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海宁顶上工夫

杨建康

<p>人的一生大概要理一千多次发,可能多数人没留心过,也就不会印象太深。</p><p><br></p><p>记得老人说第一次理的发叫“胎发”。这是人生的第一次。正缘于第一次,做父母的就倍加看重带给孩子的这一绺发丝。也就是人生第一次理发的启始,接下去,就有滿月头,滿周岁头,上学明志头,结婚好日头至终身回归。顶上功夫是门技术活,人们为了追求美发,基本上在不同时期认识不同的理发师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顾客和理发师傅会结下了深深情份。</p> <p>理发店门口有个三色灯光柱,一直以来说法不一,三色柱中的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白色代表纱布。世界各国的理发店认为这种花柱很好看,也很醒目,就纷纷效仿。我国的理发店也沿袭这种装饰,把它作为理发店的惟一标识。我还听说硖石理发界的资深师傅解说三色灯的出处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有一家理发店是革命党人活动据点。一次,在理发师的掩护下,一个革命党主要领导人在追捕中得以脱险。革命胜利后,为了表彰其功绩,特许他们以红、白、蓝三色国旗作为标志,这种标志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转花筒灯,各国纷纷仿效,成为国际性的理发店标志。</p> <p>海宁理发业起源于清朝年间,清朝年间,男女均留发辫,理发师只需用剃刀剃去辩外的头发,男的只需修刮胡子,女的修面修饰一下汗毛即可,理发工具操作简单。到了清未民初,人们纷纷剪去辫子,理发业开始才逐渐的兴旺起来。</p><p>1911年,硖石镇惠宁坊开办了第一家自怡轩理发店,接着横头街开设了钱金喜理发店,下东街开设了吕杏生理发店,米市街开了洪兴理发店等,十多家理发店相继开业,在硖石镇上形成了初期一定规模。</p><p>民国后,社会上开始流行男女西式发型,为适应顾客的需求,理发业对传统的理发工具和操作技术进行了革新,1925年,硖石镇北大街周德兴等理发店引进技术,用石灰包蒸汽女子烫发,受到爱美女士的欢迎,为此,硖石镇理发店拓展了烫发业务。</p> <p>随着理发业的发展和理发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理发服务也更加周到,36年9月据民国海宁日报报道,硖石干河街周福记中西理发店风凉舒适,北大街周德兴理发店对顾客热情接待,敬香烟,泡茶,热天拉纸扇,当时没有电风扇,每家理发店在梁上装二亇滑动,约一平方米的纸质扇面,通过下面一人拉动绳子,经过动静滑轮,使扇面摆动,来扰动空气,使扇下面理发顾客得到阵阵凉风,感到凉爽。冬天,生起煤炉,在炉中开个圆孔,上面放把铜管壶烧水,水在铜管壶中翻滚,铜管壶嘴冒出灼热的蒸汽,再用洋铁管将煤炉中焚烧的有害气体引排至室外,洋铁管外壁向屋内散发热量,使室内达到恒温,达感到四季如春的暖象。每位顾客理完发,理发师傅将手端镜子,在顾客对着大镜子左摆右照,使顾客能观察到自己头的四周,直至顾客滿意为止,用理发行话讲,三分生意七分待,人无笑脸休开店,那时就显示了优质服务境界。</p> <p>解放前,理发师傅的社会地位还蛮高,有身份的人就会叫上门服务,行话叫出包,出包服务赏金十分优厚,男子理发赏大洋一元,女子烫发赏银元三元,当时市价一个洋钿折合三百铜钱,可买鸡蛋一百个,所以当年理发师都愿意出包服务。</p><p>理发业除了理发,烫发,剪发外,还是有好多服务项目,如为顾客敲背,按摩,捣耳朵,翻眼皮,透眼管,挑痧等服务。</p><p>原硖石镇河西街北宫理发店曹道生师傅我与他比较熟悉,他从小在上海学生意,滿师后,回到硖石开爿理发店后,他也是比较牛气,洋泾浜比较精,能说一般的英语会话,将西方礼仪学的比较扎实,理发专业技术工夫很扎实,理发业务外技术操作相当熟练,一般眼疾毛病,偷针,他能用一根猪宗毛将眼管穿透,将米粒消除,有时候眼里掉进沙尘,他能翻开上下眼皮将尘埃吹走,手到病除。碰到失枕或肩膀酸痛,会使用按摩手法,使人感到舒畅,受到当时一代人的好评。</p> <p>理发业在长期的服务中,形成了许多地方习俗,例如,一个人的出生后滿月后,就要剃满月头,到了一周岁后,要剃周岁头,到了读书辰光,要剃明志头,到了结婚大喜曰脚,要剃好日头,直到离开人间时,还耍剃一个终身头。