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至味是清欢

甜果果

<p>看到这个充满诗意的讲座名字,就情不自禁地想来听听这个讲座。于是,我看到了知性优雅的王文丽老师,享受到了一场关于读书的精神的盛宴。</p> <p>王文丽老师一开始的关于儿童阅读的几个观点,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深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p><p>1.教师对儿童阅读的态度是支持,不是支配;</p><p>2.我们今天上的儿童阅读课,追求的不应该是读书的效果,而是阅读的兴趣。</p><p>3.儿童阅读的经验和策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p><p>4.对儿童阅读的评价不在于一时,而在于一世。</p> <p>王老师的报告,从4个部分来展开:①让阅读回归本来的样子;②书单,你得自己“造”;③师生共读的基本策略;④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完美……每一部分都直击一线老师们儿童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真的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p> <p>第一部分:让阅读回归本来的样子。</p> <p>在这一部分,特别喜欢王老师的这些话:“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自由的、享受的事情,我们老师要做的是唤醒、是点燃、是激发、是共享阅读的幸福。没有功利之心的阅读才是最好的阅读。在儿童阅读方面,教师可为的地方在于,不要去掌控学生的阅读,要推波助澜,必要的时候去点燃他,让他认识阅读的意义。不要赋予阅读太沉重的任务,否则,长时间下去,学生会像讨厌做作业、做卷子一样讨厌阅读,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p> <p>第二部分:书单,你得自己“造”。</p> <p>关于读什么书,王老师觉得可以用两条路径,一条是“别人的尺子”,一条是“自己的眼光”。教师一定要自己多读书,有自己的眼光,不然就没办法实现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至少要每周读一本童书,每个月带学生读完一本童书。有的时候,逼自己一下还是应该的。在这一部分,王老师如数家珍地向大家讲了《本爱安娜》《我的白痴》《35公斤的希望》3个整本书阅读的案例,我被学生课堂上的精彩发言触动,可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书,我竟然一本都没有读过,真的很惭愧。</p> <p>第三部分:师生共读的基本策略。</p> <p>在讲这部分内容之前,王老师的这番话发人深省:“在师生共读这件事上,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拿策略教,而不是刻意去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的策略。”</p><p>接着,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师生共读,给出了猜想、抓重点、比较、连结、表演、统整6大常用的策略,有理论,有实践,让我受益匪浅。</p> <p>第四部分: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完美。</p> <p>在这一部分,王老师说出了自己对阅读的看法————阅读,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气质,拥有不一样的情调,拥有不一样的智慧,拥有不一样的品格,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之路。林海音女士手拿香烟的端庄优雅,张学青老师朋友圈的清新脱俗,习主席腹有诗书的高瞻远瞩,有图有真相,拨动这我的心弦。</p> <p>王老师在报告的最后说到:“在阅读这件事上,语文老师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任何急功近利都是对阅读的亵渎。别着急啊,慢慢来,要相信,所有的阅读都会留下印记,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生回响。阅读的回响,也如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今天孩子们的阅读或许要在几年后,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我。</p><p>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们的启蒙之师,我们真的身负重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做一个爱阅读的老师,我要努力唤醒我的孩子们爱上阅读,我要努力让阅读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p>

阅读

王老师

共读

儿童

老师

师生

教师

我要

读书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