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老街

上善若水

<p>  常听人说陪伴是长情的告白,我认为旅行不失为陪伴的最好方式之一。一直以为只有离开故乡、久居的城市才叫旅行,所以从来没想过陪母亲再转转她居住了一辈子的城市,自以为那对她太熟悉不过,不必多此一举。</p><p> 突然想带母亲探巡“天上的街市”—山城巷,起因是今年南岸龙门浩月的石刻和石龟,自4月中旬长江枯水浮出水面,市民朝拜打卡络绎不绝,5月中旬一夜网红,进而带来安全隐患和管理困惑,有关方面立即采取管控措施,目前市民难以近距离观赏并与之互动。众亲在群里憾失这个难得的亲近机会,豁然感悟他们和我自己,对久居的城市还显得有那么一点陌生,历史的足印在现代的前进步伐中或许不经意间渐渐模糊,看来有必要停下远行的脚步,好好探巡与凝视我们这座城市。</p><p> (感谢行者老师拍摄的如下三张照片,并友情提供使用,谢谢!)</p> <p>  2020年5月15日下午,初夏雨后、阳光明媚,我和姐带着母亲踏上探巡“天上街市”的闲玩之路,轻松感受着太阳赐予的温度。</p><p> 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是参观的第一站。因疫情,我们成为唯一的访客,但防疫的管控措施(步骤)一点都未少:出示健康码、测体温、过安检、登记个人信息。母亲按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认真地履行着公民的义务。</p><p><br></p> <p>  巴蔓子墓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长长的石梯未能阻隔对英雄将军的崇敬之情。</p> <p>  从巴将军墓出来顺着公路缓步往前来到通远门,站在城门下聆听金戈铁马之声,回望远古战场的惨烈与恢宏。</p> <p>  特殊时期,母亲和姐坚持做好自我防护,一直戴着口罩前行,那怕停下小憩也不松懈👍,我却一下公交车就摘掉口罩,还不停地劝导她们在户外可取下口罩,享受自由呼吸的畅快,感受兰天、白云、阳光、微风的亲抚😃😄。</p> <p>  登上通远门城楼直行来到三三一惨案旧址,向天而立的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穿过具有浓郁旧时生活场景的鼓楼巷,来到重庆言子墙,在:犟拐拐、踏血、少午、开黄腔、搁得平、打巴壁、打王逛、脏班子、扯把子、收称等重庆言子的陪伴与回味中,我们一步一步走向“天街”。</p> <p>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吊脚楼和力哥(棒棒)正在加速淡出人们的视野,慢慢作为地域文化镌刻在重庆人的记忆中。</p> <p>  山城巷——重庆城的天街闹市,我们今天闲玩的重点,原住民已全部搬离,目前还在规划修缮中。从这里开始,我们将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从“天上”慢慢移步“人间”😜。</p> <p>  在“天街”,碰到一对外地夫妻游客,问路闲聊之际,对方得知还需10分钟才能上行走出“天街”,那位丈夫刹时崩溃了😭,直接瘫倒在路边的长椅上。那位妻子告知我们,他们从下面走到与我们碰面的地方己歇息3次,太累啦!她丈夫感叹:你们重庆人在这爬坡上坎的地方生活真的不容易啊!!年轻时还好,年老怎么办呢?得知我母亲己81岁,尚在步行游玩山城巷,夫妇俩惊诧的看着我们。从他们的表情和眼神,看到了对重庆人的“难以置信”😱。</p><p> 后得知,他们采取自下而上攀登游览的方式,是因为GPS导航的缘故,看来导航真心是要外地游客体验重庆城山高路不平,爬坡上坎的山城特色😉👍👏。如果用我们的“北斗”呢。</p> <p>  带母亲慢慢领略天街闹市的风貌</p> <p>  每到一处都认真阅读简介的母亲👍虽一路不停念叨:今天跟你们走了、看了,过后我就啥都不知道啦!怎么走的,看了些什么肯定全都记不得。但在当下她仍不放弃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探巡和了解,享受着闲游的乐趣😊</p> <p>  从“天街”往下可看到建设中的轻轨10号线跨江大桥,与之相邻的是重庆长江大桥和长江复线桥,远处的彩虹是菜元坝大桥。我们的家乡——重庆正在飞速发展,“山水之城,美丽之都”会越来越好,张开双臂静待每一位新老朋友的莅临🌻💐</p> <p>  即将步出“天街”,准备在“天街”入口处给母亲来张打卡照。但她却不情愿地说:拍了有什么用,又不洗,我想看时又看不到。母亲一语道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尴尬:数码时代,数码生活,让人看得见摸不着。虽然有怨言,母亲还是非常配合地来了一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p> <p>  附赠游玩线路图,供大家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