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贵阳人五十多年前的童年是怎样过的

黔人故事

<p> 聂莹</p><p> 是谁打开了月光宝盒,让天真无邪、亲密无忌、浪漫甜蜜的童年再现?是谁敲醒沉睡的心灵,让童真再一次回荡在两鬓染霜、淡然释怀的脑海?六月,色彩斑斓、如梦如幻,这个如诗的季节,勾勒出一幅幅轻盈、欢快、美妙的画面。六月一日,它属于孩子的节日,也承载着成人对童年的怀念。 </p><p> 2020“六一”即将到来,一群老伙伴电话微信联系 ,相约在贵阳黔灵湖畔。他们是五十多年前玩在一起的发小,相处如亲人的邻居,记忆中的丟手绢、扔沙包、弹珠子、滚铁环、打鸡棒、跳皮筋……,镌刻着童年快乐幸福的记忆;回忆里的挖野菜、拾煤渣、做家务、带弟妹、喂鸡喂鸭、买米买菜……镶嵌在心酸又有成就感的心里。大家争先恐后地回忆着一个个精彩的细节,那样激动那样专注那样深情。</p> <p>  他们住的那个院子位于威清路原来的毛家公馆旧址,毛家公馆的主人叫毛铁桥。毛铁桥可是个大人物,据说他原是一个商车老板,解放后任公私合营贵阳汽车运输公司经理,后来担任的职务越来越大,省运输局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交通厅副厅长、全国人大代表……。那个居民院就是在毛铁桥家的老宅(至今还在)大院和车场的基础上改建的,还是称为毛家公馆,容纳了有张、王、李、赵、毛、胡、孟、苏、丁、姚、刘、白等姓氏的50多家人。</p><p> 五十多年前,毛家公馆这50多家人的小孩合起来,把那个院宅闹腾得鸡飞狗跳欢腾不宁。在那个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视机的年代,这些孩子挖空心思,创造和实施着各种玩法,不遗余地的展示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天赋,也经历了现在的小孩所无法想象的各种或苦难或艰辛的生活体验,点点滴滴中充分释放着孩童的天性。</p><p> 那时的孩子学习任务没有现在的孩子繁重,考大学考中专什么的都停止了,学习就是学习知识,考试只是对学习成绩的检验,大多数孩子初中毕业就工作,或者下乡当知青,读高中的很少,读大学要靠单位推荐。孩子们没有为升级增添的烦恼和压力,所以,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玩,可以为家里干活。</p> <p>排队是孩子们的专属</p><p>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物资紧缺,买什么都要排队,那是个只有排队才能生存的岁月。所以,孩子们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为家里排队买东西,孩子的时间多,排队就是他们的专属,带着父母的重托,各家小孩邀约成群结队去排队。</p><p> 买菜要拿着居委会发的购菜证到蔬菜公司的卖菜点去排队,营业员拿着个长钉子用大的那头在菜证上盖一个红印买一次,一个月买几次有规定。2分钱一斤大白菜,1分钱一斤青口白,1毛钱一斤青辣椒、一斤茄子,买菜的人很多,十分拥挤,有时菜还没有拖来,人就排起了好长的队伍,等菜一来大家一下子往前挤,原来好端端的队伍就乱了。夏天,走在买菜路上常常会看见有诱人的牛奶冰棒卖,就会忍不住一颗接一颗买来吃,最后钱花光了菜也没买到,回家谎称钱掉了被爸妈打一顿,毕竟是小孩子嘛。</p><p> 买肉很麻烦,那时候的肉有三个等级,最好的一级肉是大肥膘,肥肉多瘦肉少,0.82元一斤;二级肉是半肥半瘦,0.72元一斤;最差的是瘦肉多肥肉少的,0.64元一斤,不管什么等级的肉,家家都巴不得买到肥肉多一点的熬油来炒菜,买肉的大妈最欺负小孩子,往往把不好的肉卖给小孩,肉买得不好,回到家总会被家长骂。到了过年前夕,买肉是最大的困难,要半夜起来到肉店门口去排队,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打瞌睡,天亮了肉店开了,队就排了老长,排到后面的常常面对的结果是肉卖完了。