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期学习《中华通韵》第九韵,九熬(ao iao)</p> <p>1、 蝶恋花•母亲</p><p>张菊香</p><p> 无复当年花月貌,九十春秋,身上霜尘老。驼背只缘牛马套,单衣一夜成棉袄。</p><p> 最苦河南行乞讨,抱女携儿,夜里狠嚎叫。村犬欺生围破庙,今犹入梦惊吾媪。</p><p> </p> <p> 点评:这首蝶恋花·母亲,开篇虚写提起,“无复当年花月貌,九十春秋,身上霜尘老”,非常有诗意,也非常贴切。接着,通过一幅幅画面,把“当年”羸弱的母亲,苦难的经历,逐一展现。通篇有场景,有情节,历历在目,一位九十高龄的母亲形象,吸引着读者。存在问题是后面的语言表述不太流畅,譬如“单衣一夜成棉袄”,费解;用“狠嚎叫”,形容儿女哭泣,不妥;结尾收束过于突然,感觉需要再加一阙来照应开篇才可以似的。建议创作前先谋篇,把要说什么,怎么说,做一大概谋划,就像论文的提纲。写好后,反复阅读,文字是否通顺、是否有歧义,前后是否照应等等,都要仔细推敲,反复修改。</p> <p>2、 【正宫·穷河西】小毛桃雷蕾阿娘挥手向儿招。兜里掏出小毛桃。乱发汗湿眉眼笑,扑进娘怀里,山静日长岁不老。</p><p> </p> <p> 点评:这首散曲小令,写的别致,通过母亲给女儿小毛桃这样一个小小的场景,表现母亲的慈祥和女儿的活泼,字里行间,读者能够感受到岁月的艰辛,并从艰辛中感受到人生的快乐与人世的温暖。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散曲作品,从小事着手,用朴素语言,让真情流露。作者有很好的诗词基础,对文学语言的把握也比较到位,所以在散曲的创作中能够感受到她的得心应手。不足之处,感觉结句太正,和前面的画面以及语言不协,如果继续用前面的文笔,来抒发这种“岁不老”的情感,是不是会更好看一些?与作者商榷。另外,关于[正宫·穷河西]曲牌,初次看到,请教了散曲名家韩景明先生,得知这是套曲曲牌,不能单独作小令。在曲谱中有注解“亦入[中吕]、[商调]”,这是指在[中吕]或[商调]套曲中,由于它与这两个曲调和谐,可被借去使用。建议创作时仔细阅读曲谱,最好选择“常用”曲谱,便于自己把握,也便于读者共鸣。</p> <p>3、 蝶恋花·父女对白</p><p>李荣</p><p> 记性变得真不好。忘记关门,忘记了吃药。忘记美食啥味道。夜夜五更搜寻觉。</p><p> 岁月无情皆事小。放下从前,丢掉了烦恼。只怕眼前人忘掉,权当我是新棉袄。</p><p> </p> <p> 点评:这首蝶恋花题目是“父女对白”,入篇开门见山,喃喃道来,老父亲的语言,很自然,贴近人物,贴近生活。女儿的语言,很流畅,也比较新颖,联想与描写皆可见观察至细。这是作者母亲节期间的第二首蝶恋花,第一首是写给母亲的,这一首是写给父亲的。第一首以“沧海高山何以报。从今您做儿的宝。”结束,荡气回肠,柔情无限。第二首以“只怕眼前人忘掉,权当我是新棉袄。”结束,朴素无华,深情脉脉。可以说两首互文,充分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以及报答之情深。很赞赏这种写法,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在父母膝下尽孝的点点滴滴,是对自己情感的一个抒发,也是给子女们的一个示范,营造良好的家风,让孝道代代相传。有一点瑕疵,“搜寻”出律。可以用“踅摸”,“摸”在词林正韵十六部(入声)。但是看到这次社课规定用《中华通韵》,“摸”在二喔(一平)部,不行。那用“摸索”“寻觅”如何?或者作者还有更好的词儿。</p> <p>附《蝶恋花·母亲节有感》,以方便读者指正</p><p>李荣</p><p> 母爱无私春浩浩,几个辛劳,几个真知道。甜蜜唠叨欣受了,慈心一个分多少。</p><p> 健步当年真个好,老病蹒跚,顷刻时光老。沧海高山何以报,从今您做儿的宝。</p> <p>编辑:李荣</p><p>点评:王小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