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单篇阅读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棵树,那么群文阅读展示的则是整片森林。 非常有幸通过树人教育研究院的云智慧平台,我们又能近距离听优秀老师们的课。 曾在三月份听过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祝蕾老师的群文议题解读《亲亲我的家人》,朱老师强调,在群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组文进行文本解读,在解读的基础上对议题进行精确的设置。<div><br></div><div>五月份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的罗树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亲亲我的家人》群文阅读课例,祝蕾老师对此说课进行了点评。</div> 罗老师的课堂环节非常清晰,我用思维导图进行了整理。她首先分析了群文阅读教材及对应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接下来分析单元导读,确定议题“说说我的家人”,并对议题进行深入解读,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接下来进入教学过程的讲解,这是非常精彩的部分;最后对课堂进行总结与反思。 祝老师对其课例点评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分析文本,找到课标对接点;接着分析学情,细化议题,定好目标;接下来是设计环节,并总结了本课例的基本模块。 群文阅读教材选文五篇:儿童诗《爸爸回家》《妹妹的红雨鞋》《“爱”这个字》,绘本故事《我妈妈》《我家是动物园》,主题为:家人。<div><br></div><div>文本对应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人”:古诗《静夜思》,儿童诗《夜色》,散文《端午粽》《彩虹》。</div> 以议题整合群文,以群文拓展议题,突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这是群文阅读的特点。一个好的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乐趣。罗老师强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对群文议题进行再次准确定位。<div><br></div><div>根据课程标准指出: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进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的优美。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div><div><br></div><div>罗老师围绕“家人”展开,确定议题“说说我的家人”,链接学生们真实的生活,引发他们对情感的共鸣,感受浓浓的亲情和对家人的爱。</div> 议题解读与课程标准紧密衔接。<div><br></div> 在议题解读的基础上,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过程一:链接生活,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老师的全家福谈话引入,让学生自己说说家人,并说说最喜欢谁。妈妈是最熟悉的人,很多孩子可能都会说最喜欢妈妈。 过程二:听读绘本,感知内容,感悟表达。学习绘本《我妈妈》。<div>听读,感知,畅所欲言,从文中发现文本特点,体会妈妈的爱。根据一些事物与妈妈的相同点渗透比喻这一写作手法。</div> 过程三:自读儿童诗,体会感悟。学习《爸爸回家》《妹妹的红雨鞋》。<div>带着明确的目标,思考:这首儿童诗写了谁,有什么特点。</div><div>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div><div>关注写法,姐姐观察妹妹新买的红雨鞋,充满了童真、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红雨鞋表现出姐姐对妹妹的喜欢,体现姐妹之间手足情深。</div> 过程四:读绘本片段,尝试仿说。学习《我家是个动物园》。<div>将文本片段以绘本的形式呈现,以图文结合猜读,仿说,自由表达。</div> 从文本中的爸爸,拓展谈谈自己的爸爸有什么特点,以熟悉的事物或者比作一种动物来进行仿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过程五:拓展写话,激趣阅读。学习《“爱”这个字》。写一写自己的家人,可以配上图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div><br></div> 接下来罗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总结反思。 语文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高阶思维。罗老师的课注重分析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图文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过程中注意给学生适时适宜搭建梯子,有层次、有梯度,预设和解读,最后落实到丰富的句式,形成丰富的语言体验,再进行仿说,自由表达。议题和目标一步一步细化、达成。<div><br></div><div>各板块之间体现逻辑承接的延续,环节、目标明确。文本之间求同比异,体现结构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比对和阅读,将文本内容有序的呈现。</div> 单篇阅读是一棵树,群文阅读是整片森林。让我们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绿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