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第二章

羊羊羊🐑老师

<p>大家好,我是大一班的杨茜,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第二章的第一章节《游戏材料的投放》。材料能否被儿童最大限度地选择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方法是否开放,在安吉幼儿园课程中,不仅材料设计上遵循可组合,可移动的开放原则,。这种开放的投放与使用方式减少了对儿童游戏的舒服,进一步保障了儿童的游戏权利。</p> <p>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材料的投放方式,数量充足,分类陈列,可及可得这三个材料投放方式是解除材料封闭式投放最为有效的方法。</p><p>为了满足儿童游戏的需要,材料数量充足是最基本的保障。材料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游戏进程。在我们组织游戏的过程中,也曾发生过材料数量不够的情况,很多幼儿会因为争夺材料而去争吵,从而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幼儿更深入的探索与想象。在幼儿慢慢扩大自己的经验,知识储备时,需要的数量就更加庞大。除了定期往里添加材料以外,也可以让幼儿学会以物代物,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让幼儿还能够继续进行游戏。</p> <p>在这关于分类陈列,安吉游戏的投放方式完全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模式,按照种类陈列在游戏场,让材料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幼儿自主取放也十分的方便。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也是遵循这一方法,将所有的材料按照同类、颜色等进行分类,幼儿在拿的过程中十分的便捷。</p> <p>可及可得,儿童在游戏时往往受到材料是否方便取拿的影响,因此材料的投放应遵循就近原则,保证幼儿在游戏时方便取拿。在平时的游戏中,我们将场地进行简单的划分,根据材料的投放地点,幼儿决定游戏的内容,便于方便取拿。也会根据材料的特殊性进行场地的投放。例如滚筒、积木附近一定会有空旷的场地供幼儿安全的游戏;水桶会放在水池的附近,供幼儿方便取取拿...... 一定要做到可及可得,让幼儿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游戏,而不是在操场上到处寻找材料,即耽误游戏时间,也打断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持续性。</p> <p>对于材料的投放有了一定的认知,关于材料的使用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同一种材料,使用方法不同,所带来的游戏效果截然不同,当儿童可以不受约束地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他们对材料的探索会更加深入。同时,如何对材料进行自助管理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材料的使用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使用的开放性,材料收纳整理的自主性。</p> <p>对于材料使用的开放性,相信就像大家所想的一样,平时教师都会按照区域对于游戏材料进行划分,比如建构区附近只能搭建积木,滚筒区只能进行滚筒游戏,可这样却大大的限制了幼儿对于玩法和场地的限制,为什么放积木的地方只能进行搭建呢?难道不可以添加别的游戏项目进去吗?这就是关于游戏材料的开放性,我们有了深思。首先是材料玩法需要受限制吗?我想一定是不的,儿童的思维与成人的思维不一样,儿童的想法天马行空,充满想象,而成人的思维则是固有惯性的,从而有些老师对于材料的使用方法只有片面的认知,比如教师告诉幼儿梯子只能用于攀爬,这便是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收到了固有认知的限制,这种看似正确的使用方法,无形中抹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p> <p>再者,材料使用空间空间不受限制,以往幼儿园在区域投放材料时,每种材料只能在指定区域内使用,这样的使用方法无法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求。在沙池中也可以进行搭建,在水池边也可以进行绘画。安吉游戏中是允许材料不受地区限制可以自由移动的,只要幼儿需要就可以去获得,他们可以跨区使用任何材料,我们在游戏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对于材料的需要,认为幼儿在指定区域进行游戏,会因为最后的收纳而顾忌幼儿取拿材料,故而不让幼儿去别的区域拿材料,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想法,抑制了幼儿对于材料的开发,同时遏制了幼儿的对于材料的想象力。木板仅仅只能放在搭建区吗?还是说他可以变成跷跷板,变成平衡木,变成…… 对于一块木板,幼儿的想法可能比成人的要多的多。成人的固有思维限制了对于材料的使用情况。所以在安吉游戏中,幼儿通过不同的材料来丰富自己的游戏内容。再不受区域的限制的情况下还要注意不受室内外的影响,不仅幼儿要在室外的各区域间不受限制,室内外的材料也可以互通,儿童在室外游戏时往往需要室内材料的辅助,大部分老师会因为幼儿的安全问题而阻挡幼儿到室内拿辅助材料,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再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不受室内外限制?</p> <p>我们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保育老师跟着一起保障幼儿的安全,除了在幼儿准备回室内拿辅助物品的时候保育员可以在旁辅助外,我们可不可以由大班幼儿带领较小的幼儿进行?同时可不可以由一些家长志愿者在走廊或者楼梯注意幼儿的安全,即放手让幼儿大胆去做,又能保障幼儿的安全,岂不是两全。</p> <p>关于材料的收纳、整理的自主性。</p><p>传统观念下,教师总是习惯包办代替儿童游戏材料的收纳工作,事实上,成人严重耗时费力的材料收纳与整理,正是幼儿很好的学习过程。儿童通过搬运、整理材料过程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知,同时还锻炼了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能力,培养坚持性、合作互助等学习品质。因此我们将这个机会要留给幼儿,从小班的时候就培养他们自主收纳的好习惯。我们通过音乐去提示幼儿开始收纳玩具,刚开始真的是一团糟,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横冲直撞的跑着,也着实吓坏了老师,经过多次探讨,我们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进而改进收纳的不足。此外,为了便于幼儿自主收纳盒整理,所有游戏材料均遵循让儿童“看得见,拿得到,放的回”的投放原则。</p><p>“看得见”要考虑到幼儿的自身特点,比如材料不易放的过高,让幼儿能够看得到,在视线范围内,刚开始安吉游戏的时候,我们的材料摆放的不明显,有的甚至是因为老师收纳的时候放的过高,出现危险的问题。我们通过沟通改良后,发现这样幼儿拿取不仅没有安全问题,同时在进行中还能保持秩序。</p><p>“拿得到”存放材料的收纳设施,要符合幼儿的身高,刚开始我们的搭建积木放在小木屋里,由于过高过深导致幼儿出现拥挤现象。因为为了方便儿童对材料的拿取与整理,收纳架的高度与深度都要符合幼儿的身体特点。</p><p>“放的回”主要是指收纳设施与材料的对应关系,清晰的标志有助于引导儿童顺利将材料进行分类归位,提高收纳率。刚才提到安吉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收纳玩具时到处乱窜,导致危险出现,就是因为老师没有及时将标志贴在幼儿可以看到的位置,导致第一次的收纳惨不忍睹,还是老师帮忙收拾的。之后进行整改,将标志贴到醒目的位置,这样幼儿在不断的联系中,收纳的更好也更快了。</p> <p>最后,只有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才能让儿童在游戏中,有东西玩,是保证幼儿游戏权利的条件之一。儿童通过将材料任意的组合、拆开、移动,这些材料不受玩法,空间的限制,可以开放使用。</p><p>以上便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p>

幼儿

材料

游戏

收纳

儿童

投放

使用

安吉

进行

我们