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对于整本书阅读,我一直想研究学习如何带着学生阅读,在整本书阅读的海洋里遨游。但我发现导读课激发趣味很好设计,推进课也可以结合书籍特点灵活设计,但读后交流往往流于写读后感,或者画思维导图,或者由于时间关系不了了之。但是听完王玲湘老师的读后交流课后感觉大受启发,理念新,方法新,而且孩子们在真读书,真表达,真讨论,真思考。</p> <p> 在上课时王老师始终让学生自己表达想法,互相评价,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思考真实发生,让阅读乐在其中。</p> <p> 本节课王老师为学生们总结了图文结合、加入想象、进行创作、再次展现的阅读方法。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图文结合的环节,王老师绕过了文字,首先让学生们观察并排列他们较为感兴趣的插画,以图片的方式作为书籍的导入,直观有趣的同时,会更高效地导入故事的主要内容。比如通过图片排列之后,根据图片内容对应故事情节,将十二幅插画分成了七个情节,以游戏的方式来锻炼学生们在阅读时的逻辑整理能力,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内容并分析人物所拥有的品格,最终师生合作创造出情节梯,特别有创意。 </p><p> 最后,是我觉得是课堂亮点的“敢于想象”环节,在单纯的阅读完书籍之后,王老师还增加了一个想象的环节,比如在斗皇帝的哪个情节中,王老师让全班的学生都来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想象当时的环境、声音、语言等等,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其实更利于学生对书籍后续的吸收,声临其境地感受书中的情节。在这个拓展的部分中,很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孩子们顺势想到还可以通过相声、画画等方式表现,阅读自然衍生出了学生的创意表达,孩子们乐在其中,那种兴奋雀跃的感觉是最让人难忘的。</p> <p> 总之,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只有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才会营造更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态,才会让整本书阅读交流轻松愉快又循序渐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师生共读好书,共同交流,真正做到让学生快乐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