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摊记

東海釣客

<p>练摊记</p> <p>  后疫情时期,关于摆地摊的新闻很多,主题无非是经济出现问题,首先要考虑民生问题,民安则国泰。其次就是要给城市注入“烟火气”,让城市活起来。要容许百姓摆摊谋生。特别是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之后,中央文明办立马跟上,指出文明城市考核不把摆地摊作为考核选项。于是乎,很多城市相继开放地摊经济,新闻报道更是及时跟进,似乎地摊经济已作为所在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p><p> 老话说的好,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事物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三十多年前,地摊文化就是喜闻乐见的百姓文化,休息天或晚上散步,居民都会去地摊上淘点便宜货,自得其乐,那是一个没有城管的时代。当时,我就曾参与其中摆过地摊,这一说三十多年啦。</p><p> 摆地摊,纯属偶然。我当时在一家流动单位工作,一出去就是一年多,期间,只有春节方能回家过年。星期天为了赶工程,几乎都在工地上忙活,当工程完成后回到镇海总部,一休息往往就是两三个月,工资全给,奖金减半。如此一来,每每闲得无聊时就去朋友那儿串门,吹牛,发大新。一次,有位在镇海小商品市场摆摊的朋友说,你每天这么空,不如去杭州小商品市场进点货摆摆地摊,练练手。</p><p> 我说:“我也想弄点事情做做,但不知道进啥货,什么货好卖?更不知道去哪里进货。”</p><p> 朋友说:“货,我替你想好了,就进牛仔裤,好卖,下次去杭州,你跟着我去就行。”</p><p> 一星期后,朋友联系我说:“明天早上五点半,镇海公交公司有一班去杭州的车,乘客大都是去杭州进货的,你跟着去就可以啦,车到杭州四季青批发市场下车,你眼头活络一点,到了就在附近旅馆住一夜,进好货,第二天下午回,有时间还可以去附近的武林门走走。”</p><p> 我问他:“你不去?”</p><p> 朋友说:“明天,回老家有点急事,再说你也是走南闯北的,自己有数点,没事。”</p><p> 就这样,我大着胆子,一个人乘长途车去杭州进货。当时朋友没交待清楚进货细节,以至于我差点在杭州“吃生活”。</p><p> 那日,车到杭州四季青市场已近中午,下了车,一车人都走散了,我在附近吃了中饭,背着一个当时比较流行的“马桶包”,悠哉悠哉地开始逛市场。</p><p> 四季青市场很大,摊位与摊位之间的走廊都是匆匆忙忙拿着进货袋的客户,我第一次看到这场面,无所适从,杭州话也听到稀里糊涂。什么“小爷儿”、“姑娘儿”、“条干儿”,耳边都是儿话音的杭州话。只得慢慢闲逛,用阿拉“灵桥牌普通话”与各个摊位的老板打听牛仔裤的批发价,以便比较确定。</p><p> 聊得正欢之时,突然有一个手掌在我肩上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他说,你是不是要牛仔裤啊,我说是。</p><p> “那你跟我走,我的价格他们便宜多。”</p><p> 我问:“你的摊位在哪里?”</p><p> “就在市场马路对面的仓库里,你跟我走就是”</p><p> 于是,我就跟着他。一过马路,弯进一个弄堂,突然发现,弄堂口,有几个本地人在打一个外地口音的人,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有了戒备。</p><p>又转一个弯。那人说,到了,就在楼上。一进二楼那所谓的仓库,只见里面挂着很多旧西装,一个个麻袋里面也都是。我一看就是从日本“剥尸”来的,衣架下坐着四个人在打扑克。其中一位络腮胡子的问我要多少?</p><p> 我一想,糟糕,进了黑窝啦!好在作为阿拉宁波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随机应变。我脸不改色,开始忽悠他们:“几位大哥,我是从宁波过来旅游的,本来想去市场买条牛仔裤自己穿穿,这位大哥把我带到这里来,是不是让我买旧西装,可以的,我买一件,不过我朋友倒是买旧西装的,如果你们有兴趣,写个地址给我,我到时叫他来这里进货。”</p><p> 那络腮胡子看看我像个学生,又背了一个马桶包,不像是进货的,回头狠狠瞪了把我领进来的那货,用杭州话,叽里呱啦说了一通。之后,我居然全身而退,一件旧西装也没买,就将我送出来。出弄堂后,我才发现,两手都是汗。</p><p> 第二天,去市场谈好价,进好牛仔裤,哪儿也没去,就等在车站里,等车子一开,那心才安定下来。</p><p> 回到镇海后,与朋友说起此事,朋友说,唉,那天走得匆忙,忘了跟你说,千万不要去市场对面的两层楼,那确实是黑窝,好在你临机应变,化险为夷,明天早上就可以去工人俱乐部前面的马路上摆摊啦,晚上则要在百货大楼前的马路上练摊,每次要付五元钱的市场管理费,晓得伐!</p><p> “晓得啦!”</p><p> 第二天,我借了一辆三轮车,上面载着一张钢丝床和八十条各种型号的牛仔裤,开始人生第一次练摊。</p><p> 那时练摊倒也简单,付好五元钱的管理费后,就可以自己找地方摆摊,刚开始脸皮有点薄,不好意思吆喝,看见认识的人过来,还要躲一躲,只是有人来买的时候说一说价格。相比别的摊位,我的价格比较公道 。阿拉镇海生意人都有句老话:对折拦腰掼,零头搂搂翻。所以为了多赚点,他们价格定的高。譬如牛仔裤批发价30元,他们标价120元,有的人稍微还一下价就买去了,有些人狠,还对折,但还是有钱赚。毕竟买的不如卖的精。我标价70元一条,可想而知,顾客都过来到我这里买,这样一来,旁边的摊位就出闲话啦!为了团结,和谐,我只得把价格提高到100元一条,结果居然卖的也很顺趟。</p><p> 晚上,匆匆忙忙吃点东西,就转移到百货大楼前的马路上练摊,旁边摊位是一个在港务局工作的本地人,他买体恤衫,与我配套,几只烟抽下来,成了朋友。突然,有一个说着英语的海员来到我的摊位,他用手拿起牛仔裤,指着自己的臀部,比划着说:thirty one</p><p> 我好歹也学过两年英语,理解他说的有没有臀围三十一的牛仔裤。我赶紧拿起软尺一条条的量,旁边练摊的凑过来说,兄弟,今天有美金啦。我说,侬啥眼火?仔细看看,不是美国人,黑不溜秋的,肯定是菲律宾人,哪里有美金。</p><p> 这小子不相信,跟我打赌,谁输了买一包红山茶。我说可以的,你仔细听。于是我就用镇海口音的英语问那海员:you .is.feilibin?</p><p> 那海员说:yes.yes</p><p> 我接着问:you.is.Manila?</p><p> 那海员接着说:yes.yes</p><p> 我与那小子说,输了吧,菲律宾马尼拉人吧!赶快买烟去。结果赢了一包烟,丢了一笔涉外生意。我量了半天,所有牛仔裤最大的只有二十八公分,眼巴巴地看着那菲律宾海员摇着头说:no</p><p> 这也算是我练摊经历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插曲,之后,接到通知,又将去外面干活,练摊就此结束。好在所进的100条牛仔裤差不多买了,只剩10条一直放在家中,多年后,在单位的一次捐衣活动,全部捐出,也算是为我的练摊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