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书海,春暖花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听王文丽老师的《读书至味是清欢》阅读导读课的讲座有感</span></p><p><br></p> 阅读导读课理念 <ul><li><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老师对孩子的阅读是支持而不是支配。</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指导孩子阅读追求的目标是培养阅读的兴趣,而不是读书的效果。</span></li></ul><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寥胜于无 阅读不能包治百病</span></p><ul><li><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儿童的阅读的经验与策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儿童阅读的评价不在于一时,而在于一世。</span></li></ul><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王文丽老师的《读书至味是清欢》的阅读导读讲座,非常接地气、干货满满。讲座从四个方面进行解析自己的导读理念。</span></p> 一、解析阅读的意义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王老师从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看法中得出阅读不是为了考试,我们应该让阅读回归本来的样子,没有功利的读书是最美好的读书。就像温儒敏先生所说的“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而不应该与考试相结合,没有功利性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作为老师的我们在阅读课里不是把阅读当成一种教学任务、而是更多地去和孩子们交流、分享、感受阅读所带来的的幸福,让孩子们阅读的种子“爱一旦发芽,就算雨水都不下。也阻止不了它开花"。</span></p> 二、读什么样的书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王老师分两类:一类是别人的尺子(别人的推荐),一类是自己的眼光(自己去读去寻找)。作为阅读导读老师应该自己去寻找与儿童生活最贴近的图书,什么样的书都要读一点,只有自己去读过了才能与孩子们去交流、交锋。</span></p> 三、读书的基本策略 <ul><li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猜想</span></li><li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抓重点</span></li><li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比较</span></li><li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链接</span></li><li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表演</span></li><li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统整</span></li></ul>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在讲座中,王老师概括出六种基本读书的策略,但是读无定法“在师生阅读这件事情上,更多的老师是老师在拿策略教,而不是刻意去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的策略”王老师认为多读书慢慢地策略就会有的,例如:拿到一本书判断自己喜不喜欢,给你半分钟来决定,你会怎么做呢?你可能会翻翻书、翻翻封面、翻翻目录等,在大量的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事情贵在坚持,阅读一样,不能只是看别人怎么做,只能亲力亲为去做,书读多了,课上的多了,自己就会读书了。</span></p> 四、对读书的评价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王老师认为“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拥有不一样的品格,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之路,拥有不一样的气质;拥有不一样的情调;拥有不一样的智慧。”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听了王老师的讲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的“三亩地”就应该自己去做主,自从当行政后一直觉得没有自己固定的班级,没有在教学的第一线,没有亲自在课堂中教孩子们的语文,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坚持!王老师作为一个地方的教研员,也没有自己固定的班级,但是她却能有自己的教学“品牌”。原来还可以做孩子们的阅读指导老师!作为孩子们的阅读导读课老师,首先必须要有底气,自己都没有读过几本书,如何给孩子们指导呢?就像王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她所读的书:《三十五公斤的希望》《本爱安娜》《我是白痴》《手绢上的花田》《时代广场的蟋蟀》《星期天的巨人》《小猪变形记》《兔之眼》《淘气包埃米尔》《战马》狐狸群书阅读《吃书的狐狸》《一只聪明的狐狸》《小狐狸阿狸》等等,王文丽老师所说的这些书,很多自己根本连听都没有听过,原来她的底气就是这样来的。自己都不去看书,如何去叫孩子读书呢?读书是不需找环境去读得,读书无需挑日子去读得,读书不是为了读名著而读。自己真的错了,茫茫书海中有那么多璀璨的星星,而自己还停留在几部耳熟名详的名著,人家说什么自己就读什么,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学会如何去寻找一些优秀的书籍去读一读,“始于阅读,终于生活”让读书指导自己更好地生活,从人家的故事里发现生活的真谛,反思自己改变自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