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次培训中,印象较深刻的是“巧手变废为宝”,有好多视频在分享如何“废物巧利用”,个人深以为然。低成本、有质量的理念,不仅是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也是相对发达地区幼儿园游戏资源建设中需要坚持和落实的。低结构、本土的、随地取材的“低廉”材料才会得以普及和持续操作,而其中所产生的教育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p> <p>以往在日常区角活动中,班级投放的材料大都是购置的现成玩具,这些材料的选用成本高、浪费大、玩法单一,材料很难持续更换,因此幼儿很快就失去兴趣,活动很难长久的发展下去。因此,寻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多样的材料是各项活动发展的趋势。通过本次培训,我们也组织了新一轮的材料更替、环境布置。</p><p>废旧材料在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原本丢弃的盒子、罐子、广告纸等,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原创功能,还可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废旧材料的多元性价值。</p> <p>一、废旧材料美化了环境</p><p>废旧材料在环境的创设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大班创设的“我们的城市”主题墙时,利用各种废旧的盒子加以装饰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车子,广告纸剪贴成高楼大厦,利用废弃的就雪花片铺设成大马路……因为利用了废旧材料,制作方法简单可操作,所有这些作品都是孩子自己制作,一块主题墙花不了半天时间和精力,既节省了环境布置的材料,更节省了教师花在环境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布置的墙饰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参与性和教育性。</p> <p>二、废旧材料的利用有利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p><p>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废旧材料也不同。小班幼儿一般不会制作玩具,他们可协助教师做一些辅助工作;中班幼儿可以在教师制作的半成品基础上继续制作完成或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制作;大班幼儿可独立进行制作,幼儿制作的成品虽然没有成人的精致,但却是他们自己的创造发明,动手尝试的结果,其教育意义更显不一般。</p><p>孩子们在玩“娃娃家”时,在游戏中,我发现他们有把卷起来的报纸团当娃娃的,用积木条当宝宝的奶瓶……所以任何一种事物在孩子手中都可以想象成游戏中的玩具,只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p> <p>低成本有质量的理念让我们反思现今幼儿环境创设中高投入、贵族化、过度装饰的现象。我们发掘、利用废旧资源,优化组合,我们坚信应立足本园实际,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不断转变观念,实现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有质量的协调和统一,将不再是一句口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