总至,剃头名目繁多,又吉又利。由于每个人从出来到回归,都离不开理发师傅的顶上功夫,所以人们对这行业比较尊重,是以师傅相称。</p> <p>那时,服务价格是由市场管理委员会来制定的,每年作一次价格调整,价格主要是针对大的理发店的价格,小的班发店可相应参照,这样群众对消费一目了然,使群众进理发店能合理消费,也可灵活调节,例如部分女的自已在家用井树叶泡水来洗头发,用植物的天然精华,洗出头发光鲜亮丽,不舍任何化学成份,完全是纯天然的洗涤用品,自己在家洗净后,然后去理发店剪发,可以免去洗头费用,有的男同志自已在家将胡子刮了,去理发店理发,也可免去一道修面费用。</p> <p>建国初期是理发业鼎盛时期,据1951年私商登记资料统计,当时硖石镇有大小理发店有50家,从业人员约有一百多人。</p><p>1955年12月,硖石镇五十多家理发店组织起来,成立了硖石镇理发合作社,为方便群众,硖石镇理发合作社在硖石四个关厢及主要街道设12个理发门市部。1958年以后,随着机制改变,理发业也作了相应调整,理发合作社划分第一和第二理发合作商店,第一合作店为曙光理发店和长虹合作理发店。第二合作理发店为大光明和硖石理发店。</p> <p>文化大革命期间,理发业取消了女子烫发等传统服务项目,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又重新恢复烫发业务。开始是小烫,做点刘海弯曲,或发辩上烫二个菊花球,后来随着时代进步,大烫长波浪及各种烫发层出不穷。</p> <p>老底子隔壁理发店的几个理发师傅技术确实登峰造极,根据每人的头型,有头圆,头尖,头扁等各式形状,师傅会为你造型,剃出各种发型,技术炉火纯青,剪发过程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作为一门传统手艺,传统理发讲究的是一个“基本功”,他从当学徒开始,经常一站就是一天,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他的“绝活”还在,剪发、洗头、修面、挖耳、剃须、舒筋、捶背,传统理发店里的每道工序都不落下。</p> <p>刮胡子其实是个技术活,每个理发师傅对胡子刀很重视,每天上班时必须磨刀,待刀锋开口后,准备完毕开始接客,有时碰到拉带胡子,就会显露难色,不光难括,而且容易使刀刃的卷口,唯一方式将胡子捂透,正确的剃须要记住三个“1”。1分钟热毛巾敷脸:热水能软化胡须并且让毛孔扩张,使胡须变得容易剃除。1分钟涂剃须泡沫:在放肥皂的盘子中,放点清水,用软刷子在盘中转动多圈,使肥皂产生泡沫,刮胡子用肥皂泡沫有润滑和软化须根的作用。1分钟刮胡须:先从鬓边、两颊和颈部刮起,其次是下颚,理想角度是26度左右,并尽可能减少回刮。剃须以后要用温水洗脸,再用凉水冲一遍,这样可以帮助张开的毛孔收缩复原,最后涂上一些雪花膏,安抚一下你的皮肤,减少刺痛。</p> <p>剃头是门技术活,尤其是剃板刷头,顾客头发每根都要触碰,而且每根头发都要修剪的长短一致,根据头发的松硬度,每个人的头形,长相,然后要作相应调整,一旦剃好,人就感到精神气爽。</p><p>有的理发师擅长用剪刀理发,一把梳子,一把剪刀,左右开弓,利用梳子一层层梳齐,接着看着发的长短进行修剪,将一个头发修剪整齐。</p><p>踫到耍刮光头,技术差的理发师傅会感到棘手,因为每根头发都要动,必须将头发捂好捂透,然后加润滑肥皂泡沫,将锋利的刮刀,一刀一刀从上到下的括,对刀口的锋利影响很大,对手腕的力度更受考验,这种头型,一般都是寻找专门师傅来做,所以顾客和师傅一般关系都很触合,相互递烟来表达敬重。</p> <p>理发以后,手艺好的理发师傅,还要给顾客捶肩砸背,等同于现在的“按摩”:理发师傅在顾客肩背一番敲砸,最后在一个清脆响亮的巴掌声中结束剃头程序(巴掌距顾客光头上方十公分左右拍响,非直接拍头也)。所以,有人给理发师傅概括,刀刮满朝文武,拳打盖世英雄。男女老幼从头越,青丝白发全落地。童叟无欺价格惠,有我人间更美丽。</p> <p>年底我去理发,心里感触挺大。</p><p>随着刀剪咔嚓,断发纷纷落下。</p><p>中有些许银丝,煞是惹眼可怕。</p><p>头发剪掉还生,光阴逝去无价。</p><p>珍惜夕阳无限, 当下每天过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