</p><p> 买米也是,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几乎是闹了米荒,好多粮店都没有米卖,或者每天就限量卖一点,半夜起来排队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恼火的是有一段时间,就是半夜起来排队,睡意朦胧的好容易挨到天亮,粮店却挂出了个牌子,“今天无粮”,没有粮食怎么生活?大人们还是派小孩子一如既往的排队,那段时间,粮店门前天天都排着长长的队,堆积着很多人,有时还会出现抢粮的现象。</p><p> 当时,在位于北新区路的石板坡有一个豆腐坊很有名气,每天热汽腾腾的现做豆腐卖,由于做的豆腐新鲜好吃,很多人老远的跑到这里来打豆腐,所以豆腐坊门口排队打豆腐的几乎占满一条街。虽然这个地方离毛家公馆还是有点远,但是为了吃豆腐,孩子们还是拿着锅碗盆桶步行去排队打豆腐。</p><p> 记忆犹新的是排队抢水,50多家人,只有两个水龙头,那个时候经常停水,有时候即使水来了,很小,抽丝一般一点点往下流,所以各家小孩就有排队接水或洗东西的任务,水管旁常常的锅、盆、桶一长串,有一些洗东西小孩好容易排队到自己了,就想用个够,一盆米在那里洗了一遍又一遍,一件衣服清洗半天,等得不耐烦的就会嚷起来“快点喽,故意的不是?”不服气就会吵起来,吵架升级了就会起冲突,动手打架,这个时候锅、盆、桶被冲得东一个西一个一片混乱。</p> <p>喂养是一种有瘾的体验</p><p> 由于吃肉很困难,毛家公馆很多人家就开始试着喂鸡、喂鸭、喂猪、喂兔子、喂山羊,这可是小孩子们最喜欢行当。喂鸡最方便,都是放养,没有人会偷鸡,每天早上抓点包谷沙什么的给它们吃了,就放出去,晚上“咕咕咕”一喊,它自己会回来,然后弄点剩饭剩菜什么的给它们吃了,就自顾回鸡笼睡觉去了。最有收获的是鸡生蛋,只要提前在鸡窝里把草垫好,它自然会进入下蛋,一般一天下一个,大大的改善了家里的伙食。有一段时间,贵阳市出现了一种鸡叫电抱鸡,意思就是这种鸡不是母鸡孵出来的,而是用电孵出来的,刚孵出来的小鸡仔,就有人一箩筐一箩筐挑起来卖,那小鸡毛茸茸的煞是可爱,但是并不好养,一般养不到好久就死了,奇怪的是刘家老三养的电抱鸡就不会死,还会一个个养大,不知道他研究出了什么方法,大家猜测可能是与他做的鸡笼有关,他用木条子订成了一个四方形的有门的鸡笼,还用油漆漆成了彩色的,把那些电抱鸡关进去,每天准时喂食。</p><p> 喂猪是最麻烦的,要在本身就不太宽敞的家里找个地方围一个猪圈,猪能吃能拉,每天要做很多猪食给它吃,也要把它拉出的屎尿弄干净,太麻烦了。喂猪就像一阵风,有一家喂,家家就会效仿,于是孩子们就成群结队去郊外打猪草,看见树上不成熟的杨梅爬上去摘,地里不成熟的萝卜也挖来吃。有一次,几个孩子爬上树去摘果子,被农民抓了个正着,然后被罚挑大粪干农活,天黑才得回家。</p><p> 还有养着玩的,比如养鸽子、养狗、养猫、养金鱼,养鸽子要训练放飞,有的还要在鸽子身上绑一个鸽哨,飞起来嗡嗡嗡的,很有气势。那时养的狗都是土狗,很少看见洋狗,养狗就训练狗,握手、跳高、卧下、捡主扔人出去的东西等等。养金鱼要弄个纱网到塘子里去网沙虫,沙虫是鱼最喜欢的食物,喂多了鱼会被胀死,喂少了鱼长不大,分寸很不好掌握。养猫最麻烦,养了个野性重的猫,它就会偷金鱼吃,偷才出生不久的小鸡小鸭小兔子吃,有一家就养了只这样的猫,使得好多家的小鱼小鸡小鸭小兔的都遭了殃,气愤之下,猫的主人就把猫抓起来用个麻布口袋装起,骑个单车把它扔到荒郊野外,没想到过不了多久猫又找到了回来,无奈又再扔更远一点。</p><p> </p> <p>  最惬意的是一堆小孩凑在一起,抬头看着三层楼房顶那些各自喂养的鸽群,时不时捡起石头抛向屋顶,大家拍手让鸽群飞翔天空,看鸽子飞翔的姿势,听鸽哨明亮的声音。然后低头看公鸡打架,逗狗狗玩耍,看鱼缸里的金鱼游来游去下小鱼子,看那密密麻麻的鱼子在水里慢慢的变成小鱼,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p> <p>恶作剧尽显孩童的淘性</p><p> 父母们为了生计,工作都很忙,管不了孩子们。放学了放假了,无聊的孩子就想法子找乐,搞恶作剧。</p><p> 因为毛家公馆周边经常修房子,就会时不时的有一车车黄沙运来堆在大院里,这堆黄沙可就成了大家的乐园,堆沙包、打洞,玩得不亦乐乎,女孩子们就用黄沙来擦锅,一会儿工夫一口旧锅就变成了亮铮铮的新锅了。