上课之初,薛老师就让小朋友们一起猜字谜,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到“比”字,这时恰到好处的引入课题---比尾巴。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人觉得是水到渠成。 </p><p> 二、形式多样,以读代讲 </p><p> 低年级识字和写字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薛老师多次出现本课的生字,薛老师富有童趣的语言牢牢抓住孩子的心眼,由看图猜字谜,扎实有效让学生学有所得。在整堂课中,薛老师都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朗读,由开始读课题中的“比尾巴”,到“谁的尾巴长?”,再到文中的一问一答、连问连答,最后的师生创问答。薛老师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在课上薛老师还通过变换课件的呈现方式,如放大字体、字下加点、拍手重轻拍等等突出朗读的形式。薛老师紧紧抓住朗读,耐心细致地教给学生读正确流利的方法,不厌其烦地指导,读准生字“谁”“长”的字音,读好“谁的”“尾巴”词中的轻声,读好放大的字或加点字的重音,读好句子的停顿、连接、节奏。读好问句答句的不同语气,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拍手读、指名上台展示读。孩子们在一次次地读中掌握了读的方法,增强了读的兴趣,掌握了问和答的句式。为后边的“我问,你答”环节作好了铺垫,课堂上时时处处是孩子们响亮喜悦的读书声。</p><p>三、循序渐进,化繁为简</p><p>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读好问句。在完成对文本的初步了解后,薛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学生都知道有一个问号?如何才能读好问句呢?这时老师身先示范,自己朗读了问句。在示范读以后,通过学生的自由练习,抽生读并指导读好问句的方法,学生轻而易举的了解了读好问句关键在于读到句末时语气要上扬。做到先扶后放,以种形式的朗读进行练习:一问一答、三问三答、师生问答、生生问答等。这样问句朗读这个难点就轻松地被攻克了。</p> <p> 四、学以使用,让精彩延续</p><p> 《比尾巴》一课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会了如何问如何答,进一步体会了诗歌的魅力。薛老师抓住契机让孩子们学着本课句式进行“我问,你答”的训练说话。一问一答,最后结合《小学生全阅读读本》中的《水乡歌》引导孩子们从课内走到了课外,把语文课堂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拓展的篇目在题材、教学形式和朗读的训练点上基本一致,既拓展了阅读,又巧妙激活了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语言。更妙的是,薛老师还借机点燃了孩子们完成课外作业的激情——和爸爸妈妈一起编儿歌。试问这样的语文课,孩子们怎么能不喜欢呢? </p><p>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心存温暖,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勤勤恳恳教书育人,致敬我的每一位教育前行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