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或许你已离开家乡多年,说起家乡,会说“纷纷往事已成尘”?不会不会!小时候物质匮乏,我最最盼望的是快些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走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去。然而时光匆匆,从岁月深处走过,从如今繁华中走过的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依然是那个老家,那个淳朴的小村庄,那些个童年的我们,那些童年的往事……</p> <p> 快看,唱大戏的又来了。戏台子就搭在村东边的小树林里。在那个没有电的年代,戏班子带来的一场场大戏就是乡村最奢侈的娱乐休闲方式了。自然,大人们大多是会静静地痴痴地盯着戏台上的演员们的。我们这些孩子却不关心演员们“咿咿呀呀”唱些什么,只谈论这个演员俊不俊,那个演员化的妆好看不好看。不过总算能记住一两句台词,三两种台步, 一有机会就拉开场面自己开演。</p><p> 特别是到了桃花开梨花笑的时节,更要认真装扮一番:满头鲜花耀人眼,眉毛用锅底灰抹得又浓又黑,再穿上大人宽大的衣服,扭扭搭搭走起台步,妖娆多姿甩起“水袖”,咿咿呀呀唱上几句戏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一会儿就变成了“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慢慢慢慢不知啥时候就变成了一首童谣:“小槐树,槐又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都来了,咱的闺女咋不来?说着说着来到了,爹看见,接包袱,娘看见,接娃娃,嫂子看见一扭哒。”</p><p> 还有那一群“打瞎旗”的,那才真是个个是身手不凡。你看,一趟“车轱辘”打过去,干净利落,站定后再摆一个漂亮的亮相姿势,端的是英武潇洒!说到这里,我不免想显摆一下,我,当年一个小丫头,能上树(速度够快),能劈叉(绝对一条直线),能倒立,能前滚翻、后滚翻(连做十几个面不改色心不跳)。怎么样,绝对一“武林高手”!看看现在的小丫头们,跆拳道班、舞蹈艺术班也没少花钱,不知有没有俺当年那身手?</p> <p> 快来快来拾石子儿,瞧,五个小石子不停地在地上、手里、空中跳跃飞舞。石子儿欢快地翻飞,玩石子儿的小丫头们嘴中有节奏地整齐地念念有词:</p><p> 搁子儿,对子儿,撒子儿,子儿青,子儿红,包烟,一丛。</p><p> 搁两,对两,撒两,一两官,二两官,达官,三想。</p><p> 搁三,对三,撒三,三金莲,连金环,高高塔儿,滚四环。</p><p> 搁四,对四,撒四,四古城,古四城,拉古标,嗡啊嗡。</p><p> 搁五,对五,撒五,一五大,二五秀,扛枪打,六百够。</p><p> 搁六,对六,撒六,一六珍,二六洋,豌豆角子滚七房。</p><p> 搁七,对七,撒七,金七花,银七花,好面条子鸡蛋花。</p><p> 搁八,对八,撒八,张大八,张二八,张八剪子十九家。</p><p> 搁九,对九,撒九,九九,崴藕,崴来,十财。</p><p> …………</p><p> 挺押韵,节奏感也强,并且从小到大一顺儿说上去,但具体是不是我写出来的这些字(写出来的字仅是音同),这童谣又是什么意思?抱歉,真不知道,即便现在,我依然不知道。不知创作者是谁,也不知跟谁学的,反正大家都会说,而且已经烂熟于心,说得也溜溜的脆!</p> <p> 夏天的小树林枝叶繁茂,桐花树藤蔓缠绕,形成了一个个天然的“秋千架”和“吊床”。“秋千”和“吊床”上的我们悠哉悠哉地唱,树下羊儿们也悠哉悠哉地吃树叶。咦?是哪个傻丫头见羊儿吃树叶吃得太香甜,竟然学羊儿吃树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哎哎,别想差了,是我们相约来游戏呢!“丢手绢”,“砍大刀”,“挤架腰”……月夜太多的有趣的游戏,太多的欢声笑语,怎能一一尽述?</p> <p> 寒冷的冬天来了,水塘里的水冻得实实的,自然就成了绝好的天然滑冰场。我们各种花式滑冰层出不穷,不管姿势优雅不优雅,只图一个酣畅淋漓!</p> <p> 岁月荏苒,时光飞逝。“回首依然望见故乡月亮”,回首依然醉在童年往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