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铺

生命之韵

<p class="ql-block"> 后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原创】&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 在曲周县城北的滏阳河畔有一个小村庄,它的名字叫后铺,是我美丽的家乡,我深深的爱着它。</p><p class="ql-block"> 由于疫情,学校一直没有开学,我转为在家线上教学,所以有时间和孩子们回到后铺老家上网课,从而见证了小村庄的美丽蜕变。</p> <p>  一条整洁、悠长的河堤小路通向村庄。路边的国槐挺拔、秀丽,一边是生机勃勃的大棚蔬菜,另一边是河岸紫叶李风光,蝴蝶们在草丛中飞舞,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味道。</p> <p>  村边的滏阳河吊桥,方便了两岸的村民,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招牌。站在吊桥中心,滏阳河河水波光粼粼,两岸美景尽收眼底。</p> <p>  沿着干净的沥青小道便来到村口小桥两边的两个小公园,它为村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早晚公园的上空回荡着孩子们快乐的嘻笑声和老人们的谈笑声,走过小桥来到村庄主街道。</p> <p>  2020年5月下旬,由墨青斋书画董瑞民、刘建新、刘晓波等多名书画老师合力完成的好多幅壁画“镶嵌”在后铺村主要街道的多面墙壁上,受到过往行人的广泛关注和赞美。这些壁画真实的还原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村民生产、生活的原貌,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建国初期前后。</p><p> 后铺村支部书记王书林说:“我们村绘此些壁画,旨在还原和留住后铺村的乡俗、乡情和乡愁,绘画的基础是按照四五十年代滏阳河两岸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这些壁画适应了乡村振兴的需要,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后铺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后铺的街道特殊,呈棋盘形状四通八达,这次街道改造就以棋盘街为主,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画上了交通线,整体路面干净、漂亮了。</p> <p>  后铺村坐落在滏阳河畔,村民以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尤其近几年的大棚蔬菜的种植,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村民祖祖辈辈勤劳善良,解放之前,滏阳河两岸的菜畦总是绿油油的。蔬菜成熟之后,乡亲们挑担串村,叫卖新鲜蔬菜,他们总是在睡梦中听到卖菜的吆喝声:“卖小葱,韭菜了,新鲜带露水,谁要,快来看看了。”时光匆匆流去,滏阳河两岸再也听不到向天津出发的货船的哨声,菜畦里吱吱的水车声演变成了现代的大棚蔬菜,大棚里的蔬菜变换了人们的四季餐桌。从前村民顶着骄阳在高过人头的玉米地里除草;吃着妈妈淹的咸鸡蛋,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几户邻居联合打麦场,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如今这样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代替的是高效除草剂和大型联合收割机。农业科技进步了,村民的日子也发生了改变,田间劳动强度变小了,生活也好起来了。黄昏的袅袅炊烟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家家户户都是现代化厨房,煤气、天然气更替了柴草、煤炭,厨房干净了,休闲时间多了,但是我觉得似乎缺少点什么……</p><p> 随着2020年春天,曲周县全力打造滏阳河“七彩河廊”生态旅游带,后铺村所在其中,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建设、环境绿化、人文文化焕然一新,处处渲染着特色,我心里乐开了花。</p> <p>  中心主街道中部的民俗馆里的老物件,再现了旧时的光阴。我觉得在那个吃饭上街分享,东家一口菜,西家一口粥的时代是那么的温暖绵长,和现代的高科技时代,每个人手里捧着个手机,家人不相识相比,那时的人们情感是那么弥足珍贵,充满了温馨、和美的人情味。</p> <p>  古香、古色、古韵的家乡啊!你是如此的迷人,叫我怎能不爱你。你唱着旧时光,快步走在科技新时代的大道上,在今后的岁月里我相信你会更加魅力四射。</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