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年,全国各地溺水事故频发,已成为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死于溺水人数多达几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少年儿童。随着天气逐步转热,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面对日益严峻的防控形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20年第1号预警,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加强联防联控、加强隐患排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家校沟通,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防学生溺水致家长一封信</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家长:</p><p class="ql-block"> 溺水,已成为孩子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近期,气温逐渐升高,青少年儿童冒险玩水概率增加,溺水事件也进入易发期、高发期,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 为使学生能安全度夏,学校开展防溺水专项教育。为使该项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我们殷切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和配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学段已经开学,希望广大家长密切关注居家学习学生及开学学生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等重点时段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情况,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家长朋友,请记住“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道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需要你、我及孩子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障孩子平安健康成长!</p> <p>防溺水指南,你不能不看</p> <p>一、 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主要特点</p><p><br></p><p>1.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p><p>2.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p><p>3.多发生在农村地区;</p><p>4.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p><p>5.多发生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男生居多。</p> <p>二、 发生溺水的主要原因</p><p>1、孩子私自下水游玩;</p><p>2、在水边玩耍时不慎跌入水中溺水;</p><p>3、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溺水;</p><p>4、汛期发大水被水冲走;</p><p>5、擅自下水救人。</p> <p>三、 通常发生溺水地点</p><p> 通常发生溺水的地点: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每年都有溺水事故发生。</p> <p>四、预防溺水的措施</p><p>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安全教育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在放学及放假期间,请你加强对孩子的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让孩子做到“六不准”。</p><p>①不私自下水游泳; </p><p>②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p><p>③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p><p>④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p><p>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p><p> ⑥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p> <p> 尊敬的学生家长,安全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防溺水安全教育更需要你的参与与支持,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为你的孩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共促孩子健康平安成长。</p> <p>五、溺水后自救措施</p><p> 1.不要慌张,保持镇定,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叫更多人来帮忙;</p><p>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p><p>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p><p>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