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中创新,在经典中传承——听罗才军老师执教《文言文三则》有感

叶子

<p>  文言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以文悟情,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的过程。罗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引导。</p> <p>  在听完罗老师的《文言文三则》之后,刚好又听了彭才华老师《文言文教学四问》的讲座,让我对文言文的学习,在思路上有了一个碰撞。</p> <p>  罗老师讲《文言文三则》以1+x的形式有详有略的扩大了课堂容量,且鼓励了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所以,文言文教什么?就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自由主义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其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p> <p>  在理解课题这一过程中,罗老师用了最贴切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杨氏之子”的意义,并带入到自身,在理解过程中做减法,降低难度。</p> <p>  抓住重点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以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而对比白话文,发现文言文的特点——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默读思考,发现文中对两人份称呼不止一种,接着拓展学习李白的系列别称,引出文言文得又一特点——称呼丰富。</p><p> 在文言文的形式特点上,让学生有所悟。当然,在文言文所传递的优秀美德上也给了充分的引导:从相关用语中,体会出“杨氏子”待人礼貌的品格。这样一来,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有了呈现。</p> <p>  文言文二的学习,则主要通过“渐至佳境”来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p> <p>  文言文三,罗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演绎人物来体会人物特点,并在学习思考的过程,注意答案和思考的合理性。</p> <p>  部编教材对文言文教学比重的增加更加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大部分的“我们”还处于一个对文言文缺积淀的阶段,正是因为我们的胸中无“标”,脑中缺“法”导致文言文的教学仍有部分困难。当然,文言文教学的方向已然清晰:要学会审美鉴赏,要学会传承理解等等。然而,我们最应该了解的是,文言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以文悟情,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的过程。目前,从自身来说,我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处在读背猜品的阶段,而忽略了学生尝试写,以及文化育人的价值。这将是自己努力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