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归来不看山?

生命的石头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这既是对黄山、九寨风景的最高褒奖,也表现了人们的旅游审美价值倾向。其实,这种旅游审美倾向,我们还可以用文学的表达,用爱情的表达。其中最恰当的莫过于元稹《离思》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然,我们还可以用更古典更文献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小南海之后,去了湖北恩施的坪坝营:门票,所谓景区观光车,再加索道,再徒步下山,除了四个洞,没有什么印象。所以,听说下一站是梵净山,期待已变成了担心甚至焦虑,尤其看到网上关于梵净山是所谓全国“五大佛教名山”,我已经失落了:以前从未听过“五大”这种说法呀!再仔细百度,梵净山得名,居然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以前这里叫“三山谷”。联想全国各地大兴佛寺,大塑佛像的风气,对景区进行商业炒作,进行过度、俗气甚至无中生有的文化包装,立刻成了我对梵净山的第一印象。想象中什么大雄宝殿,什么佛塔,什么禅房,和乌烟瘴气的香火……我对梵净山完全没有了好感。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下午两点进入景区附近,阳光灼人,车流涌动,人满为患。景区告示:今日游客门票售罄!唯一出路:到景区外找住宿,明天再上山!艰难驶出景区附近,发现农家乐居然也客满。最后我们庆幸终于有一家农家乐还剩下几个房间,但标间价格居然是288元!一问景区门票,更是惊讶不已:290元一张!</span></p> <p>  第二天一早,排了长队,等候半个小时以上才进景区,又等候上山的观光车。一上观光车,我一下紧张起来:冷风从车窗外吹进来,我的短衫短裤,怎敌这“晨来风急”??山下如此,山上我岂不要冻出大病?</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山风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低!观光车在盘山公路上急驰,有人晕车了。真是奇了怪了:我除了感觉风凉,居然没有任何不适。上了索道,这世间最快的索道,带着我们极速上升,海拔不断升高,我却觉得心旷神怡!丰富的植被在脚下一晃而过,头上的山岚雾霭变幻莫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下索道缆车,我惊呆了:气势恢宏、满目苍翠的梵净山景区居然如此的漂亮!沿游客步道,向山顶,向最高的核心景区拾级而上,山顶的奇峰怪石,在云海中影影绰绰!特别神奇的是,主峰及四周怪石,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就在云雾中消失,又可以在五分钟之内重新站在你眼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梵净山,我想应该属于陆相沉积的丹霞地貌。它完全不同于灰白坚硬的喀斯特地貌,它经过风雨侵蚀,岩石呈琐屑层片化,很像威化饼干;颜色有红色,暗红色,禇黑色。尤其是那些仍然挺立的岩石,往往是方正且层叠状。这些特征,有别于其他景区,使这里的山石卓然不群。</span></p> <p>  主峰近乎90度的攀登步道,处处惊险,却又一步一景!近处的奇石,奇树,奇花异草;远处的奇峰,蓝天白云,群山万壑……让你目不暇接!</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黄山归来不看山,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自信,一份执著。但山外有山,我们还需要一种胸襟,一种眼界,一份豁达。不仅登山如此,人生或许也应该是这样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补记:梵净山景区确实在大门附近修了一个佛教的大殿,也供游人参拜祈祷。我以为这恰好是贵州人旅游策划的败笔,是文旅专家浮躁肤浅的表现,因为它与景区格格不入,典型的画蛇添足!至于不明就里的善男信女愿意在这里花钱祈福,那是他们的事,反正我是不屑光顾的:我花钱不是来拜佛的!如果九寨沟、张家界、普达措等景区也修起类似的大庙,那真是对我们时代文化的绝妙讽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