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明明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也许是中国人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地方;这里地处偏僻,但视野宏大,深藏着无数传奇和故事;这里将CHINA的名字和形象传遍全球,以永不色变的CHINA来见证人世的沧桑,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景德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标志性建筑—龙珠阁、昌南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在景德镇,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数工匠,以不凡的智慧制造出“白如玉、声如馨、薄如纸、明如镜”的瓷器,诱惑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征服了一切美的物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城雕—《神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夕照龙珠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古以来,景德镇沿河建窑,沿窑成市,数不清的四通八达的里弄,形成了景德镇特殊的城市布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民居,大部分是用维修窑炉时废弃的窑砖而建成,以窑砖为建筑材料的徽派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景德镇老城区,清一色的窑砖房整齐排列,既美观又实用,更展现了浓浓的陶瓷文化元素和别具特色的景德镇风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景德镇的里弄因瓷而生,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衍生出一种独特的里弄文化。这些迷宫一样的里弄,宁静、悠远,四通八达,远离了喧闹的城市。这里你已经看不见俯身在坯房里,劳作在窑火旁,担着瓷器在狭长的里弄穿行的匠工,这里有的只是享受安宁、平静生活的镇巴佬(景德镇土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用手工剃头活给古镇增添了不少“小城故事”。也许若干年以后,只有看雕像,真的就看不到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不知道还有他的位置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的记录—浮桥与铁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木讷而健忘的灰色老屋,只留下满园子的树木,那些重碧交翠的灵魂,做他无言的见证—余光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隔河相望三闾庙古码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闾庙古街口。一座由窑砖砌成的拱型街门,门楣青石上刻有"三闾古栅"四个遒劲的大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闾庙古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用麻石条铺成的三闾庙古街,历经沧桑,迄今仍在迎宾送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闾庙古码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里弄文化—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昌江河水位超过了警戒线,浮桥就会这样放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废弃的瓷器是穿越时空的证人,尽管物是人非,但它标志着曾经的辉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用废弃窑砖砌筑而成的墙与路历经沧桑,它纪录了时代的变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景德镇的老街和里弄是景德镇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物化的城市文化和记忆,是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的缩影。老街和里弄布局紧凑,空间利用合理,给人以舒适、宁静、朴实的亲切之感,沉淀了景德镇的千年历史文化。近几年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正在对原有老街和里弄进行“修旧复旧”的改造,改变了过去“拆、拆、拆”的恶习,然而这也是“亡羊补牢”,许多有故事的老街和里弄己经被拆的面目全非了。如今的“御窑景巷”,这是一条从中渡口到四图里的景德镇老街,叫中山北路。原街上有米行、鲜货行,竹木行、饭店、药店、百货店、布店、豆腐店、铁匠铺等等,应有尽有。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品种齐全。我仅记得万兴楼、大顺、宏发、罗森发是较有名气的。老街两旁的房屋、里弄、码头以及它们的名字都充满着景德镇的里弄文化和故事,这条街就是景德镇的“清明上河图”。如今里市渡没有“渡”,韦陀桥没有“桥”,石狮埠没有“码头”,剩下一个中渡口,还没有了浮桥……。也不知道是何方官员或大师给这条改造后的街道叫“御窑景巷”。其实这条街和“御窑”没有半点关系,因为景德镇明清两代御窑厂的范围南抵珠山路,北到斗富弄。难道取一个和御窑沾亲带故的名字就可以“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走一走今天的“御窑景巷”,看一看四周的布局,真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四不巷”—不新不旧,不洋不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景德镇老街和里弄以及名字是景德镇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真实反映了镇巴佬的生活。不管老街和里弄怎么变,它仍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字意蕴深长,镌刻在人们心中,令人感慨,引人追思。如果说规划格局和建筑风貌是一座城市的骨架、身躯,那么包含地名在内的文化传统和人文景观,则是城市的魂魄。要守护城市的魂魄,必须尊重历史,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雨后的里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是下姚家弄的斜对面,是原中山北路438号,一栋白墙黛瓦、纯砖木结构、二层半的徽派建筑,屹立此地己有百年;它坐西朝东,前店后作坊,还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里种有桂花树,葡萄架,樟树以及各种花卉;小花园下就是养育瓷都人的昌江;站在小花园里可以看到西河湾和人民公园,再远点可以看到浮桥和三闾庙古码头;在小花园里可以尽情、自由、快乐地享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的自然风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栋正综徽派建筑,临街飘出阳台,阳台的柱子上雕有大象,房间窗户镶嵌雕窗,房屋中间有天井,三水归一,青石板铺满地面……,这就是我的祖屋,一栋饱含父辈一生心血;承载何氏几十口家人亲情、友情 、爱情的殿堂;我,一个镇巴佬崽俚子(男孩子)度过幸福、快乐、自由的青少年,接受教育走向社会的根据地;四十年来承受人间悲欢离合的家园。然而现实却不允许我可爱、亲切家园的存在,2013年被迫拆了。(祖屋拆前拍了照片,可惜找不到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扩建中的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新建窑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鸟瞰制瓷作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十八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制瓷作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三桥:浮桥、珠山大桥、昌江大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标志性建筑—大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浮梁风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标志性建筑—龙珠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窑景区里的坯房一角——晒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河湾夕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河湾风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门头码头—当年景德镇瓷器从这里装船启航,经鄱阳湖入长江,再扬帆出海,运往世界各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昌江,养育镇巴佬的母亲河,早年景德镇与世界的“联络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匣钵,烧炼瓷器的载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陶溪川老厂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工业时代留下的巨大厂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等待“新生”的旧楼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珠山大桥上的雕塑。(这是一组陶瓷制作工序的群雕塑,共有72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机场外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样的大宅己经不多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最早的风景区—佛印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南市区一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景德镇标志性建筑—昌南阁(正在拆除阻碍景观建筑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宝旅游风景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宝旅游景区风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正在扩建的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2月29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景德镇高铁最后一根铁轨合龙,从此,“草鞋码头”高速走天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城雕—高岭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修旧复旧,保护性地建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烟囱,曾经是景德镇力量的象征,今天己凝固为历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建的中渡口通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标志性建筑—瓷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陶瓷博物馆及南湖公园里的瓷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湿地公园夕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湿地公园一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高铁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浮梁红塔。</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后记:</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2年2月,国务院批准我国二十四个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定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列第10位。为了保护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国务院才正式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5000年历史孕育出来的,它们的留存,为今天人们回忆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回顾景德镇的发展过程,有那一届政府是按照“历史文化名城”而施政的,他(她)们为了“政绩”,可以肆意妄为地进行拆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英国我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个例子:在经常路过的马路边上,有一个约10米长的护坡墙的一半倒塌了。从墙的砖头颜色看有些年龄了。维修时,工人们仅对倒塌的地方用接近老墙颜色的砖进行修复,而没有倒塌的墙依然保存,尽管外观上不一致,但它说明了原始遗迹的存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在我祖屋拆迁时,我曾用此法对拆迁人员进行了理论,并痛斥他们是在犯罪,但是毫无作用,因为“权力”大于法律,“政绩”高于良知。我希望在今后的市政建设中,祖屋的悲惨命运不会再发生。</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5月30日完稿于景德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