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才军老师讲《文言文三则》渐至佳境,辄不可禁

莒县沭东实验学校 何在洁

<p>有幸参加了东南教科院举办的阅读教学种子教师的线上培训,听了罗才军老师的《文言文三则》,我觉得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用课文里的词语来形容那就是“渐至佳境,辄不可禁”……</p> <p>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上个学期刚教过五年级,对这篇短文也非常熟悉。《杨氏之子》的课也听了不少,但是像罗老师这样讲的还真是第一次听。</p> <p>刚开始看到罗老师黑板上的五个大字,真是不敢恭维啊,但仔细听下去真是像吃甘蔗先从尾巴吃,越来越甜,渐至佳境的感觉。罗老师,风趣幽默,循循善诱,课堂上出现的小问题,小尴尬,都能在罗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中自然化解,同学们还能从中学会以德报怨……真是厉害!</p> <p>《文言文三则》是由《杨氏之子》和两个小短篇组合,这几篇文言文选材贴近儿童日常生活,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读来可亲,想来可爱。罗老师的古文教学,细微之处见大智慧。学生读得有趣,解得轻松。</p> <p>三篇短文中重点讲《杨氏之子》,开篇十个字,“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就讲清楚了这个孩子的地址,姓氏,性别,年龄,特点。让孩子反复读,读懂之后再用同样的句式来介绍自己,介绍同学,这样不仅让孩子们充分理解了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还让孩子学会了活学活用。</p> <p>第二篇世说新语中的小短文只有一句话,罗老师却抛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你知道哪头是甘蔗的头,哪头是甘蔗的尾吗?这个问题可是难住了在场的小朋友,我也跟着仔细思考,因为平时吃甘蔗从来没考虑过哪个是头,哪个是尾,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是通过读短文推断出来的,因为文中说从甘蔗尾开始吃渐至佳境(越吃越甜)。不仅学到了区分甘蔗头尾的知识,还特别容易地理解了渐至佳境这个词语。接着罗老师又让孩子们活学活用,用上渐至佳境这个词语说一个句子,孩子们也是说得非常好,可见孩子们在罗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打开了思维的宝藏。不但听得懂,而且用得好!</p> <p>最后一篇小短文,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罗老师抓住了文中描写动作的句子,让同学们演一演,不仅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的参与度特别高。听到这里,也只能用文中词语形容啦简直辄不可禁(停不下来啊)。</p> <p>罗老师讲课还有一大特点,课件非常精简,只有三张,一篇短文一张课件,而且课件上只有文言文原文!这是什么样的底气!这是什么样的勇气!可以说所有的课堂效果所有的流程步骤都在罗老师的掌控之中,我们看到的课,不是事先彩排好的,而是真正的现场生成的课。罗老师引领着学生真正走到了文章里去,没有逐字逐句的讲解,反而让学生学得更好了。我真是由衷的佩服。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多听罗老师讲课!</p> <p>最后专家的点评也充分肯定了罗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这些课堂艺术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有更多机会可以听到罗老师的课!</p>

老师

文言文

渐至佳境

短文

甘蔗

孩子

词语

课件

非常

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