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德化白瓷

南琴北音

<p><br></p><p>德化白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p>“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p> <p>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省中部,以出产白瓷为主,是中国瓷器的著名产地,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p> <p><br></p><p>德化瓷土,很适合烧制圣洁的白衣观音。所烧制的观音陶瓷充分展示了其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大度气韵。</p> <p><br></p><p>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红,犹如东方少女之脸白中泛红;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黄,犹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犹如猪油凝固时之白。</p> <p><br></p><p>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p> <p><br></p><p>因为光线和拍摄角度限制,呈现有遗憾。</p><p>如果亲临现场,定会赞叹不已。</p> <p><br></p><p>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至此,德化窑达到了全盛巅峰时期。明代万历年间的《泉州府志》有云“又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在明代,该窑多产观玩器品,如瓷塑等。</p> <p><br></p><p>明清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交通史上空前未有的盛举,这次大规模的远航贸易开辟了太平洋至印度洋的航线,对后来东西方贸易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p> <p><br></p><p>由于海路交通自进一步拓展,瓷器的外销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行销的范围还是数额。都远远超出了宋元时期。</p> <p><br></p><p>薄胎观音</p> <p><br></p><p>国家博物馆与闺蜜们参观德化白瓷展。</p> <p><br></p><p>“中国白”再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