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而有内涵——观薛法根老师《比尾巴》有感

奔跑的蜗牛

<p>  说起《比尾巴》这一课,回忆多了,我的话就多了。</p><p> 《比尾巴》是部编版一年级的课文,以前也是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五年前,刚入职两个月不到的我第一次“被听课”,就是上的这一节。对于刚毕业的职初老师来说,被教育局督导组突然寻访,并点名听入职老师的课,回想起来当时可以用手忙脚乱来形容。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让学生读了一节课的《比尾巴》,一节课下来就学了一个疑问语气怎么读。</p> <p>  如果现在让我再回过头去上这篇《比尾巴》,我仍然做不到像薛老师一样上课。本堂课流程很清晰,薛老师从读入手,整节课以“比”贯穿,以一问一答开展学生活动,并以一篇带一篇拓展阅读。</p> <p>一、看图猜字,引出“比”字,朗读课题。</p><p>二、初读课文,自由朗读,正确拼读。</p> <p>三、指导有节奏朗读,读出重音。</p><p> 反复指导“谁”、“长”等字的读音,让学生感受节奏、重音。并根据课文的问答形式进行师问生答,学生再结对练习,每次对读都拍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感受到儿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p> <p>四、我问你答,仿说训练</p><p>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谁的尾巴好像什么”这个句式进行仿说,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游戏。</p><p>五、巧妙识字,指导书写</p><p>六、以一篇带一篇,拓展阅读</p><p> 拓展阅读儿歌《水乡歌》,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p> <p>  薛老师的这堂课,充分站在儿童立场,时刻关注儿童学习状况。从开场开始询问学生的感受开始,在课堂上能以学生的学习体会为重。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从最开始上课时候的略显拘谨,后来课堂上多了很多的欢声笑语,童心童言,薛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对于儿童的提问和回答也给予了恰到好处的鼓励。</p> <p>  教师不应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吗?是的,应该!薛老师虽然是位中年男老师,但是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保有童心,这一点让我非常敬佩。目前我已经是高年级的老师了,课堂上慢慢失去了童心,重于知识讲解而轻了学生活动和理解,甚至为了课堂进度打断孩子较长的发言,急匆匆地为了什么呢?薛老师的这堂课除了教学设计很巧妙值得我学习外,还有这教育的智慧和情怀,值得我反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