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指导复课后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在教研室任爱华老师的精心策划下,2020年5月28日下午2点北辰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研《基于学情前测分析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暨期末复习指导》如期举行。</p><p> 本次教研活动分三个板块:</p><p>一、专家引领促成长</p><p> 活动开始,任爱华老师提出复课后教师如何对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并向全区小学四年级教师提出有效建议,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内容进行串讲,夯实基础知识。</p> <p> 任爱华老师通过《大观念下单元主题教研》讲座,向四年级数学教师传递新的教育理念: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确定学习主题,以核心素养为重点确定学习目标,以问题情境为突破口设计教学活动,以持续性为特征设计学习评价,聚焦数学核心内容,实现少量主题的深度覆盖。</p> <p>二、主题研讨共提高</p><p> 第二部分由天穆小学吴静老师、普育学校吴雪皓老师、芦新河小数李金悦老师、辰昌路小学张立立老师围绕《基于核心素养观念下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研讨》结合疫情期间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了交流分享。</p> <p> 吴静老师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案例,从情境引思,有效直觉推测;自主促思,实践验证推理;说理明思,应用养成意识三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吴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提出命题到探究验证,从开放真实的素材入手,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在思考中提升,娓娓道来。</p> <p> 普育学校吴雪皓老师研讨的题目是《从开门握“手”,到关门打“狗”》。</p><p> 从看到研讨题目就被吊足了胃口,吴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针对乘法分配律,将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在数学学习中,拉近了学生心理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对乘法分配律错题分析与讲解,更让我们看到了吴老师在课堂上的智慧。</p> <p> 芦新河小学李金悦老师《扎实数学课堂,落实推理能力</p> <p> 通过一节《多边形的内角和》微课再现了课堂教学,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在体验中发现并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本节微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数学思想的渗透。</p> <p> 辰昌路小学张立立老师呈现了学生在三角形画高时出现的情况,仔细分析了错误原因,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了专题讲解的视频有效地突破学生的难点。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课堂教师不仅仅是教知识,更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能力。</p> <p>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实践。</p><p>三、复习指导有方向</p><p> 最后吴静老师主讲了《精准分析,做好衔接,夯实基础——四年级期末复习指导》,分层教学辅导实现精准帮扶,题组练习做到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为四年级期末复习点明方向。</p> <p> 由于疫情,隔着电脑屏幕我们四年级数学教师不能面对面的坐在一起教研,但“空”中教研拉进了我们的距离,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小数人对教学的坚持,盼望我们早日能在同一间教室交流、研讨。</p> <p>文字:李金悦(芦新河小学)</p><p>素材:张立立(辰昌路小学)</p><p>编辑:吴雪皓(普育学校)吴静(天穆小学)</p><p>审阅:任爱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