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兔褐金丝宝碗是宋代大诗人黄庭坚赞叹宋代黑釉茶盏精美绝伦的描述语句,写道: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狂,甘露来从仙掌,这一首诗不仅描述了茶盏样子,还描述茶盏的大小,如今人们发现可以根据这首诗,结合出现的标本,很好的确认了南宋事情金丝宝碗的样子,可以理解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雅趣和品味,考证那个时期的茶文化和历史</p> <p>“兔褐”就是兔子上褐色的毫毛在茶盏上的表现,宋代茶盏以兔毫盏最为有名,宋徽宗赵佶说,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兔毫盏的兔毫纹路长而细,形状如半年左右兔子身上的毫毛,在似隐似见之间,每个茶盏烧造出来皆不同,茶盏上的兔毫也有长有短,然,精美者殊为难得</p> <p>“金丝”则是对黑釉茶盏上纵横交错的金色线条的描述,就象大家熟知的哥窑有金丝铁线的描述,有着相通之意,文献记载还有陆游写的诗句,庾岭红丝铠,香动银毫霜,皆是这类描述宋代茶盏的纹路特征,另一方面,可以理解宋代哥窑传说中的窑址在丽水附近的几分真实性</p> <p>南宋时期,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宋徽宗对茶道的喜爱,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兴起斗茶之风,特别是宋徽宗赵佶,虽然在国家治理上为后人诟病,却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茶也有深刻的研究,并亲自著成《大观茶论》辑录茶事,把吃茶当成重要的宫庭礼仪活动,茶事的繁荣自然促进了茶盏审美的提升,茶盏也出现各种品种,有兔毫盏,鹧鸪斑盏,油滴盏,木叶纹盏,曜变盏,金丝盏等,每个地方都烧造当地特色的茶盏。</p><p>兔褐金丝宝碗的标本,它是以白色的瓷石为胎,黑色为釉,和所有茶盏一样施釉不到底,釉色原料上的使用和烧造温度的控制,造就出釉面又会标本随着光源的变幻会散发出五颜六色曜变的效果,曜变兔毫的条纹和金丝相映成趣,正面看是金丝,侧看是曜变兔毫,这就是诗人所说的倾看色尤宜,这一标本的出现在永康地区对研究南宋时期江南的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研究曜变茶盏又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系列标本的出现标志着南宋时期茶盏在浙江地区的发展和普及,对研究流传下来的南宋诗句有更深的理解,考证南宋时期的文献起到了佐证,理解宋瓷之精美为世人所珍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