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集贤县小语名师工作室“人人讲一节课”活动圆满结束</p> <p> 病毒无情,你我有为。在杨柳依依,樱花朵朵的芳菲五月,集贤县语文工作室的全体教师在语文教研员的带领下,主持人于杰的组织下,继集体备课、优秀课例展示、读书交流活动后,于5月8日-----5月21日开展“人人讲一节课”活动,开始深耕线上课堂教学。</p> <p> 4月29日晚,工作室主持人于杰召开全室教师线上研课准备会议,王晓霞主任针对本次活动阐明其意义并指明方向:“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法则。 “好课”不仅是工作室每位老师的追求,更应该是为之奋斗的目标。本次磨课的过程就是工作室每位老师学习、研究、实践、强化提升自己的磨炼过程,也是工作室成员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工作室团队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她希望每位教师瞄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深研教材,眷注童心,探寻方法;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语文工作室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本次活动以钉钉视频直播和钉钉会议的形式开展,工作室成员以深入直播课堂或收看直播回放的方式全员参与活动。</p> <p> <b style="font-size: 20px;">聚焦课堂, 教学相长</b></p><p> 张婷老师展示的《荷叶圆圆》一课,以有感情朗读为路径,让孩子们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并在朗读中走进文本,理解文意、喜欢文中的角色,通过创设优美的图片和情境,填空引背,看图写话的方式对学生落实写的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整节课充满诗一般的美感,让听者如痴如醉。</p><p> 孙红老师展示的《文具的家》一课,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模仿人物动作,从而感受人物的特点来读好对话,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通过预习题的检测,根据学情制定后续的教学过程;识字方法丰富,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p><p> 孙伟玲老师用优美而又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大家展示了《海底世界》一课,她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俯身研磨学生,她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下,把学生带进海底美丽的景色情境中,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并以此点燃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海洋意识。开放性的作业更体现其以生为本的教学风格。</p> <p> 孙振娟老师展示的《囊萤夜读》这篇文言文,以“积累分享”为线,以“朗读”为本,以小组合作为辅,授之以法,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理解文本,借助阅读链接,拓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朗读训练、口语训练、思维训练、情感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段文言文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p><p> 王春萍老师展示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老师把提问策略作为学习目标,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王老师删繁就简,抓住小说中的主要情节,长文短教,帮助学生厘清叙述顺序,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聚焦重点语段,围绕核心问题,边读边圈画、批注,从个体研究到小组讨论,形式丰富多样。</p><p> 冯丹丹老师展示的《母鸡》一课,以预习为依托,以“情感”为核心、以“读”为策略,让学生找到文中的两条情感线,承接预习紧扣作者情感变化的两句话“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条主线来贯穿全文进行双线教学,通过朗读对比情感变化,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架构起了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桥梁。</p> <p> 韩玉梅老师展示的《杨氏之子》一课利用有效的课前预习去构建有质的课堂教学,以小组预习分享的方式,揭开文本的神秘面纱,以预习为杠杆,以合作为支架,初探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相融相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p><p> 李娜老师展示的习作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一课,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开展主题教学,落实语文要素。从题目入手,引出故事,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对应的性格,并对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写作方法进行辐射和指导,以生为本,还课堂与学生,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充分让学生去说,去写,去交流,通过学生自品、自悟习得人物描写的方法。</p><p> 韦星老师展示的《田忌赛马》一课,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由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解疑;到教师抛射问题,小组合作探疑,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树立结合实际问题思考的意识,促进了思维的提升,学生激情的表达。</p><p> 路宏伟老师追求的教学境界是“入境悟情”,她展示的《表里的生物》一课,就是 “以读为本、以讲助读”。她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这节课她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真正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教学境界。 </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集思广益,摆渡方舟</b></p><p> 玉不琢,不成器;课不研,不成艺。虽然线上教学每个人都很繁忙,但是工作室的全体老师仍然坚持每天听课,并且在晚上6:00一7:00准时线上研课切磋教艺,每位执教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本课的“切入点”“动情点”“训练点”进行反思,梳理不足和教学困惑,听课老师本着“多找毛病少称赞”的原则,遵循“一课一得”的研课设想,谈自己的听课体会,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努力地打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出现的问题把脉问诊对症施策,大家在一起共同讨论:教学设计是否最优,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材挖掘是否深入,课堂是否有情趣,学习方法是否有效,课堂是否体现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质,辅助教学手段应把握什么尺度,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分享中产生。王晓霞主任每节课都做最后的综合点评,指导大家:部编版教材要把握语文学习的精髓,新思路、新做法。大胆取舍,灵活组合,敢于创新,学习方法,要以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抓手,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作为教学路径, 把握学段特点,低段要注重字词句训练,高段要注重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实践方法,可以多链接几篇类似文章举一反三。备课思考时关注两个主体:学生和文本。学生是起点,文本是终点。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多搭几个台阶,几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起点走向终点,通过教师研教材、研学生,精设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她鼓励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大胆潜入语文教学的深水区,探求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每节课研讨过后,大家都受益匪浅。</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素养集成,破壳成长</b></p><p>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虽然磨课对于执教老师和评课老师都是痛苦思索、改变自我的艰难过程,但是课堂的美丽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磨课中静静绽放,教师也是在这一次次不倦的追求中得以成长。13天的线上磨课,让每一位成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主持人于杰对大家的精彩表现高度肯定,希望大家继续加强协作互助,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提升整个教研团队的发展。王主任在总结会的最后:希望每位教师将每节课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能量存储并学以致用,提档升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要求每位教师写一份心得体会,重温收获,再获成长。明确名师工作室的使命,不仅仅是要把在座的各位培养成名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家的研究、引领,带动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潜心研究教学的行列中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为我县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生机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