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p><p><br></p><p><br></p><p>一九六六年九月,我返回深圳镇南小学,开始了我的二年级新学年。学校在停课闹革命,归国华侨叶校长被批斗,地主成份的陈老师同样被批斗……</p><p><br></p><p> </p><p> 不用上课了!我们低年班的同学除了在批斗大会看热闹,也只能抛开书包,参与农作。锄头、畚箕成为随身物品,积肥——挖家里炉灶火灰作肥田料是经常要做的任务。担肥到田边地头,遊走在山边小路,代替了本该像从前在课堂上跟随吳老师朗读《小猫钓鱼》和《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p><p><br></p><p><br></p><p> 那时没用化肥,也没用农药,田埂两旁的水田、小溪常有小鱼、小虾、蟛蜞、田鸡等小动物。我们一群同学一边行走一边玩耍,在长满各种植物的野外地头,还识到一些能卖钱的山草药,如:较为常见又能卖钱的鸡骨香,用锄头挖取其根,晒干便可到药材店换钱。</p><p><br></p><p> </p><p> 有一种植物叫假菠萝(芦兜草),我们取其长形叶片,用小刀削去两边的棘刺,用来制作“豹虎”居住的小笼子。这“豹虎”其实是活动在山岭上的一种长有斑纹的跳蛛,身长约五毫米,与人相遇时,并不慌于逃跑,常常会对着你摇头摆脑、瞪着圆圆的眼珠与你对望,那神态十分趣致。“豹虎”有着狮虎般的领地意识,一山不容二虎,当有同性“豹虎”闯入,两只“豹虎”必有一番恶斗。斗“豹虎”可是我们童年时的一大乐趣。</p><p><br></p><p><br></p><p><br></p> <p><br></p><p><br></p><p>另一种常栖息在相思树和凤凰树上的“赖屎仔”,学名:金龟子。其绿色甲壳在阳光底下会折射出金属般的光泽,变换不同的视角其颜色会随之而变幻,其色泽之美实难而形容。我常与邻居B仔、肥佬光去捉“赖屎仔”,得手后我们便用缝衣线绑扎在其粗壮的一只后腿上。一线在手,当它打开一对硬翅,振动着里面棕褐色的膜翅时,便可一飞冲天,就好像一部微型直升飞机在头顶嗡嗡作响地飞翔。</p><p><br></p><p><br></p><p><br></p> <p><br></p><p><br></p><p>蝉,深圳白话:凉铃(lian)。荔枝成熟时,蝉喜欢趴伏在高大的树干上高声鸣唱。捕蝉需要一些用具:细长竹杆一条;採摘一把不知名的手指头般大小的树果,用小刀鎅开果肉,取其奶白色液汁,搅拌后会变成黑色的黏胶。将黏胶包裹在幼竹杆一端,将其伸向高处的树干,对准正在大声鸣叫的蝉黐去,随着一阵欢呼声,蝉被黏了下来。将蝉作为战利品收藏裤袋中,人在街上走,蝉在袋中鸣,嘹亮的蝉声响切街巷。</p><p><br></p><p><br></p><p><br></p> <p><br></p><p><br></p><p>蜻蜓,深圳白话:凉喱。当年,在鸭仔街屋企面前有一片大空地上,经常会有蜻蜓出现。没有捉过蜻蜓的人未必知道,体形较大的那种蜻蜓是会咬人的。被咬时,感觉到一阵剌痛,但不会出血。</p><p><br></p><p><br></p><p><br></p> <p><br></p><p><br></p><p>螵虫,深圳白话:心抱仔(儿媳)。我觉得螵虫是上天制造出来最精緻的昆虫:疑似打磨过的甲壳、焗过瓷漆的外表。记得有一次,南塘对落的一块菜地,一只螵虫慢慢地盘旋落下来,首先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然后再顺顺溜溜地收扰硬翅,这是以十分之一毫米:丝为单位的公差,配合得天衣无缝。难怪深圳人会毫不吝惜地称之为“心抱仔”。</p><p><br></p><p><br></p><p><br></p> <p> </p><p><br></p><p>一阵急速的脚步声,班长小廉跑了过来,把“心抱仔”吓飞了。“阿佐”,班长说:“黄老师讲,明天带书包返学,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了”。我“哦”了一声,边擦掉粘满泥巴的脚丫边望着班长笑了笑:放学了吗?班长望了望西斜落到树梢的太阳,说:一起走吧。</p><p><br></p><p><br></p><p><br></p><p><br></p><p>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图片的拍摄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