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育,选择隐忍与坚守

虫一

<p><br></p><p> 有一类人,他们不是警察,却几乎天天要明察暗访处理各种争吵纠纷;不是医生,却处处要辨别各种疑难杂症;不是文秘,却时时要深谙各种办公文件。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称谓:教师。</p><p><br></p><p> 我不是诗人,不会用精美的诗句来讴歌我从教的感受;我也不是哲人,不会用深邃的思想来阐释教师的价值。我仅仅是个平凡的教师,只会用笨拙的笔来分享近三十年教学中的成功与挫折,欢笑与泪水——</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成长故事】</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不服输,让我迈开了坚实的一步</b></p><p><br></p><p> 1992年9月1日,第一次踏上讲台,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低矮狭窄的教室,前三后二的木质窗户,直刷的黑板,破烂的桌凳,满是尘土的路面,极为简陋的办公条件。校长张熙在食堂隔壁给我分配了半间因长期未使用而略微发霉的住房。也许因为我是第一个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一下课一拥而上的学生看到我就像看到外星人一样。理想与现实鲜明的对比,我的心顿时跌入了谷底。这就是我梦中的花园吗?我就将在这片土地上培育祖国的花朵吗?一种铩羽而归的挫败感,冲击着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的教学生涯开启了……</p><p><br></p><p> 在当时的乡村中学,我们大学生仿佛万精油,缺那教那,神一样存在。地理专业毕业的我被安排任教语文兼班主任。初出茅庐,我的课堂教学难以吸引学生,学生纪律更是一团糟。那时文富市还隶属于黎家坪学区管辖,记得当时学区主任曾庆贵来听我的课,我讲的是《老山界》。我在台上眉飞色舞,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甚至还有在过道上追跑的。我清楚地记得,曾主任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用“课上得很精彩,学生参与度再高点就更完美了。”来宽慰我。上完这节课,我羞愧不已。我清醒地意识到:班风不正,再好的教学设想也是空想。</p><p><br></p><p>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此我下定决心:多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班级管理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书育人方法。课余闲暇,还细读了大量的育人书籍。记得一位资深班主任对我说:班主任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要想管理好班级,必须倾注全身心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p><p><br></p><p> 为此,我常把爱镶在举手投足间,嵌在我的一颦一笑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了信任与鼓舞。我常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不失时机地为贫困的学生送一句安慰,为自卑的孩子送一份自信,为偏激的学生送一份冷静,让学生时刻生活在温暖中。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尽管偶尔也有面对挫折时的埋怨与牢骚,但看到经我教化的孩子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成熟,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事业。</p><p><br></p><p> 每每教师节,孩子们一封封虽稚嫩却热情洋溢的信,一张张虽简陋却饱含谢意的精致卡片,雪片似的从四面八方飞到我的身边。我的心里总是缀满了骄傲与自豪。那一刻,我在心底默默发誓:不为别的,就为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也要把工作干好。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今生无悔。</p><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敢尝试,让我走出了教学的迷茫</b></p><p><br></p><p> 记得1996年春,我被派往永州市参加语文科“学法指导”观摩学习。返校后,领导安排我代表学区参加祁阳县语文开放式教学比武。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校专门请来了当时的业务专干伍华平主任。试教《沁园春·雪》时,我大胆采用“一教二扶三放”的教学方法,即先引导学生学一段,总结方法;再扶学生学一段,试用方法;最后让学生独自学习,独自梳理并上黑板板书讲解。</p><p><br></p><p> 对于乡村中学的学生,我的这种设计相当大胆甚至很冒险。在磨课时,学校的老师都持反对意见,唯有伍华平主任支持我,并给予了我详细的改进意见。参加全县教学比武时,教室里三层,外三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眼中只有学生,按照课堂设计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荣获全县一等奖。</p><p><br></p><p> 此后,在县区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大评比等活动中,我上过无数节不拿证书的研讨课,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得到过许多专家的指导后,我的课堂教学由迷茫到清晰,由清晰到精彩。