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交流取真经 博采众长促成长——参加平利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骨干团队定点帮扶活动有感

小太阳

<p>  五月,繁花似锦,草木葳蕤。26日清晨,伴着悠悠的麦香,平利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骨干团队定点帮扶活动再次在网红学校——老县镇中心小学拉开帷幕。在县教研师训中心的周密部署下,为期两天的活动,安排紧张有序。同课异构,集体备课、评课议课、青蓝工程结对帮扶仪式、微讲座,五大板块依次开展。我有幸作为一名学习者参与其中,一方面能够向本土名师和老县小学同仁取经,一方面参与课堂实践,整个过程受益匪浅。</p> <p>  短短的两天中,语文组共有七位老师登台授课,为我们呈现了不同风格的七节课。其中四节同课异构,分别是三年级的组诗《童年的水墨画》和二年级的《大象的耳朵》;《肥皂泡》《荷叶圆圆》《乡下人家》则是集体备课后的展示课。虽说行程满、人疲劳,但内心收获却是颇为丰盈的。老师们各有千秋的课堂展示,可谓是场丰盛的精神大餐,闪光之处,举不胜举。</p> <p>一、多重维度建构识字策略</p><p>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识字始。县教研师训中心、省级学科带头人吕国文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在课堂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基于识字教学的阅读课。其执教的《大象的耳朵》一课,每一个环节的设置无不向我们讲解了识字教学的方略及注意点。随文识字、融合识字、拓展识字、科学识字,整个过程让人耳目一新,台下听课老师的赞叹声连绵不绝。课后的微讲座《统编教材古诗文教学建议》如绵绵春雨,为我们古诗文教学指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建议。</p> <p>二、把握童诗特点,为儿童的需要和成长而教</p><p> 儿童诗是“表达儿童”的,所以要求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考虑到本课为一组童诗,因此,我在执教《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时,反复思量之后最终决定以“水墨画”启课,整体入手后以第一首小诗为例品读,分别预设了“画中猜诗——诗中寻画——品诗赏画——以画作诗”几个环节。整堂课虽然效果不错,学生也很给力,但个人总觉得差了点儿味道。</p> <p>  反思说课议课时,市二小廖校长和师父吕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让我真切的明白诗歌教学形式上越简单越好,品读上越饱满越好。教学儿童诗时,我们要精准把握现代诗歌童诗的特点,兼顾组诗组块教学。同时,作为语言精练又极具美感的文学形式之一,我们只有把握住现代诗歌语言、韵律、意境、创造的独特魅力,品和读才能真正厚重起来。我们只有不为求异而异,在点处开花,才能真正落实一课一得。</p> <p>三、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p><p> 本次活动中,在教师评课互动交流探讨环节,各听课老师对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从课堂导入、问题设置、探究活动的开展、难点突破、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既客观分析了亮点,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交流中得到碰撞和升华。集体备课中,教师们不分长幼,畅所欲言,时而对主备人教学设计的亮点赞不绝口,时而为教材没吃透的些微缺憾寻找解决途径。正是因为做“实”了集体备课,所以三位教师第二天再课堂上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p> <p>  赵老师和彭老师的示范课中,孩子们时而小手林立,时而凝神静思。两位老师和在场的学生无不用自己的个人魅力为我们展现了老县小学独有的风采。</p> <p>  2015年,第一次去老县小学,其独特的校园风景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5年之后,再来到这所小学,亲切温暖之余,老师们的敬业奉献、孩子们的勤学善思又再一次温润了我的心灵。感谢县教研室师训中心和老县小学搭建平台,让我这个乡镇教师有机会去取经问道。</p><p>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坚信:漫漫长路,只要自己用心学习,潜心耕耘,定会歌咏而归。</p>

识字

教学

老师

老县

备课

课堂

师训

童诗

小学

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