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

疏影横斜

<p> 家乡的春节</p><p> 沈胤铮</p><p>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p><p>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用它朴实无华的“京味儿”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从腊八到除夕,正月初一再到元宵,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喜庆与热闹,以及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p><p> 北京的春节热闹非凡,我们福建诏安的春节也同样喜气洋洋。在闽南一带,从腊八开始。闽南人口中的“年兜”就到了。一年忙着,到了“年兜”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地过个节日。在腊八这一天,我们也要熬腊八粥。把各种米、各种豆,花生,红枣,桂圆等炖在一起,让它们在锅里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那叹气样,就可让人垂涎三尺了。在寒冷的冬夜里,喝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的确是一种享受啊!</p><p> 腊月廿三一直到除夕这一段时间,就是本地人的“忙年”了。忙年间第一件大事,就是准备油粿煎祭拜诸神了。那香甜软糯的油粿煎,有种缠绵悱恻的丰腴,让人欲罢不能。即使是供奉祖先后凉了的油粿煎,只要在“回锅”一下,便可恢复那语焉不详的香甜和软糯。</p><p> 之后的每一天,人们都有事儿要忙。不仅要大扫除,贴春联,还要把各种各样的年货都给备齐。忙年的这几天虽然很忙碌,但过年的喜庆氛围也是让大家不亦乐乎。</p><p>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围炉团圆,桌子上热气腾腾。菜、鱼、鸡肉、鸭肉、萝卜、血蚶……应有尽有,甚是丰盛。每个人都要乘一碗米饭,而且不能把米饭吃完,表示年年有“剩”。这一天,大家都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都不能睡觉。整晚炮声不绝,一直响到半夜三更。</p><p> 正月初一,也就是古时说的“”元日“。黎明便要开门,梵香燃爆,称为是“开正”,也就是正月开始了。清早要吃甜面线,而且只能吃斋,不能吃荤。午后人们要穿上新衣,到族人,亲戚家去拜年问好。并互相发红包给孩子们。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在路上,如果遇到邻居,或者碰上了朋友,都要互相道贺新喜,祝贺新春快乐!</p><p> 在家乡,走亲访友一直是春节的重头戏,拜年可以延续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里,每户人家都会泡上一壶香茗,摆上些糖果,与来往的亲朋好友畅谈。</p><p>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但又是春节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闹花灯、猜灯谜、舞狮舞龙……路上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p> 正月十五过后,春节便结束了。</p><p> 久远传承下来的春节习俗,不管是北京还是我的家乡,都洋溢着热情温馨的亲情气息,让人久久回味。</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