这些课,磨练了我的教学基本功,使我有能力由学校到片区,由片区到全县,并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p><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克倦怠,让我注入了不竭的活力</b></p><p><br></p><p> 任教十多年语文后,根据学校安排,语文由清一色的年轻专业教师任教。我放弃了钟爱的语文,改教地理。这些年,一种可怕的思潮在脑海蔓延——职业倦怠症。为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青春已逝,不能再跟年轻人争舞台。我的教育教研工作是不是到此为止,以后只能发挥余热?可我又心存甘心,每次的师德师风反思,我都会感到无地自容。</p><p><br></p><p> 也许是教育局地理教研室领导看到了我此时的迷茫与不甘。2014年7月底,我接到通知:作为全县唯一地理教师代表,参加由湖南师大承办的为期三个半月的国家级地理置换脱产班培训的通知,真是欣喜若狂!在这近三个半月的时间里,我有幸向全省优秀的同行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经验,也零距离聆听到了23位全国知名教授或特级教师、模范班主任的讲座。</p><p><br></p><p> 他们给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广博的学识、美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高尚的人格、高雅的品味、幸福的生活、强烈的责任心、顽强的生命力等等,他们让我感动并无数次受到感染。</p><p><br></p><p> 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让我的观念受到了洗礼,理论得到了提升,行为得到了支撑,知识得到了丰富,教学技能得到了增长。所有这些积淀了我人生的高度,厚重了我教育的情怀。让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审视自我,超越自我。</p><p><br></p><p> 三个多月培训,每时每刻都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不禁产生一种危机,感到今后的教育生涯不可放松,必须克服职业倦怠,不断给自己制定目标,不断得给自己一定的压力,让自己不断前进,以重振我们教师的专业风采,让我们无愧名师的称号。</p><p><br></p><p>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堵,因为能坚守的人不多。”回来后,我牢记湖南省最杰出的地理专家朱翔教授的这句话。鼓起了教育教研的干劲,准备认真规划我职业生涯的最后十年,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抗击脑细胞的衰退,只为退休后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p><p><br></p><p> 命运多舛。前几年一场突如其来车祸,让我身心俱疲,头部神经损伤,腰椎疼痛也终生落下。既然体弱多病,拼一线教学难堪重负,那我为何不在教学闲暇之际,利用碎片化时间把平生积聚的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呢?还好,多年的阅读习惯和语文教学实践熏陶让我的文字功底尚可。</p><p><br></p><p> 于是,我又执笔耕作,只要课堂有什么精彩之处、只要听课后有什么反思、只要学生答题有什么独到之处、只要对校园有什么奇思灵感……立刻拿起笔,马上写作。那一段时间,我好像打了鸡血一般。只要有认为可写的内容,我就会制成图文并茂的美篇,生怕我的灵感会随着时间而消失。</p><p><br></p><p> 遇到想法多,感悟多的,就先列一个提纲,再利用碎片时间一个个版块地润色加工。自己觉得写得满意的,就发到《教师文苑》编辑部和《湖南写作》《中国当代一线诗人》等文学平台。这些年在各级各类报刊和平台上发表的作品近40篇。《地理图导图练教学法》《致“清廉”演讲赛儿子的一封信》还先后被评为市、县一等奖。</p><p><br></p><p> 如今的我,已走出职业倦怠期,重振专业风采。</p><p><br></p> <p><br></p><p> 综上所述,正是对孩子的这种爱与责任,让我脱掉稚气、走向成熟,更让我沐浴阳光、收获幸福。近30年的教学使我深刻感受到: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而师爱是一份独特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它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与科学的完美交融。作为教师,只有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倾注了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才会明了这份职业的神圣与伟大。</p><p><br></p><p>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我们教师正是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与践行者,无私无畏,无欲无求。居平凡可安详,赴潮流能浩荡,纳琐屑于胸怀,化万物以时日。</p><p><br></p><p>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晨曦转夕暮,青丝染白发,三十载光阴弹指一挥!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也会坚守心中这盏明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p><p><br></p>

教学

学生

教师

语文

教育

班主任

地理

职业倦怠

迷茫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