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印记

胡士平

<p>  夕阳的余辉收起了那最后一抹陀红,夜悄悄地来临。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夜少了一分明亮,多了一分寂静。</p> <p>  初夏草长,万物竟茂。这海拔近千米的乡村,傍晚微风吹拂,飕飕的凉,但不冷,很是舒服的那种爽。倘若你闭了眼,来个深呼吸,顿感那风中夹杂的新鲜泥土气息,又香,又甜,又美。听,草丛中,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不知疲倦的在飞舞、吟唱。池塘里,蛙声渐渐多了起来,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农家的嫂子扯着嗓子,呼叫还在忙碌的男人回家吃饭……这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乐天天在乡野上演。</p> <p>  从乡下回到家,洗漱完毕,已是晚9点。我瘫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打开美篇,准备留下点记忆。</p> <p>  学校放假,我们便有了时间踏上扶贫路。从学校到中岭村约8公里的路程,我和同事们每个月都会例行走访联系户,3年来,从未间断,在这段弯弯拐拐的山村小路上,在青石沟的山川田野,留下了一串串醉人的风景,也留下了一茬茬难忘的故事。</p> <p>  旭是我的联系户,他是因交通不便纳入贫困户的。他乐观善良,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孝道忠厚,是我喜欢的类型。受精准扶贫政策的恩泽,他家新建了安置房,当前,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随之优越起来,旭和年迈的父亲从来就不是那种坐、等、靠、要的人,他靠自力更生,发展种植和养殖,年年收入可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每与他见面,少不了拉家常,聊近况,说农事,谈工作,讲不完的话题,唠不完的趣事儿,他那张总是堆满笑容的脸,让我这位帮扶人心中满是幸福的味道。</p> <p>  知,我的另一联系户的儿子,品端行正,高大英俊,是一名靠得住,有潜力的男孩子,中专毕业后在武汉工作。如今,收获了一漂亮女友,女孩是西安人,维吾尔族,热情大方,不仅人生的乖巧,还有一手好茶饭。知的父母勤劳善良,淳朴耿直。享受国家扶贫好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了交通环境,大力发展种植业,每年单是蔬菜一笔收入就有数万元。看着他们有了媳妇后整天合不上嘴的一脸欢笑,看着他们一家子的日子越过越好,我打心里为他们高兴。</p> <p>  模,矮个子,很健谈,有着心态阳光,生活愉悦的人生状态,与他结对一年了才相互认识。他一个人生活,常年在外务工,年末才回家过年。别看他个子不高,挣钱还是很有功夫的,每每聊起收入,他会自豪地告诉你,月收入还是数千元,但他从不乱花钱,他那种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品质着实令人敬佩。</p> <p>  结对帮扶数年,遗憾与收获并存。遗憾的是,我一名人民教师无法带给他们想要的物资与资金,唯有为他们发家致富给予鼓舞,为他们发展生产做好规划帮扶。收获的是与帮扶户一起做农活,扫卫生,在把酒话桑麻之间日益增进的那份感情,今生难忘啊!</p> <p>  扶贫路上,故事太多,只能一点点的记下来,慢慢地去回味……</p> <p>  笔行至此,心中不由五味杂陈!起身,下楼,走出屋子,夜色甚浓,抬头看向夜空,月光朗照,星星不多,冲我眨巴着眼,想必是要与我诉说什么吧!</p> <p>  “胡老师,扶贫工作结束后,我们还要继续行走。”</p><p> “嗯!必须滴!”是啊,贫脱了,这感情哪能说脱就脱呢?</p> <p>  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