有的孩子就想法子捉弄人了,挖了一个沙坑,到进水,盖上油毛毡或破纸壳,再用沙子铺上去掩盖,陷阱完成,就躲在一旁观察,谁不小心踩上去弄了一脚一身的水,小孩就笑得前仰后合。小男孩们看了电影《地雷战》有了启发,就将用铁圈和皮筋制作的小地雷埋进沙里,目标就盯着那些女孩,希望她们中招,没想到有一家奶奶去用沙子擦锅时,不小心踩到了地雷,沙子蹦起来弹到了奶奶的眼睛里,孩子们回家都被大人痛打了一顿。</p><p> 男孩子们最淘气,精力旺盛得总是找不到地方释放,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什么样的花招都想得出。发现哪家女孩子胆小怕事,就想方设法捉弄别人。把自己脸上抹黑,然后去敲女孩子家门,敲了门后赶紧直挺挺的躺在门边,等女孩开门看见就会大惊失色“爹呀妈呀”喊个不停,等女孩子的爹妈赶来,小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也不知道是哪家的淘气鬼,有气也找不到地方发。而孩子们心里满足得很爽得很。</p><p> 毛家公馆50多家就一个厕所,厕所旁边搭了一个棚子,有一个农民伯伯住在里面,为的是守住厕所的大粪不被别人掏走,隔一段时间,这个农民伯伯会用马车把大粪舀出来运往农村做肥料。有一次他在挑粪装马车的时候,小孩子们便偷偷地把石头放进马车上的那个大粪桶里,农民伯伯一脸狐疑,怎么这么快就装满了?大家就等着农民伯伯拖粪回来发火质问,可是农民伯伯回来后一脸平常,只是每次在挑大粪时就很专注的看着那马车,让孩子们无法找到往粪车里投石头的机会。孩子们不甘心,遇见过年有炮仗玩了,就往粪桶里扔炮仗,炮仗一响,粪水喷得四处污染,想不到农民伯伯依然还不生气,笑呵呵的看着他们。太无趣了,面对这样宽厚的农民伯伯,孩子们审视自己,觉得自己挺坏的,不是个好孩子,便就放弃了这样低劣的不怀好意还很缺德的恶作剧。</p> <p>玩乐玩出了孩子们的智慧</p><p>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孩子几乎是没有玩具的,他们玩的东西很简单但很有特点,很多都是自己做的,也有的是父母帮着做的。比如女孩玩的洋娃娃、毽子、沙包之类,男孩玩的铁环、陀螺、手枪之类,刘家老三用木头做的驳壳枪最逼真,有的孩子还能做更复杂的。</p><p> 最好玩的是坐滑轮车,这种车主要是用木板和轴承制作而成,有的能坐一人,有的可以坐两个人,好几个男孩子是做滑轮车的好手。威清路从三林路口一直到毛家公馆是一条长坡,孩子们就经常拎起滑轮车,从三林路口一直冲到毛家公馆门口,十分的畅快刺激,孩子们玩得欲罢不能。逢到下雨下雪天,有小孩不小心翻车了,就会被滚得一身污泥,回家少不了大人的一顿打骂。</p> <p>  较小一群孩子里最有召集力的是胡家老三,号称“胡司令”,时不时的“胡司令”会邀约一群孩子在院子里打游击,把孩子们分成国军和共军两边打仗,木头做的手抢、棍子充当的步枪,开战了嘴里一阵阵“噼噼啪啪”“轰隆轰隆”“冲啊”“缴枪不杀”,“胡司令”是导演,扮国军的“中枪”后要倒地装死,最后战斗只能共军赢。所以小孩子们都想当共军,那就轮流来。这样的游戏孩子们玩得花样别出,把电影上看到的很多情节都搬来用了,很是过瘾。</p><p> 还有打鸡棒游戏,鸡棒是木棍子锯成一节节做成的,一根长两根短,在地下挖个小坑,把一根短的横放在洞口,另一根短的立起放在洞里,手里拿着长的那根去敲那立起的一根,就把横起的那根弹了起来,紧接着用手里的长棍子去接那弹起来的棍子,接稳了就猛打出去,谁打得远谁就赢了。有一次在打鸡棒中,鸡棒飞出去还打伤了一个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们从此对打鸡棒一直畏惧,无法释怀。</p><p> 最有收获的也最安全的是打金属块,这些金属块有破锑锅敲碎做成的,有电线里剔出的铜丝、铝丝、锡丝做成的,有的是废弃的牙膏皮做成的,赢多了可以卖给收废品的,很管钱。这些金属块一般做成1.5公分直径大小,我将一块放在地上,你将一块去打击它,把它打翻面了,这块就是你的了,打不翻我就用我的来打你的。手劲好有方法的小孩往往能赢很多。这类的玩法还有打烟盒、打玻璃弹子、打骨头子,种类多得很。</p><p> </p> <p>  最能锻炼身体的是打陀螺,贵阳人称为“格罗”,现在都是老人在玩,那时可是孩子们的专属,这些陀螺大都是自己在一块木头的基础上用刀子一点一点的削出来的,虽然疙疙疤疤的,但是转起来很好看。胡家男孩子一直都是自己做陀螺,有一天隔壁一位在工厂上班的叔叔在车床上给他车了一个很漂亮的陀螺,他高兴啊,如获至宝,还拿到学校里去炫耀,不想正在学校打着陀螺转时,突然冲出来一个大孩子一把抢走了那漂亮精致的陀螺,为这个胡小弟伤心了很久。</p><p> 毛家公馆杨家还有一位大家公认的游泳冠军,专门在黔灵湖大坝闸门的顶上往湖里跳,各种跳法花样很多,其他小孩跳水都是秤砣落水,他是蛙式跳法,起跳时一声青蛙叫,然后飞身跳下,过程中还能摆出各种姿态。这个跳水冠军聪明得很,还能自己制作弹弓,是打麻雀的神枪手。还会自作小篮板挂在墙壁上,一群小孩拿小皮球投篮比赛。</p> <p>  童年的趣事,像一颗颗珍珠,点缀着各自的人生,趣事一箩筐,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p><p> 白家有一对双胞胎女孩,长得一模一样,当年好漂亮,让大家羡慕不以;刘家四姊妹中,大姐因为离大家有十多岁的距离,最受人尊重,今年也已经79岁;白家大哥、孟家小儿子、刘家三儿子等当兵到了部队,大家都感叹他们运气好。杨家老大分配到国家建委远去了唐山工作,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地震当时他从三楼跳下来才得以死里逃生,成为唐山地震的幸存者。他妹妹后来到客车站当随车售票员,有一次在去紫云的盘山公路上,客车从路上翻下800多米的最低处,全车死亡30多人,她也竟然成为少数的幸存者。人们都说这家人命好大。</p><p> (刘家全家福)</p> <p>唐山大地震中的幸存者</p> <p>  随着长大,毛家公馆的孩子们各奔东西,有的进了工厂当工人、有的进了机关当干部、有的到部队当了兵、有的下海做生意当老板、有的当了驾驶员……,不管是走在怎样的路上,都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杨家全家福)</p> <p>  时隔五十多年,茫然间,童年离我们已经很远,岁月早已肆无忌惮的侵蚀了各自的容颜。彼此相对,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便想起童年,便想起毛家公馆那满院子跑的孩子们,眼目间闪现出来的快乐和激动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有风平浪静的美妙时刻,也有波涛汹涌蔚为壮观的激情演绎。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都是不可复制的,每当童年时代那些经典的歌谣响起时,沉重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童年浸润了欢乐的源泉;童年奠定了人生的未来;童年唱响了生命的乐章;童年记录着生活的起点。童年是记忆深处一朵美丽的花朵,给以我们回忆、追忆、怀念,让我们一起记住那充满欢笑的童年,记住那段令人回味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 <p>期待关注黔人故事,欢迎提供采访线索。</p><p> 联系电话:18985125727</p><p><br></p><p>这是青梅未竹马的胡家男孩和苏家女孩,他们是两小无猜从小学到中学的同班同学。</p> <p>刘家爸和两儿子</p> <p>刘家三兄弟</p> <p>今天的刘家大姐和三弟四弟</p> <p>白家大姐和三个妹妹</p> <p>白家四姊妹,后排两位是双双</p> <p>白家大双</p> <p>今天白家的大姐和双双</p> <p>余家大闺女</p> <p>余家三姊妹</p> <p>今天的余家姐妹俩</p> <p>杨家三闺女童年时承担家务活最多</p> <p>今天的杨家哥哥和老三小六</p> <p>杨家大儿子和刘小八</p> <p>今天漫步黔灵湖畔空气格外清新</p> <p>出品:贵州黔人春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p><p><br></p><p>黔人春秋传媒——为黔人而歌的新媒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